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399)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升官发财和修身治国之间的关系,被苏璟这么一论述,好像真的变成了另外一回事了。

“好官为什么要过着清贫的生活呢?”

朱标喃喃重复着苏璟的话语,心中想起的却是马致远的案子。

后续的调查中,他仔细的调查了马致远的人际关系,过往经历以及在地方百姓中的口碑。

朱标可以很肯定的说,马致远是一个好官,至少曾经是。

但偏偏是这样的一个好官,却过着无比清贫的生活,甚至因为自己儿子的病,被有心人利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好官不应该过着清贫的生活,苏师说的太对了!”

朱标突然开口,声音也有些大,顿时吸引了其他三人的注意。

苏璟看向朱标,那凝重复杂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想到了什么。

马致远!

苏璟第一时间也反应了过来,当即说道:“牛懿,别想太多,有些事情,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今天还是先谈这职业教育的事情。”

这要是岔开了,那就不知道要聊到什么时候了。

“是学生失言了,对不起,苏师。”

朱标朝着苏璟道歉道。

苏璟说道:“不用在意,这都是小事,不至少大叔和宋承旨,你们对我这个说法,怎么看呢?”

朱元璋亦是想起了马致远的事情,微微点头道:“倒也有几分道理。”

此时的宋濂,还在考虑。

犹豫片刻后,他回答道:“仁远伯说的有理,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并不是对立的。”

这其实已经有些违心了。

因为宋濂看来,读书人修身治国的理想应该是纯粹的,怎么能有升官发财这般功利的想法呢?

但若是这么说,怕是又会遭到朱元璋的训斥了。

因为现实,这不是宋濂想的这样,能一直保持纯粹修身治国理想的读书人,真的很少!

附和苏璟一下,起码说明了读书人,还是有理想有追求的。

听到宋濂的话,苏璟笑了,这是他的一个小陷阱,宋濂似乎并没有发现。

“宋承旨,既然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是没有冲突的,那读书人去做工又怎么不行呢?读书人若是只会读书,怕是于国无益吧?”

苏璟淡淡说道。

既然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没有高下对立,那读书和做工也不该有。

苏璟没有扯什么职业平等的思想,这是上辈子都难以被认同的思想,更不要说现在的大明了。

人权都不是平等的,职业又怎么可能是。

“仁远伯,你这是诡辩!”

宋濂一时语塞,愣了一下这才反驳道:“读书人若是去做工,这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这才是于国无益吧?”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匠人便是匠人,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宋濂长久接受的思想教育,根本不会被苏璟这只言片语动摇。

苏璟没有着急反驳,他知道,宋濂的想法,其实对于这件事的推动,没有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的想法。

“大叔,你觉得呢?”

苏璟看向朱元璋问道。

这位大明的皇帝如何看待,才是事情的关键。

朱元璋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当今大明治下,百姓各司其职,的确不应该有这般变化。”

老朱的思想每个人做什么,都是按照既定的方针执行最好,当兵的孩子还是当兵,农民的孩子还是种地,匠人的孩子还是匠人……皇帝的孩子,依旧是皇帝。

如此大明才能千秋万世,延续不灭。

宋濂松了口气,还好朱元璋的想法和他一样。

苏璟摇头道:“大叔,变化这种东西,本身就是无法被禁止的,俗话说堵不如疏,这科举不也是变化而来的吗?”

“表面上看,科举为国家选拔了人才,使国家获得更好的发展。”

“往深了看,科举能让平民百姓有了翻身跨越阶层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很小,但总算是能让固化的阶级有了一点流通的可能,这样便可以安抚那些下层的心理,让他们不是通过造反,而是通过科举来提升自己的阶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我想谁都明白吧。”

随着这话的说出,宋濂已经呆住了。

因为苏璟的胆子,着实是吓到他了。

这在朱元璋的面前谈造反,是不是活的有些腻歪了,想找死了。

可惜,朱元璋的反应,并没有如同宋濂想象的那样变化,反倒是一副平静的思考模样。

宋濂不知道的是,苏璟在朱元璋这里谈过的话题,比造反劲爆的可太多了。

区区造反,根本不足以让朱元璋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阶层的流通,科举是为了安慰下层的阶级。”

朱元璋皱眉复述着苏璟的话语,越说那是越觉得有道理。

阶层固化是上层的期望,但下层肯定也有改变阶层的想法,若是半点正常通道没有,那么下层就会直接用武力打通。

正如他朱元璋起义造反一样。

第二百九十一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

朱元璋的喃喃自语让宋濂紧张了起来,苏璟这样的说法,似乎是已经触动了朱元璋的内心了。

但一想到苏璟刚才连造反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朱元璋还是一副淡定的模样,宋濂就连出口解释都没有胆子了。

好家伙,你们俩这关系,要是老夫不识数,那岂不是倒大霉了。

宋濂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有着文人的风骨。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要逮着往火坑里跳,这火坑还不是一般的大。

“苏璟,这科举是是阶层跃迁的通道,你说的还真是不错,既然如此,科举就更不能改了啊!”

朱元璋看向苏璟说道。

现在的老朱,心思已经被苏璟给抓住了,原本刚来的时候,他还想着速战速决把事情了了,尽快回去处理政务呢。

苏璟淡淡道:“大叔,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还有宋承旨,我知道这会你应该还是接受不了对不对。”

被苏璟问到的宋濂有些尴尬,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回答。

毕竟这会朱元璋可就看着自己呢。

“仁远伯,今日还是谈科举和你那个职业教育吧。”

宋濂只得强行将话题给拉了回去。

苏璟笑笑,没有难为宋濂,继续道:“好,还是说科举的问题,这天下参加科举的士子很多,但每三年挑选出来的也就是三百人,有大量的读书人,蹉跎了三年又三年,不少读书人不事生产,由家中供养,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吸着家里的血,若是熬出头,终于高中也就算了,至少能够回馈家庭,供养父母,善待妻儿。但若是没有高中呢?”

“对于陛下而言,对于宋承旨而言,你们看到的士子,都是金榜题名的人才,你们何曾想过那些落榜之人?”

“那些读书人,才是这大明天下读书人的大多数样子,他们难道就应该为了这么一个科举,穷尽耗费自己的一生吗?”

科举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金榜题名的终究只是少数。

苏璟将朱元璋的目光引向那些能力不足,不能中榜的读书人,因为他相信,朱元璋不是不能看到那些人的皇帝。

“仁远伯,老夫以为,此事乃是寻常之事,金榜题名本就是优中选优之事,若是没有能力,考不上也是正常的,又岂能怪罪他人?”

宋濂朝着苏璟说道,十分的理直气壮。

当然,对于宋濂这个科举总负责人来说,失败者本来就不该入他的眼。

“宋承旨,你说的不错,能力不足怪不得他人。”

苏璟点点头,然后话锋一转道:“但这些金榜高中者,真的就是能力足吗?我若说他们只是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又如何?”

读书读书,无论是前世还今生,都不乏书呆子。

只会读书,除了书本其外,其他什么都不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