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468)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苏璟继续追问道。

这可就把朱棣几人给难住了,他们一个个苦思不得其解。

“笨啊!”

倒是外面的老朱轻声骂了一句:“这还不见,金银可以铸造啊,钱肯定要有统一的规格,才能方便的使用。”

不得不说,老朱这个皇帝当的,是真真的时刻在学习。

“学生不知,还请苏师(先生)解惑。”

几人一起向苏璟求教道。

苏璟笑笑道:“你们所见之货币,无论是金银还是铜钱,是不是都按照分量或者外形,做成了统一的样子,这不正是金银被当做货币的重要特点么。”

“原来如此,苏先生,我明白了,钱肯定是要统一规格才好用,就好像秦始皇一扫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立刻就度量衡了一样,货币是天下所有人都需要使用的东西,标准自然是要统一的才好,这样无论是大明的都城,还是在边疆,钱都可以通用。”

朱棣兴奋的说道,他喜欢行军打仗,而行军打仗之中,各种规制他了解不少,自然也就反应了过来。

苏璟点头道:“燕王说的不错,钱的确是统一规格了才好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等有一般的特点。金银的价值高,性质稳定,又能铸造成统一的规格,自然而言就成为人们选中的货币。”

“不过,因为金银的数量着实太过于稀少,价值又太高,在一些低价商品的交换中显得不是那么方便,所以也会有铜钱铁币之类的货币出现,不过它们都可以称之为铸币。”

“到了铸币这个阶段,就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你们有注意过没有。”

“比如一块官铸五十两的银锭,刚出炉的时候,肯定是五十两足秤的,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比如过两年三年后,再把这个五十两银锭称量,其实会有一些略微的损耗,若是时间更长,那损耗会更多,但通常情况下,这块银锭在交易的时候,还是五十两,价值并不会缩水,你们可知道为什么?”

又是一个问题,苏璟说完,淡定的喝了口水,然后说道:“慢慢想,咱们这堂课不急的。”

坐着的几人点点头,认真的思考起来。

“都是五十两的银锭了,肯定是五十两,这还用说为什么吗?苏璟你小子在刻意为难人吧。”

老朱轻声嘀咕了一句,似乎是对苏璟的讲课有些不满。

这时,太子府外,刘伯温匆匆赶来。

没错,正是老朱把他喊来的。

苏璟讲课提到了交子,老朱本想着让人去查,但转念一想,还不如直接找刘伯温最方便。

毕竟刘伯温博学多才,人形搜索器可比查书快多了。

而且苏璟的课,刘伯温也向来都很感兴趣。

很快,刘伯温就到了老朱的旁边,也就是太子书房外。

“臣叩见陛下。”

刘伯温还一无所知,突然被召见,还是在太子府,实在是很懵。

“小点声,伯温!”

老朱立刻朝着刘伯温嘘声。

“是,是!”

刘伯温当即点头,片刻之后,他便大致知道现在的情况。

苏璟在给太子和一众藩王上课,老朱在偷听,现在需要他做一些解答。

“臣明白了,臣一定知无不言。”

刘伯温当即朝着朱元璋保证道。

“伯温,你可知道交子是什么?”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直接问道,现在是苏璟的休息时间,可得抓紧了。

“交子?”

刘伯温脑袋一懵,随即摇头道:“还请陛下明言。”

朱元璋似乎有些不满道:“就是北宋时候在川渝地方商人搞出来的民间宝钞,后来被一个叫张咏的官员从民间转向了朝廷。”

一提起人名,刘伯温立马反应了过来:“陛下说的可是宋真宗时期的礼部尚书张咏,此人臣倒是知道些,他的确是做过类似的事情。”

“他曾任益州知府,这交子应该就是当时他让16户富商经营的东西,后来北宋朝廷在益州设立了交子务,大概就是这样。”

听完刘伯温的话,老朱的眉头一撇:“苏璟这小子,知道的还挺多。”

“陛下,这苏先生现在在讲交子?”

刘伯温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元璋点头道:“差不多吧,反正说半天就是钱的事情,你跟着听一会就明白了。”

老朱知道刘伯温的脑子,也没打算解释太多。

反正人都到了,听听就明白了。

“多谢陛下。”

刘伯温立刻朝着朱元璋躬身谢道。

能听到苏璟的课,刘伯温这心里是真的高兴。

朱元璋立刻嘘声道:“你小点声。”

刘伯温赶忙闭嘴点头,不再言语。

此刻苏璟缓口气也缓的差不多了,他看着朱标几人笑道:“怎么样,你们有想法了吗?”

朱标举手道:“苏师,学生以为,这银子竟然做成了定制的,那么价值便在被铸造出来的时候就定下了,所以即便有些轻微的损耗,大家也都认的。”

朱樉说道:“苏先生,我觉得吧,大家就是图方便,这五十两一锭的银子,少了一点点,算账的时候都麻烦,还不如就当成五十两继续用来的方便。”

朱棡说道:“苏先生,我以为这是约定俗成的,大家用着也习惯。”

……

几人分别将自己的说法说完。

苏璟微微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没讲到核心的点子上,比如太子说的定制大家就认,为什么认呢?还有秦王说的图方便,你们可能不知道,民间也有私铸的银子,私银可是要称量看成色算价钱的,就是少了一点,那也是少了,可没有官银这么方便。”

此时朱棣举起了手,苏璟当即示意他说话。

朱棣说道:“苏先生,我明白了,因为官银是朝廷铸造的,所以百姓才认。”

“好!燕王说的非常好!”

苏璟说道:“官银是朝廷铸造的,无论是宋朝还是元朝,官银的铸造都相当严格,每一批的官银出库,铭牌上都带着行人、库子、秤验银库、监铸官之类的职务记录,有一点问题,那就会被追查,这才是百姓认定的根本。”

“而私银的话,无论是品质品相都不能保证,大家自然也无法相信了。为了辨别私银,百姓间有各种手段,从观察银色到观察纹理、气孔,甚至计算银子的密度来确定银子的成色等等。”

“说到底,这官银轻微受损还能被百姓承认,靠的是朝廷。这就延伸出了一个概念,货币的价值,不仅仅源于货币本身,还由发行货币的组织或者机构来决定。”

“在大明,那就是大明的朝廷来决定。现在咱们说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也就是大明即将发行的宝钞。”

“制作宝钞的原材料是什么,你们应该都很清楚吧。”

苏璟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宝钞说白了,就是一种印有防伪标记和面额的纸张,现在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纸能变成货币吗?”

“为什么?”

外面的老朱下意识的说道。

刘伯温回答道:“臣以为,宝钞能成为货币,自然是因为这是大明朝廷发行的,代表的是大明朝廷,这是信誉的保证,先有大明,才有大明宝钞。”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不错,苏璟想说的就是这个,不过此事虽然有道理,但本该如此,朕想发行宝钞,应该也没错吧。”

“陛下,可是苏先生与陛下提起过发行宝钞一事的利弊?”

刘伯温立刻就听出了不对味来,当即朝着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回答道:“是提了几次,不过说的不多,只是说朕现在还需要慎重对待宝钞发行一事,到底怎么个慎重法,苏璟是半点没提。”

刘伯温面色一沉道:“陛下,苏先生所言必有其道理,臣以为,宝钞一事,可以暂缓。”

“嗯?”

老朱的脸色一变,看向刘伯温道:“刘伯温,你可知这发行宝钞一事,朕已经思虑良久,现在就这么几句话,你就让朕听苏璟的,暂缓?你是不是有些太高看苏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