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591)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那肯定不是,虽然他在群臣之中,不算多能揣摩圣意的,但好歹也给老朱当了不少年官了。

他得确定老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只是警告,还是需要惩戒一番。

朱元璋看着跪地的宋濂,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宋濂,你让国子监准备准备,咱马上就要过去一趟,好好考校一下这些监生。”

朱元璋直接说道。

这种关系到大明未来人才的事情,老朱还是觉得自己出马最合适。

“老臣谨遵陛下口谕。”

宋濂立刻应下,然后缓步退后离开。

“来人。”

朱元璋可没半点耽搁,又招呼进来一个太监道:“让户部送三袋粮食过来,一袋扬州的,一袋太仓的,还有一袋军仓的,即刻送来。”

“是,陛下!”

太监立刻接下朱元璋的口谕,朝着户部过去了。

而此刻的国子监之中,相当的热闹。

监生们兴奋的交谈着,能够在国子监上学的,虽然不代表科举能中,但已经是一份别样的殊荣了。

毕竟,朱元璋让各府州举荐监生,要求必须是才学兼备。

他们能来,可以说已经得到了一个初步的认可。

而且国子监的老师也都是名师,有些甚至能参与科举出题。

可以说,能进国子监,已经是赢在了起跑线了。

所以,也不难理解,此刻这些监生们兴奋的心情了。

“宋承旨。”

随着一个声音的响起,整个国子监内安静了下来。

宋濂宋承旨,那可是闻名天下的大学士,现在出现在这,自然没有人敢造次。

宋濂看了看眼前的众人,缓缓道:“所有的监生都在了吗?”

“都在。”

一旁的国子监官员立刻回答道。

宋濂点点头,然后道:“既然都在,那最好,都准备一下,陛下马上就会过来。”

陛下会来!

这话一出,顿时就将监生们给震住了。

他们刚到国子监,竟然就遇到了皇帝朱元璋视察,这简直是无上的荣耀。

毕竟,在成为监生之前,他们也就是各个府州的读书人而已。

或许在当地还算可以,但在这里,啥都算不上,更不要说面圣了。

“宋承旨,不知陛下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国子监官员朝着宋濂恭敬的询问道。

宋濂瞥了他一眼,淡淡道:“陛下来了便知道了,你准备好就是了。”

“是是!”

国子监官员立刻点头,没再多问。

监生们迅速的站好,也不再聊天,神情紧张的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

也没多久,朱元璋就到了。

“参见陛下!”

……

老朱一来,所有人便恭敬的下跪,一个个低着头,看不见脸。

朱元璋摆手道:“都平身吧,让咱好好看看你们的模样。”

即便是这样的场合,老朱还是习惯性的用咱来称呼自己,没办法,习惯了。

宋濂等官员倒没有太大的感觉,平常见皇帝都是这样的。

不过这些监生们,那就神情各不相同了。

这皇帝朱元璋,似乎和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不过朱元璋再如何,他们也不敢说半句,只能等待着朱元璋的问话。

朱元璋扫视一众监生,敏锐的目光下,那来自帝王的威严,将一众监生压的喘不过气来。

看着这些人胆颤心惊的监生,老朱这心里都凉了不少。

同样都是年轻人,苏璟可以和自己谈笑风生,即便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依旧淡定如常。

而这些监生们,心理素质未免太差了些。

大明的栋梁,那一定得是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

再看这些监生的脸上,一个个皮肤白净,根本看不出任何风吹日晒的样子。

双手也都是白白嫩嫩的,一看就知道出身不错。

倒也不是老朱对有钱人有什么偏见,举荐各府州的监生,也没说一定要穷苦人家的。

但所有的监生,全都是这样白白净净的,那就有点问题了。

老朱好歹是一路起义登上皇位的,这么点弯弯绕绕,那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发怒,更没有问责,只是看着这些监生道:“你们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今年的秋闱是肯定要参加的,到时候,可别让咱失望。”

简单的一句鼓励,就让这些监生们的心情鼓动了起来。

皇帝的亲自鼓励和督促,那是多少读书人求之不得的。

要不是现在这场合,估计一个个都要谢主隆恩了。

朱元璋自然也能感受到这些监生的激动心情,但他就是不自主的想起苏璟。

自己面前的这些读书人,只是一句鼓励的话,就能让他们如此激动。

而苏璟,那可是自己死乞白咧还许诺了诸多好处让他入朝堂,偏偏苏璟不屑一顾。

“咱今天来这里,一来是看看你们,二来是想了解了解,各地举荐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水平。”

朱元璋淡淡说道。

果然有考校!

监生们心里都很振奋,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在朱元璋的考校中获得一个好成绩。

虽然这不是科举考试,但能在朱元璋面前表现一下,不一定会比科举中榜差。

“宋濂,你可还记得苏璟和你打的赌?”

朱元璋转头看向宋濂问道。

宋濂愣了一下,仔细的回忆起来,毕竟年纪大了,又有诸多事务,一时间还真没想起来。

“老臣……老臣……”

宋濂有些着急,被老朱问话自己却记不起来,这就有些尴尬了。

不过朱元璋显然也没在意,说道:“把东西抬上来。”

很快,三筐稻谷就被抬到了一众监生的面前。

“现在该想起来了吧。”

朱元璋笑呵呵的看向宋濂道。

宋濂立刻道:“回陛下的话,老臣想起来了。”

朱元璋说道:“原本该是在秋闱的时候让你们的赌局兑现的,现在咱提早了一些,宋濂你觉得你和苏璟谁会赢?”

宋濂看了看三筐稻谷,又看了看那些监生,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肯定是想自己赢的,以证明读书人不是只会死读书。

但这些监生的样子,实在是不像能通过朱元璋的考校。

“看来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朱元璋没有继续追问,转而看向一众不明所以的监生道:“这不是殿试,所以不会考四书五经,也不会考朝政大事,更不需要说什么治国良策。”

“今年咱要考校你们的,就是这三框稻谷,看看你们能不能区分这三筐稻谷的优劣、分量和产地。”

此言一出,监生们立刻大眼瞪小眼了。

这算是什么考校?

稻谷这不是农民应该知道的东西,和他们这些将来要成为大明臣子的读书人有什么关系?

监生们大眼瞪小眼,左右看着身旁的人,大家都是一样的表情。

因为皇帝朱元璋就在眼前,也没什么人敢交头接耳,最多来点眼神交流。

一时间,整个国子监内都安静异常。

没人敢出面回答,就连试试的都没有。

毕竟全都是不事五谷的读书人,家境优渥,哪里知道稻谷里的这些道道。

宋濂看着这些监生们,那也是摇头轻叹,没有一点办法。

国子监的官员们同样是紧张不已,这样的考校,就算是他们,那也不知道啊!

“怎么?连一个知道的都没有吗?”

朱元璋目光冰冷,扫过一众监生,语气十分的淡漠。

没人敢回答。

老朱的目光到谁谁就低下了头,根本不敢与之对视。

朱元璋也没继续训斥,只是走到了一筐稻谷前,伸手抓起一把道:“这些稻谷颗粒饱满,乃是产自扬州的,分量十足。”

接着他又走到第二筐稻谷前,同样抓起一把搓了搓道:“这是来自太仓的粮食,分量也充足,只是比扬州的差了不少,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