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621)

作者:南希北庆


张斐问道:“多少?”

王安石道:“哪怕就是满打满算,也才五万贯。要是汴京城才收这么一点的话,整个开封府下来,估计连警署的财政都无法满足,更何况你还得拿钱雇商人运货、保管货物。”

他一听这个税率,就觉得非常不对劲,低的简直像是在讨饭。

可是他也不想想,这可是额外的税,不是主税。

而且张斐算得一户家庭总收入,其实也不低了。

韩绛听到这数目,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完全不够啊!

张斐笑道:“如果是这个算法,肯定是够的。”

王安石激动道:“这就不可能够。”

张斐道:“不够我来垫。”

“?”

“你你来垫?”

王安石不可思议地看着张斐。

张斐点点头道:“既然警署雇佣我来帮忙,我当我要为我给出得算法负责。二位只需看这算法可不可行?”

王安石又看了眼那统计报表,道:“除非这份报表有问题。”

张斐笑道:“无凭无据,我可不敢乱言。”

王安石与韩绛相觑一眼。

王安石道:“你先回去,我们要再商量一下。”

“是。”

张斐起身拱手一礼:“下官告退。”

张斐走后,王安石先是向韩绛问道:“你以为如何?”

韩绛点点头道:“如果以这种税法可以支撑警署的财政,同时还能够雇佣商人运送货物和保管货物,我觉得是可以的,这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这个募役法就是要问那些免役户征税,其中最敏感的,就是官户,收收入百分之三,韩绛都觉得不多。

至于俸禄之外的,再按多少来算税,韩绛觉得这也很妙,许多官员都有额外收入,但是许多官员也不是非常富裕,额外收入也不多,勉勉强强,如果说俸禄以外的收入,统一征百分之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得罪人是肯定更要得罪的,但这个范围,还说的过去。

王安石显得有些犹豫。

韩绛又道:“既然那小子都承诺他来垫,那咱们还能说什么。”

王安石稍稍点了下头。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产阶级的复兴

对于王安石而言,这张斐真的是半神半魔。

有些时候,你对他的期待很低时,他往往能够给你一个巨大的惊喜,让你刮目相看。

但当你对他的期待很高时,他往往又能给你一个巨大的惊吓,让你失望透顶。

如果说,王安石一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他是决计不会答应的,让张斐是有多远走多远。

这执行方式,你可以去自己操作,但是你怎么能够改变我制定的法令?

王安石制定这些法令,是基于政治理念和政治需求,可以用加减来调节,但不能说直接将法令都给变了。

要不是说张斐给予保证,若是收不上这么多钱,老子自己出钱垫付,王安石还真不会答应张斐。

即便如此,他都很犹豫。

故此等韩绛走后,王安石又立刻将吕惠卿找来。

吕惠卿一听,便道:“恩师,以我张三的了解,他是不会无的放矢,他定有办法,但是,这方法不适合咱们,也不适合其它州府。”

王安石点点头:“你与我想得一样,但如今我已经被逼到这份上,我若再反悔,那只会让人笑话,对于新政也是极为不利。”

吕惠卿思忖少许,道:“恩师也勿忧,这对于我们而言,也并非是坏事,张斐这番计税法,必然是要向官户、富户下手,一旦他成功,地方州县上的富绅必然深感恐惧,再回头一想,反而会支持恩师的方法。”

“关于这一点,张三也跟我提起过。”王安石稍稍点头。

吕惠卿道:“恩师暂且不表态,让韩寺事去跟官家说,恰好咱们这也有人对此表示不满,我与他们解释,借他们的嘴,告诉那些人,恩师并不是非常认同此法,如此一来,即便张三在开封府取得成功,也会更有利于我们的新政推广。”

王安石思索半响,觉得即便张斐取得不俗的成功,要用于地方上还是非常艰难,最多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抄。道:“好吧,就按你说得办。”

王安石就去找到韩绛,咱们要做两手准备,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韩绛对于张斐的疑虑还要胜于王安石,毕竟他都没有怎么跟张斐接触过,于是答应了下来,由他去跟皇帝说。

垂拱殿。

“咦?这与当初说得似有不同?”

文彦博看过司农寺最新出炉的免役法,不免深感诧异。

赵顼是早就知晓,但仍故作疑惑地看着韩绛。

司马光则稍稍松了口气,他之前生怕张斐来一招硬碰硬,这个税法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太多了。

韩绛道:“在统计上来的数据后,我们经过计算,如此计法,是不会增添百姓的负担,哪怕是最穷的百姓。

而官户的俸禄,经我们计算,基本上都达到第三第四层,若以普通上等户来算,是要计百分之六的税,如今我们就只计百分之三,而且只计料钱,每月朝廷所给予的粮食、布匹、煤炭统统不计算在内。

这么算下来,官户不用缴纳太多助役税。

至于说官员私下所得之利,则以普通百姓来计税,这也合情合理。而且这也不仅仅是助役钱,皇家警察也为官户也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保护。”

张斐这一套计税法,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堵住保守派们嘴。

他们老说会增添百姓负担,你自己看呗,给你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百姓交了这免役税,绝对不至于温饱方面出现问题。

至于说官户么,大量福利全部不计算在内,只算区区料钱,要知道北宋的福利是占大头的,会不会对官户造成影响?

肯定也不会。

他们自己是官,他们能不清楚吗?

其实里面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官员额外的收入,只要达标,就要以百分之十来征税。

原本反对的赵抃,一看这算法,话都不说了。

文彦博则是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也大概算过,哪能这么轻松,关键之前是说先算出雇役费,然后再平摊,如今这也不平摊了,于是问道:“这税钱能够支撑雇役所需费用吗?”

韩绛坚定道:“一定够。”

其实他不确定,但是张斐说了,不够他来垫,那就肯定够啊!

文彦博惊讶地瞧了眼韩绛,又稍稍瞄了眼王安石,而王安石自始至终都沉默不语,虽心下生疑,但他也确实没啥可说的。

没有太多的争论。

赵顼就更加没有意见。

随后司农寺先是用邸报的方式,在皇城公示税率。

看看大家意见。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税率公布后,并没有引发很大的反对声,反而是沉默居多。

按理来说,到底也向官户征收了百分之三。

大家都不爽才对。

其实不然。

因为这个税率即便对于大多数的中低层官员也是非常友好的,他们是不需要缴纳多少钱,因为他的料钱是比较低的,就是那些职事官,每年最多也就缴纳个三四贯钱,而寄禄官就更低了。

虽说三四贯也是钱,但他们认为,那些有钱的官员是要缴纳的更多的,他们也很眼红那些官宦世家,而且他们还都是知情者,知道那些官员私下藏了多少土地,有多少财富。

官员也患不均啊。

同时官员,你特么比我富十倍,凭什么呀?

他们不做声,那些真正有钱的官员,也就不太好做声,谁要出声,不就证明自己有巨额的额外收入,而在那份统计表上,就没有几个官员是报实数的,主要都是隐藏田地,反正那些土地本就隐藏的。

官员们没有太大的意见,司农寺就正式颁布城郭免役税率。

相比起官场中的沉默,坊间反而热闹一些。
上一篇:末代天策 下一篇:侍妾逃跑之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