靖明(507)

作者:冬三十娘


杨慎很平静:“臣并无相挟之意。恕臣愚钝,臣实不知陛下为何要准那百害而无一利之策。陛下既不肯对臣剖解缘由,臣自然要尽臣职责,劝谏陛下。”

朱厚熜咬了咬牙:“朕说过了,事关边防大计,你不是顶顶聪明吗?怎么这回就是缺了一根筋?”

“如此防边患,臣闻所未闻。那武定侯不是冠军侯,那靖边伯更非甘罗,陛下倒越来越像隋炀帝。”

“……欺天呐!”朱厚熜看向黄锦,“去宣杨总参!朕不是命他去劝劝这厮,让他别天天来烦朕了吗?”

杨慎看着朱厚熜:“他劝过臣了,他劝臣像他一样相信陛下。”

朱厚熜的气忽然消了很多,表情有点古怪地看着杨慎。

杨一清劝他的方式,怎么有点奇怪?

杨慎眼神平静,目光坚定。

过了一会,朱厚熜想起这些天有点异常的那么多官员上疏谏止,忽然感觉到更不对劲了。

是的,不对劲在于,经过了这么几年,他们怎么还这么刚呢?

也不能说不好,完全没有反对声音也不是朱厚熜愿意看到的。

但这次好像大家都非常勇,为此,西苑已经关了五个激动得要自杀一般的官。

“……榆木脑袋!杨总参既劝过你了,为何还来?”

“陛下今日不准,臣明日就不是在这养心殿内直谏了。张抚台叩阙直谏,臣愿仿效之!”

朱厚熜问了一句:“你认真的?”

顾鼎臣三人也很疑惑地看着皇帝:怎么从刚才开始,语气有点不对劲了?

“自然,陛下既然不能令臣心服,臣拼着被陛下打杀了,也要尽人臣之忠!”

“……爱咋咋地!”

御书房吃瓜学士低下了头:陛下怎么突然有这口音了?

皇帝气得离开御书房去散心了,他散步到了武英殿那边,散到了杨一清面前。

“怎么回事?”

杨一清只说道:“陛下勿忧,用修何等聪明?他年轻。”

“……至于吗?”朱厚熜问道。

杨一清肃然回答:“那是自然。陛下不是说了吗,外厂来报,北边今年有些不对劲。形势在变化,那就要随机应变。眼下倒是越来越不简单了,只看哪边错判形势。既然如此,除了边镇之外,若朝廷都是上下一心毫无异议,鞑子焉能中计?”

“……杨慎竟是黄盖?”

杨一清笑了起来:“他可不会假意叛投。再说了,这可是介夫来信,让我点拨用修的。用修挨一挨陛下的板子,杨家也轻松一些。”

“……杨总参还点拨了多少人?”

杨一清行礼:“陛下恕罪,多日来劝谏不止,陛下不胜其扰之状,总要朝会上让众臣也看过。朝野有了议论,这是必要的。明日叩阙,陛下若要行廷杖,还望提醒一下内臣,轻些打。”

“……惑敌竟要如此?”

杨一清叹道:“臣与伯安担心武定侯、靖边伯不熟悉宣大,只好在京城再想些法子。”

“顺便一些将来的肱骨之臣能在朝野间多点清誉?”

“功成之后,他们也更叹服陛下庙算之功。”

朱厚熜低头摇晃:“话都被爱卿说完了。也罢,这声望就给他们吧。”

他烦的原因就在于草原上的形势似乎确实在变化,北元似乎在筹谋一个大局。

这可不是什么好变化,全面开搞,都很难说是五五开。

他对俺答的隐忍和格局又高看了几分,那家伙不愧是后来能得汗号的人。

眼下,竟需要杨一清他们谋划着靠苦肉计来让北元误判形势了?

