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474)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货币的发行不当,可能造成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的问题,但若是发行得当呢?是不是可以反向调节大明经济?”

第三百三十八章 也许几十年,也许百年都不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随着苏璟的话语落下,朱标等人便又开始了思考。

“苏先生的意思是,难道这货币的发行,还有调节经济的作用?”

朱棡有些明白,但更多的是疑惑。

“可是苏先生不早就说过,纸币的价值其实是和商品挂钩的,印的再多,也改变不了什么吧。”

朱樉歪了歪脑袋,一无所获。

朱棣一如既往的沉默,不过眼神中的不解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了。

朱橚就很直接了,他朝着苏璟道:“苏师,学生不懂。”

门外的朱元璋亦是喃喃自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纸币可以破坏经济也能调节经济,但如何调节呢?”

刘伯温眼神转动,明显是思索到了什么。

唯有朱标,眼前一亮道:“苏师,学生有些想法了。”

“太子你来说说看。”

苏璟笑着说道,都说了这么多了,也该有点领悟了。

朱标说道:“先前苏师曾与我说起调节粮价的办法之一平籴法,具体便是将丰年和灾年分成上中下三等作为收购与售卖粮食的标准,丰年朝廷高于市场价收购粮食,而欠年则低于市场价抛售丰年收购的粮食。”

“学生觉得,纸币也有着同样的作用,丰年来临的时候,意味着整个市场上的商品总数增加,商品的价格自然下跌,如果纸币的数量增加,那么商品数量和纸币金额对等增加的话,价格也能维持住稳定了。”

“反之在欠年的时候,少量的发行货币,商品总量减少,纸币金额总量也减少,又能稳定住粮价了。”

朱标刚说完,其他人皆是恍然大悟。

纸币的超发或者是少发,能够改变商品的价格,但商品的价格不仅仅受着纸币的调节,还有一些天灾人祸因素的影响。

反向利用纸币,则可以将商品的价格稳定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就等于是把纸币先前的缺陷变成了优势。

“太子此言,甚是不凡,此中之道言之不尽。”

苏璟微笑着点点头。

尽管朱标说的十分的简单,实际的调解中,变化会更多,但只是听了这么一堂课,便有如此的认知,已然足够了。

毕竟,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纸币这东西,还是有些超前的。

整个纸币货币理论,尚未成形。

“原来如此,大哥当真厉害,这里面的道道我是肯定想不出来的。”

朱樉又变成了憨憨的样子了,对于自己的大哥朱标,他一直都是敬畏有加的。

“标儿不错,当真不错,这倒是说明白了纸币发行的必要了。”

朱元璋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高兴,朱标的见地越深,他就越是高兴。

这可是未来的接班人,越优秀大明就越昌盛。

刘伯温亦是附和道:“太子殿下高见,老臣钦佩,苏先生之教导,实在非凡。”

虽然是夸朱标,但这话里话外,说的分明是苏璟教得好。

朱元璋正高兴,也没在意这点细枝末节。

朱棡说道:“可是大哥,丰年多发纸币我理解,但这欠年少发纸币如何理解?若是丰年在前,欠年在后呢?如此一来,丰年刚发了纸币,欠年不发也不会减少啊!”

老三朱棡这个问题一出,立马就引起了其他人的疑惑了。

“对啊,三弟说的对,这样一来,那不就做不到调节的效果了么。”

朱樉当即附和道。

“老二这个墙头草,谁说就和谁吆喝,真是没一点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听着朱樉的话,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到现在为止,朱樉似乎每听完一个人,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刘伯温没说话,哪怕老朱说的是事实,但父亲贬低自己的儿子,那是正常家庭教育,但自己这个外人若是说老朱的儿子不好,那就是僭越了。

朱棣说道:“二哥,这不是很简单么,既然朝廷能发行纸币,自然也能收回。”

朱棣的想法,相当的简单直接。

只不过,他刚说完,便立刻遭到了朱棡的执意:“四弟,纸币是国家信誉的代表,朝廷是可以发行纸币,但如果肆意的回收,只会造成百姓的不信任,到时候没人用,纸币也就只是废纸一张了。”

朱棡对于纸币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

这不仅仅只是一张纸,纸币后背书的机构信誉才是关键。

朱棣一时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众人不由的又将目光看向了苏璟,想从苏璟的口中得知答案。

苏璟说道:“晋王说的很对,纸币代表的国家信誉,若是仗着权力对百姓肆意愚弄,肯定会丧失信任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燕王说的就不对,只是在方法上需要一些改进而已。”

第一句话直接赞同了朱棡,大家都觉得没啥问题。

但第二句话话锋一转,顿时让朱棣的目光闪烁起来。

“苏师,那到底该如何改进呢?”

朱标立刻询问道。

苏璟淡淡道:“虽然咱们一直在说纸币,但金银铸币可没有废弃,金银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依然非常的重要。”

“还记得一开始咱们上课时提高的,金银作为十分稀少且性质稳定的货币,价值也十分的稳定。”

“那么通过调控金银和纸币的兑换比率,是不是可以达到回收纸币的作用了呢?别看只是简单的货币兑换,但操作之后,却能实际改变整个货币流通市场上的货币价值总额。”

“当然了,想要如此操作的前提,那就是大明朝廷得有足够的金银储备,否则很容易发生挤兑。”

“我对大明现在的金银储备不甚了解,不过只是猜测大概也能猜到,现在的大明金银储备不会太多,毕竟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呢,这同时也是我说大明现在不宜发行纸币的原因之一,金银储备太少。”

大明的穷,是历朝历代都闻名的。

当然,这里的穷指的是朝廷的穷。

“金银与纸币的兑换比率?”

朱标有点懵,一时间并未反应过来。

朱标如此,朱樉等人自然也是一头雾水,不甚了解。

甚至就连门外的老朱,也是皱眉细细思索了起来:“此事,当真可以?”

只有两个人的眼神,和他们不一样。

那就是刘伯温和朱橚。

因为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可以用数学来解释。

恰巧刘伯温和朱橚的数学,都比较好。

“自然是可以的,陛下,苏先生这里说的是……”

刘伯温正要和朱元璋解释一下,书房内苏璟的声音已然响起。

“吴王,看来你有想法了,可以和大家简单讲解一下。”

苏璟朝着朱橚笑道,朱橚那清澈的目光之中,并没有疑惑。

朱橚起身说道:“其实个兑换比率就是一次简单的数学替换,比如原本的兑换比率是1金换十钱纸币,需要缩减市面上纸币的数量时,只需要将提高十钱纸币兑换金的数量,比如一点一金换十钱纸币,如此一来,市面上的持有纸币的不少百姓都会将纸币兑换为金银了,这样一来,金银的数量和纸币数量看似没变,但只要朝廷缩减纸币的放出,市场上纸币数量自然会减少。”

“反过来的道理也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对应关系的变化。”

说完朱橚便坐了下来,于他来说,这就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国计民生的事情,他虽然早熟,但也没有想那么多。

“有道理,五弟聪慧!”

朱樉又是第一个开口的,这种时候,永远少不了秦王。

朱棣说道:“可若是如此的话,那与我所言的强制又有何区别呢?这样也不也是消耗朝廷的信誉吗?毕竟金银和纸币的兑换比率这东西,不能随意改变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