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113)
作者:羲和晨昊
李然这一番两头不沾“明哲保身”的做法,实是叫人不耻,便是祭先听了也是有些不悦。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刚才李然却只说了上半截,下半截他还没说。
“呵呵,孟兄所言不差,这几日然在外行医,亲眼目睹城中惨状,于心也着实不忍。”
“继续封着,那么城中百姓必定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但如若解了封,那我们近一个月的努力就或将付诸东流,这实是两难啊。”
“但在然看来,此事却未必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
是的,李然既没有选择支持继续封城,但也没有选择反对。
理由很简单,他知道这次城里的事态全是人为所致。
“哦?折中的办法?”
祭先闻声,当即是来了兴趣。
可谁知,此时底下的一群族老却又是一顿牢骚:
“折中?你当这是买卖?还能两头讨好的?”
“你这竖子,岂能这般没有原则?纵是我等行商之人,也得本以信义为先呐!”
李然闻言,却并未就他们的质问进行回答,只面向祭先是作揖言道:
“岳父大人在上,恕李然斗胆直言。子产大夫封城之举,实为百姓着想。而今城中疠疾已经缓解,若是适当的与外界沟通,也并无不可!”
“嗤……可当真是个笑话!”
“现在若与外界沟通,一旦疠疾传了出去,届时你拿什么跟友邻之邦交代?”
“哦,对了对了,我差点忘了,你李然本就不是郑人,你当然可以如此说了。”
竖牛冷笑连连,脸上满是阴阳怪气的模样。
这话一下子就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共鸣,因为竖牛戳中了李然无法反驳的一个事实。
他的确不是郑人,甚至不属于任何一个诸侯国,他是来自周王室!
而要说起来,这周王室其实还真不怎么受郑国人的待见。因为,若要真说起来,郑国和周王室之间,却还有点世仇的味道在里面。
纵观周朝历史,唯一一个公开跟周王室干过架,又互相交换过质子的诸侯国,恐怕也就这郑国是独一份了。
而这一前周王室成员的身份一旦被摆上了台面上来,居然又成了个不大不小的一个罪证来。
“好哇!你小子这是打算把我们往死里坑啊!”
一时间,众人纷纷出言声讨,像是李然乃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一般。
倒是祭先心中了然,闻声并未出言,只面露思索之色。
好一阵之后,他这才微微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而后看着李然言道:
“你且说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法子。”
毕竟之前救济粮之事,李然孤身一人远赴卫国救下过祭罔与祭询。
对于李然的胆识与魄力,纵使其他人不信,祭先还是十分信任的。
众人见祭先发话,当即也就停下了,纷纷盯着李然,就等他抖搂出下一个错来。
“是,郑邑封城业已足月,长此以往,郑邑必衰,届时若想恢复,只怕短期内是无望的。而且城中最近动乱频发,若想解此危机,可于城门内外划分一特定区域,派遣已被治愈的劳役入驻其中,并付以报酬,让他们帮助城内外的商队进行补给周转。”
“此乃其一……”
“报酬?这笔钱你给还是我给啊?反正我现在是拿不出钱了!”
李然话没说完,立时便有人出言反驳。
李然当即言道:
“呵呵,这笔花销自是由外面的商队进行支付,他们若想在郑邑补给周转,只要价码合理,又有何不可?”
闻声,祭先不由微微点头,而后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不过想要完成这件事,还须得征得官家的允许,所以此事还需前去说服诸位卿大夫。”
“另外,还需告示民众,无论是外界商队还是城中百姓,都要依照朝廷的诏令行事,切不可发生抢购挤兑之事,力保郑邑内外的一应补给周转正常,此乃其二。”
“其三,城中药材如今业已快消耗殆尽,若想尽快平息此次病势,还须得官家出面,以重金托付城外的商队,让他们前往其他城邑为郑邑急购一批药材。届时商队有利可图,自不会拒绝,而朝廷为能够尽快平息疠疾,想来也不会吝啬财币,如此一来,剩余的病人即可不日痊愈。”
李然所谓的折中的办法,其实就是让原本密不透风的郑邑打开一道缺口,于民休养,于民能有一条活路。
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城中与日俱增的压力,并弥补国民与官府之间所产生的的隔阂。
祭先闻声,不禁当即大手一拍:
“彩!”
“嗯,此三点有理有据,精辟绝伦,不愧为我祭氏的女婿!”
李然的这个办法,在既没有得罪官府的情况下,又能解祭氏的燃眉之急,祭先自是高兴不已。
饶是其他刚才还冷嘲热讽的族老闻声,此刻也是不由微微点头,看上去对李然的这个办法很是赞同。
而竖牛则是一脸阴沉的并未说话。
“但此事,若要说服各位上卿,可也不是件容易事,你有把握么?”
祭先思索片刻,忽的皱眉问道。
李然闻声一笑,当即躬身道:
“还请岳父大人放心,小婿自当尽力而为。”
第一百零六章 打草惊蛇
其实谁都知道,李然如今提出的这三点建议,可能已是现如今最为稳妥的方法了。
祭氏的一众族老原本还在那冷嘲热讽着,可听完这三点后,也不由一时都沉默了下来。
堂议之后,祭先便与李然一道,前往子产府上。显而易见,此事若想成功入庙堂讨论,就必须先说服子产才行。
“祭老?子明?”
子产陡然见到两人同时来访,当即有些诧异。
“子产大夫,今日老夫与子明前来,实是为了城中疠疾之事。”
祭先当先开口,语气稍显沉重。
他并不知道今日李然能不能说服子产,可一旦说服不成,那他外一众族老面前,这张老脸可真就没法搁了,所以他自当谨慎一些。
而一旁的李然看上去却很是平静,面上不见任何波澜,一片云淡清风之色。
“哦?祭老可是有何建言?但讲无妨,侨洗耳恭听。”
因城中所发生的群体事件,如今官府与民众的关系可谓下降到了冰点,子产不但要承担着来自朝堂上的巨大压力,还要承受来自民间的舆论压力。
若是有人能够在此时建言献策,对他而言,自是再好也不过。
他这话音落下,祭先当即转头看了看李然,示意他来言道。
李然心领神会,当即看着子产道:
“子产大夫,然观近日城中情况,长期封禁虽于控制疠疾有利,但也难免引起诸多矛盾纠纷。”
“然有三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昨日李然特地与子产言道要他配合自己好好的演一出戏,此时这场戏便要正式开始了。
子产也是个聪明人,又如何会不知李然此言何意?
于是,笑着道:
“哦?子明是有何高见,不妨说来一听。”
于是,李然便将在族议之上他所提出的,如此这般的是再复述了一遍。
一旁听着的祭先至始至终都未曾开口,只子产不时问一两句,皆是由李然一一作答。
如是,子产在听完后,面露思索之色良久。
事实上,李然的这三点建议可谓恰到好处,既没有得罪朝廷内那些坚持封禁郑邑的卿大夫,又能适当的减轻而今城中上下的压力,对于子产而言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他却也不能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
因为这场戏,其实就是演给祭先看的。
“子明所言自是在理,但若当真如此执行,恐怕亦不会如此简单吧?”
子产这话,却是向着祭先说的。
祭先见子产看着自己,当即出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