次日正是朝会之日,杨慎为首,多人于承天门外叩阙。

杨慎的廷杖虽然迟来了,但没有缺席。

可是流放不会有,而且《临江仙》已经被朱厚熜白嫖了。

朱厚熜烦得很:这下好像亏欠他更多。

第326章 喂不饱的大同

京城的动静还没传到宣大,俞大猷已经来到朔州走马上任了。

朔州卫在大同镇的防御体系里,并不在最前沿,但其实很重要。

此时,大同镇的西面,这西路由平虏卫、玉林卫、云川卫、井坪守御千户所以及其他寨堡、墩台组成的防线,主要防备的是河套方向过来的敌兵。

正北方向,是通往大同的直接入口。而在大同镇城几乎正南的方向,就是应州,这里已经属于南面腹地。

朔州卫,在应州西南方,和应州的中间还有马邑、山阴两个千户所,它们沿着桑干河一路分布。

朔州、马邑、井坪,三者成犄角之势。

身处腹地却依旧有屯兵不少,只因这里是桑干河的上游。

人和马都离不开水,蒙古骑兵若大军攻来,一个路线是从大同正北的那条桑干河的支流攻破阳和口。如果走这条路线,那就要遇到河畔白登山西南边的大同镇城——这就是一颗牢固的钉子。

另一个路线,则是从西路杀虎口杀入,寇井坪、朔州。如果在这里站稳脚跟,那么就能够一路推向大同镇的整个桑干河盆地区域,甚至沿着桑干河绕过宣府镇的正面防守直达居庸关。又或者不打居庸关,而是往南抵达蔚州,再取道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抵达涞源,接下来他们可以经过蒲阴陉攻打难度相对较低的紫荆关或者继续往南攻打倒马关。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一遍,那就是土木堡之变。那时候,瓦剌军队在击溃明军主力后就是沿着上述路线攻打的紫荆关,从而避开居庸关的锋芒。

大同镇其实并不好守,因为大同四周的山势比较平缓,长城防线不算好用。张文锦一直主张要修宣宁五堡,就是因为大同正北的那一段长城已经很难起到作用了。

而大明也很清楚这种形势,因此在朔州、马邑、山阴、应州一线以南,大同镇与山西镇交接的这一段再一直延伸到北京西北面,还有一道内长城。

从西往东,分别有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倒马关、紫荆关等关隘。

你看,有杀虎关、阳和关等更北的关隘在,但外三关是扼守黄河谷的偏头关、扼守吕梁山道的宁武关、扼守忻州盆地的雁门关。而内三关则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过了它们,就是京城了。

外三关是大门,内三关是卧室大门。在外三关之外的大同镇和宣府镇呢?

院子。虽然派了很多人把守,但其实已经是院墙残破、被外敌偷了很多年菜的菜园子。

现在,俞大猷看着面前的“菜农头子”,彻骨冰凉。

“指挥,这眼下正是最忙的时候啊!怎么说,也要等到五月把麦子收完了才行啊!”

站在他面前的,是朔州卫底下齐齐整整来见他的官员。

自他以下,有朔州卫的指挥同知两人,指挥佥事四人,卫镇抚两人,千户五人。

说话的是其中一个千户,名叫俞寿可。

回答的是俞大猷关于操练的问题。

他笑呵呵地继续说道:“指挥,卑职和您是本家,大家伙不好对您讲,那就由卑职来禀告指挥吧。您到朔州来啊,就是帮大同镇备好军粮的。西北边井坪,东北边马邑,那才是总兵大人排布在这边的精兵。他们是守御千户所,咱们都是备御千户所,备,备。”

俞大猷知道这些。

寻常一卫底下设五所,称呼都是备御千户所。而守御千户所虽然与备御千户所兵额差不多、设将官也一样,却是直接隶属都司,有自己独立的屯驻区域。

现在,井坪守御千户所还有井坪路参将刘铠驻守,马邑千户所也有入卫游击将军李鉴。

可是朔州卫兵卒真就是农夫,将官都是督工?

“指挥,您是陛下钦点的武状元,授职之高闻所未闻,卑职等人都知道您想练兵立功报效皇恩。”朔州卫指挥同知之一艾行志讨好地笑着说,“指挥放心,虽然军粮任重,但朔州卫还是有一所精兵的。这也没办法,边卫按例是三分守、七分屯。但边军逃籍严重,咱们朔州卫还有一所精兵,已经是极为难得了。指挥武功盖世、韬略无双,有这一所精兵,指挥再募训家兵,大同不缺得胜建功之机!”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