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302)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随着朱元璋离开,朱樉几人的脸上,也多了几分不一样的神色。

对于封藩的事情,他们心里大概都知道些。

但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这么快。

“不知道父皇要给我封个什么藩王?”

朱樉自语道,脸上是兴奋激动的神色,完全忘记了刚才的被朱元璋训斥的事情了。

作为二皇子,这封藩王他肯定是第一个,有些心急也可以理解。

“二哥,此事还是先不要讨论为好,父皇没告诉我们,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朱棡朝着朱樉劝说道。

他是真关心自己这个二哥,可别脑子一热,不知道又干出啥事来了。

朱樉不以为意道:“三弟,说说又没关系,反正过了年,我们就都是藩王了,藩王啊,你懂我意思吗!”

别看这会他们是皇子,说是十分尊贵的身份。

但实际上,他们的限制也很多,可以说一点也不自由。

但若是变成了藩王,那就不一样了。

藩王是有品级的,皇子只是个身份。

“二哥,你别想多了,就算是封藩,我们大概也不会马上去就藩的,起码五六年后吧,在此之前还是得在大本堂学习。”

朱棣朝着朱樉说道,直接击碎了他的幻想。

封藩和就藩,还有着距离呢。

“不会吧,四弟,最多也就等我成人礼之后,父皇应该就会放我去就藩的。”

朱樉一副不是很相信的样子。

明年朱标成年,他就比朱标小一岁,这样算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朱樉觉得可以等。

但如果是五六年,朱樉就感觉有些长了。

“四弟,你为何会这么说?”

朱棡亦是好奇的问道。

朱棣回答道:“父皇给我们封藩王,是想让我们领兵作战,而不是去封地享福的,什么时候父皇认为二哥能领兵了,才会让二哥去就藩的,在此之前,肯定是要在大本堂继续学习的。”

别看朱棣读书不在行,但对于这方面,却是十分的在行。

朱元璋封藩,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大明的兵权,给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

只不过,现在的朱樉他们,年纪还太小了。

“不行,我得认真读书,认真学习领兵作战,五六年太长了!”

朱樉当即说道。

他可不想等那么久,要是能去自己的封地,那想想就令人兴奋。

只不过,朱樉这话,落在他的弟弟们耳朵里,直接左耳进右耳出了。

朱樉的嘴炮,太多了!

这边朱棣的话刚说完,那边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这个老四,倒是看得很清楚,果然是和我年轻时最像的儿子。”

朱元璋笑着自语道。

……

莱州府。

这会天气已经相当的寒冷。

“苏师,学生做出来了。”

朱标将烧好的成品空心砖一个个测试坚固程度,然后选出几种强度比较高的。

之后再照着这几种开窑,每种都烧制了几十块。

接着用这些烧好的空心砖,搭建成一个个简单的小“房子”。

说是房子,其实称为狗屋更合适。

接着在屋子的旁边放上冰块,然后在一个个的“房子”里点燃火堆,观察哪一个房子周围的冰块融化的最快。

整个思路都是朱标自己想的,虽然有些不足,但大致的效果还是能看出来的。

最后,朱标交给苏璟的作业是一块开着不少圆形空洞的方砖。

这和苏璟记忆里的空心砖,已经十分的相似了。

“不错,看来你对于热量传递理解的已经很到位了。”

苏璟点点头。

做砖倒是其次,朱标在实验中展现出的科学实验思维,才是苏璟最为看重的。

“苏先生,还请解惑,为什么这样就能找出最保暖的砖来?”

沐英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笑笑道:“牛懿,你解释一下吧。”

朱标点点头道:“沐大哥,保暖其实就是阻隔热量的传递,当我在这些砖块搭建的小炉子里点燃火堆的时候,火的热量不断的向外传播。”

“保暖效果越好的砖块,热量就更多的被保留在了炉子内部,而差的点则是散发了出去,也就导致了冰块的加速融化。”

听完朱标的解释,沐英点头道:“原来如此,我懂了。”

接着他兴奋道:“仅仅是做成这样,就能让房屋的保暖性更高,若是能推广开来,那不是大明百姓致富。”

吃饱穿暖,这是封建王朝大部分百姓的终极追求。

而住的暖,也可以算在穿暖里。

过冬过冬!

为什么要用“过”字,便是因为冬天是个难关,所以要过!

热量获取和保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沐英敏锐的意识到了这种砖的意义。

他很兴奋,看向苏璟的眼神里,满是崇敬。

苏璟笑道:“那么牛懿,你做出了保暖的砖来,你认为,这就够了吗?”

苏璟拿着那块看着有些奇形怪状的砖,轻轻在手里晃了晃。

朱标想了想道:“苏师,学生以为,还要考虑到量产的难度,不能仅仅是追求保暖性。”

肥皂也是好东西,但显然就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起的。

这种空心砖,想要普及,必然也要考虑到量产的难度,也就是成本控制。

“不错,你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

苏璟点头道:“我想你先前的实验里,应该已经有保暖性和制作难度相平衡的选项了吧。”

“当然。”

朱标会意,看向苏璟,已然明白了苏璟的用意。

这场实验,本就是为了让朱标找到保暖和便宜兼顾的空心砖。

“苏师高义,学生深感钦佩。”

朱标朝着苏璟躬身道:“只此一物,便可让大明无数百姓度过寒冬!”

一砖一瓦间,福泽百姓!

第二百三十章 九年义务教育老师,简称九老师

“怎么又给我戴高帽了?”

苏璟听到朱标的话,立刻道:“我就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别老是这这那那的。”

人在明朝,苏璟有着前世的脑子。

很多事他做不了,能做的也就是这些生活上的小事情。

或许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和朱标相处的久了,难免会多几分责任感。

百姓的生计,看似和苏璟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因为封建王朝的轮回,总是注定的。

历史的车轮,依旧在既定的轨道上不断的前行。

从前的苏璟觉得,做做手边的事情足够了。

现在他认为,可以稍稍主动点。

人活着,总要追求点什么。

“苏先生不必自谦,您所做的的事情,文英都看在眼里,您于大明而言,有大恩!”

沐英郑重说道。

他不像朝堂上那些官员一般,有些自己的小心思。

身为朱元璋的义子,可以让沐英少很多勾心斗角。

苏璟所做的事情,沐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好了,怎么文英兄也开始说这话了,大明这么大,我能做多少事?”

苏璟笑着说道:“只求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听着苏璟的话,沐英又想起了在出发之前,朱元璋私下对他的嘱托。

这一路,是保护朱标和苏璟,但同时也是监视苏璟。

有什么不正常的言行,都要记录。

现在看来,他的义父朱元璋完全就是多想了。

“苏先生,日后若有吩咐,但说无妨,只要文英能做到的,绝不犹豫!”

沐英朝着苏璟认真承诺道。

这不是什么报恩,只是沐英觉得,苏璟值得自己这么做。

“好,你说的啊,我记住了。”

苏璟依旧是笑呵呵,并没有太当回事了。

天色渐晚,三人围坐在火炉旁,吃起了一品锅。

这是山东的特色,贫富皆宜,穷人有穷人的吃法,富人有富人的吃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