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272)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奉先殿内。

李善长和崔亮两人站在朱元璋的面前,恭恭敬敬。

“朕听闻,不少读书人都对新一期的民报,颇有微词啊!”

朱元璋淡淡道。

虽然民间读书人骂的很凶,但他好像并没有很生气。

李善长微微前进一步,说道:“回禀陛下,不过是部分人而已,现在民报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已经越发的深厚了。”

“其他各州府组织创办民报,也都已经在进程之中了。”

读书人的微词?

李善长在执行的时候就知道了,但他毫不担心,因为具体的内容,是礼部主持撰写的。

反正他该说啥说啥,真有问题,也是崔亮来回答。

“陛下,臣以为,民报乃是国家之大事,代表着国家的威严,读书人有些抵触是正常的。这民报,还需回归先前的内容才行。”

崔亮开口,与李善长却是完全不同的意见。

身为礼部尚书,他在第一次看到朱元璋的执行方案时,内心便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但当时朱元璋态度坚定,他没敢触霉头。

现在,时机到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朱忧心火上头,马皇后妙计定乾坤

“崔尚书,这是你的看法吗?”

朱元璋听到崔亮的话,立刻转而问道。

崔亮抬头挺胸,看向朱元璋道:“是的,陛下,臣认为,现在的民报,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崔亮当然怕死,但现在不是他一个人反对,而是一群读书人。

如今的大明,普通百姓并没有话语权。

除非朱元璋想和天下读书人作对,否则的话,他就是没事的。

“善长,你怎么看?”

朱元璋朝着李善长问道。

读书人的反对,让朱元璋有些猝不及防,如今自己的礼部尚书更是直接了当的表明了态度。

朱元璋感觉此事,阻力似乎和之前想象的有些不太一样。

“回禀陛下,民报之事,利国利民,但实际内容,一直都是崔尚书主管,臣不敢妄言。”

李善长几句话,就将朱元璋抛的话茬打了回去。

读书人和百姓之间的矛盾,这到底该如何解决?

事情的本质,其实很清楚。

民报的内容,从高大上变成了低小下,也就是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矛盾的点在于,读书人希望民报是高大的上,而百姓对于高大上欣赏不来,只喜欢下里巴人。

这样的矛盾,李善长并不想掺和其中。

无论是站在哪一边,都不好。

朱元璋没能从李善长的口中得到答案,神色有些难看。

“陛下,若是长此以往下去,这民报便会成为娱乐大众之物,还能起到先前所期望的作用吗?百姓以此为乐,大明的威严,将不复存在。”

崔亮继续朝着朱元璋说道。

按照苏璟的办法改进的民报,崔亮实在是看不下去。

礼部的那些官员在编写内容的时候,也是强行忍着在做。

“朕知道了,此事不急,再看看。”

朱元璋淡淡道。

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陛下,那下一期的民报,又当如何?”

崔亮步步紧逼,势必要朱元璋表个态了。

“崔尚书!下一期的民报尚早,朕说了,不急。”

朱元璋面色一狰,直接说道。

显然,他这是有点火了。

自己都已经在让步了,这崔亮竟然还在逼自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此时李善长也是眼神瞥了瞥崔亮,示意他见好就收。

好家伙,刚也不是这么刚的呀。

就算你站天下读书人的一边,这是不是得考虑考虑朱元璋这位皇帝陛下的面子。

“臣知道了。”

崔亮低头拱手,不敢再多言。

他是真没想到,到了这地步了,朱元璋竟然还是没改口。

难道天下士子的声音,还不足够大吗?

陛下总不能和天下读书人作对吧。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

朱元璋一甩手,直接背过身去了,脸上的愁容满面,根本不想看见崔亮。

“是,陛下。”X2

李善长和崔亮随即转身离开,没有丝毫的逗留。

刚出奉先殿,李善长便对着崔亮道:“崔大人,今日你有些操之过急了,陛下的心思,你还看不明白吗?”

崔亮看向李善长,别看他今天很刚,但他也是聪明人。

“丞相大人,你的意思是,陛下不改口的原因,其实是……”

“哎,打住,我可没说是谁。”

崔亮正要说出口,李善长立刻将其制止。

他留给崔亮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便快步离开了。

崔亮看着李善长离去的背影,只觉得民报这事,真是越发的复杂起来了。

而此时的奉先殿内,一道身影缓缓走了过去。

“朕说了,不要再来了,听不懂吗?”

朱元璋连身子都没转过来,直接生气道。

“重八,什么事让你如此气愤?说给我听听,或许我有办法呢?”

马皇后的声音响起。

朱元璋赶紧转身,不好意思道:“妹子,是你啊,我刚才实在是被气上头了,不是对你发火。”

马皇后那可不是其他人,怎么生气都不能对着她。

“我知道,我刚才看见韩国公和崔尚书刚走,他们犯了什么事了,让你发这么大火?”

马皇后笑呵呵的问道。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还能是什么事,就是民报呗。”

“民报?”

马皇后一愣,然后说道:“这民报的事情,重八你不是问过苏先生改进的办法了么,怎么又出事了?”

朱元璋耐心的和马皇后解释了一下现在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天下士子喜欢的是先前的民报,而百姓喜欢的是现在的民报对吧。”

马皇后总结了一下。

“对对对,妹子,你说的很对,就是这么个情况。”

朱元璋连连点头。

马皇后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办两份不就行了,一份给读书人看,一份给百姓看,两边兼顾不就行了。”

“一个叫民报,另一个就叫书报,若是遇上了什么重要之事,民报书报里都写上,也更能凸显其重要性。”

原本没把马皇后的办法放在心里的朱元璋,此刻脸色已然变了。

只因为马皇后讲的办法,是真的相当的好。

“哎,妹子,你这说的还真有道理,你给咱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朱元璋看向马皇后,那是一脸好奇的问道。

民报、书报。

这简直就是戳在了朱元璋的心巴上。

马皇后笑呵呵的说道:“怎么,是不是觉得我一个女人,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来?”

“没有没有!”

朱元璋立刻道:“妹子可不是一般的女人,这办法确实好,这下那些读书人就没话说了!”

对于民报的作用,朱元璋一直想的都是扎根在百姓之中。

因为百姓可以接收到的信息很少,读书人反倒没有那么必要。

但读书人掌握着话语权,治理大明终究要靠读书人。

今天崔亮如此刚硬的话,朱元璋也只是发火,并没有真的责罚做什么,原因便在于此了。

“其实就是重八你想太多了,这又不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马皇后笑着说道。

此事,她真没觉得有多复杂。

“妹子,我这就拟个折子,立马就通知下去,让李善长和崔亮去办,正好善长这家伙,滑头,就是不愿表态,现在我看他怎么办!”

朱元璋当即走到了办公桌前,开始写折子。

当然,他的折子不是奏折,而是旨意。

“可惜了,这以后民报,怕是卖不出去多少了。”

朱元璋淡淡道。

先前民报的主力购买者,基本还是读书人为主。

现在搞出了书报分流,百姓又多是白嫖为主,民报的销量下滑,似乎成了必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