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1386)

作者:南希北庆


这确实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文彦博却道:“如果我们不答应这么做,大庭长会怎么办?”

张斐道:“不瞒文公,这事其实已经变得非常迫切,到时一定会有人针对此事上诉,也一定会闹到最高皇庭来,而如这种事,我当然会征求诸位的建议,也会以诸位的建议为主。”

言下之意,虽然户籍一事,是属于国家政策,但如果有人上诉到皇庭,那我就能够干预,到时还得在朝中引发讨论,就不如咱们现在商量清楚。

文彦博却觉得这话里带刺,道:“大庭长可是在暗示,关于西夏商人一事,我们未有与你商量。”

“当然不是。”

张斐赶忙否认,但旋即又道:“但我认为,我们之间应该多多商量,也能够避免误会。”

“大庭长言之有理。”

富弼点点头道:“但这兹事体大,我们还得慎重考虑考虑,到时还得禀报官家。”

张斐点点头道:“我今日也只是来跟诸位商量此事的。”

这张斐走后,富弼道:“或许我们猜得不错,关于西夏商人一事,并非那么简单啊。”

司马光担忧道:“那可怎么办?”

富弼叹道:“在临时法中,并没有明确的条例规定,如果真的闹到最高皇庭去,即便张三跟我们商量,也都将会迫使朝廷对此立法,如果真到那一步,那我们其实并无太多的选择。”

文彦博点点头道:“如果就他的建议,进行立法的话,那就是在为对外扩张做准备啊。”

……

而那边张斐在跟富弼他们商量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找王安石。

虽然皇庭是可以凭借百姓的诉讼,进行介入,但也只是形成一股意见,到底还得看政治决定,这也必须获得朝中大臣的一些支持。

而王安石得知此事后,也是更加笃定心中所想,你们这是要搞事啊!

“看来你这一趟收获不小啊!”王安石试探性地问道。

张斐笑道:“这是吸取上回的教训,去年巡察一圈,我说没事,大家都不相信,这回我是特地找些事来汇报,以免大家又说我出工不出力啊。”

“是吗?”

王安石微微一笑,又道:“不过你才刚刚上任,就显得咄咄逼人,就不怕引发其他官员的反感吗?”

张斐道:“相比起反感,我更怕被人忽视。”

王安石哈哈一笑,“这可不像是以前的你。”

张斐道:“以前的我也不是大庭长。”

王安石点点头,又道:“关于户籍一事,我肯定是支持你的,但是我估摸着,朝中还是反对者居多,你得先去说服文公他们。”

张斐道:“我已经跟他们商量过了。”

王安石道:“那他们怎么说?”

张斐道:“说是要考虑一下,但我也有暗示过他们,如果他们有所担心的话,这事可以让我们最高皇庭来当这出头鸟。”

王安石好奇道:“你怎么做?”

张斐道:“如果熙州百姓对此进行上诉,那我就可以通过判决,来迫使朝廷对此进行立法,因为目前来临时法中,对于这方面的规定,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样我就可以根据这一具体情况,要求立法院进行立法。”

王安石道:“他们会答应吗?”

张斐道:“这种事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他们就不好反对,因为一旦他们反对,那熙河可能会出问题,这时候王学士也可在朝中给予他们压力。”

王安石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他肯定是支持的,可是他的政绩,他当然是希望熙河更好,而且消灭西夏,也是他政治理想,张斐要搞事,他是非常乐于见到。

……

皇宫。

“哈哈!”

赵顼开心地笑道:“想不到这最高皇庭,连桌椅都没有摆放,竟然就将政事堂的政令给拦了下来。”

张斐忙道:“陛下过奖了,其实我只是用文公的手段,迫使文公做出让步,跟大庭长权力其实并无太多关系。”

赵顼道:“如今朝中都在议论你这大庭长的权威,而没有议论那西夏太后。”

张斐笑道:“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开始宣传。”

赵顼问道:“那你打算何时进行宣传?”

张斐道:“文公不是派人去调查此事,如果由他们派出去的人来宣传此事,那更是事半功倍。”

“原来如此。”

赵顼点点头,又道:“对了!熙河那边传来消息,就在你走后不久,西夏便派一支兵马入侵熙河,意图恐吓熙州,但结果却被我军击退。而延州方面也传来消息,西夏太后,已经下令,暂时全面关闭与我国的榷场。”

张斐

笑道:“想不到这西夏太后恁地沉不住气,而敌人最不希望见到的,就是我们越要做的,他们不是要关闭榷场吗?

那我们鼓励与西夏贸易,陛下可密令北线边州知府,允许他们与西夏进行盐交易,而所得盐利,将负责我军对西夏的渗透,而且,如此一来,这北线也可以开动起来了,不过这比我想象中的要早。”

赵顼哈哈笑道:“想不到这一招,这么好使,眨眼间的功夫,西夏太后就面临内忧外患。”

张斐道:“而且她还输不起,她一定会持续施压,后面只会越来越乱。”

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

得亏张斐当初跑的快,不然的话,又会被人抓住把柄,说三道四。

因为他前脚刚离开熙州,这熙州与西夏的边境就打了起来。

其实在今年二月,那西夏梁太后名义上就已经还政给他们国主,但实际上梁太后还是把持着最高权柄。

可不管怎么说,她已经在道义上是站不脚,那她只有依靠手段,来稳固自己的权力。

而大宋就是她稳固自己权威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西夏国主李秉常是比较亲宋的,尤其是喜欢汉人文化,儒家礼仪,所以他这一边全都是比较推崇汉人礼仪的,但西夏国内不少贵族是坚决反对汉礼,他们要推崇自己的文化。

而梁太后由于是汉人,她要在西夏掌权,就要比别人更加反宋。

那么对于梁太后而言,与宋朝交恶,不但可以得到国内不少贵族的拥护,同时还能够借此打击李秉常的势力。

是一举两得。

在还政之前,梁太后就已经挑起与宋朝的矛盾,也就是封锁与熙州的贸易通道,但是她忽略了两点。

第一,商人为了利益,就是不要命的,还是有不少商人铤而走险,向熙州走私盐、药材等暴利商品。

第二,就是在与熙河地区边境,商人的势力可不小,同时他们还得到国内亲宋派和熙河地区的支持。

这西夏国内的亲宋派,也都不是傻子,哪能看不出梁太后的用意,如果不反抗,那就是坐以待毙,但他们又不敢公然去反抗梁太后,只能是借着商人去跟梁太后斗争。

在国内亲宋派和熙河地区的支持下,边境的西夏商人,直接召集人马,冲破了梁太后设立的关卡,同时还将梁太后派来的官员给杀了。

这立刻在西夏国内引发动荡。

梁太后直接命其弟梁乙埋率兵前来镇压。

梁乙埋过来一看这熙州竟然收容这些走私商,心里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吗?

于是他直接率领兵马犯境,意欲给予熙州威慑。

但可惜这自身能力又不足以让他装逼,被王韶率兵击退,虽然以熙河的兵力,进攻那是非常勉强的,但防守还是不在话下,当然,梁乙埋也没有率领精锐之师过来熙州。

如果将精锐之师调来这里,那北线怎么办?

宋军的主力可全在那边啊!

两边其实偏师打了一仗。

梁太后心里也清楚,宋朝在打什么主意,但这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毕竟宋军没有犯境,主要就是国内这些亲宋派在搞事,这攘外必先安内,于是她索性就直接关闭与宋朝的榷场贸易。
上一篇:末代天策 下一篇:侍妾逃跑之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