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12)
作者:南希北庆
那店主愣了愣,旋即点头笑道:“省得!省得!”
张斐又问道:“厢房在哪?”
试问谁会拒绝住厢房,如今还欠了一屁股债的张斐,非常非常需要这种支持。
他也是来者不拒。
但令他奇怪的是,支持他的人不少,但从来没有人送个丫鬟给他,照顾一个男人得最基本需求,这不是应该的吗。
这着实令人有些失望啊!
……
三日转眼便过去了,原本快要山穷水尽的张斐,在众多义士的帮助下,真是每天都吃香的喝辣的,状态一日比一日好。
今日便是开审之日。
“想不到如此简单的案子,竟然闹得满城风雨,唉……”
身着官服的曹彦,一边沿着廊道往公堂行去,一边向身边的许遵感慨道。
许遵今日只是穿着常服,显然表明自己置身事外的态度,将主场让给曹彦,他也听出这曹彦是话里有话,暗示就是他在这里搞风搞雨,弄得大家都不安生。
就事论事,如果没有他的支持,这事也绝对搞不起来。
许遵叹了口气,道:“毕竟这人命关天,若仅凭你我一言,便剥夺一人性命,这是不是太过草率。当年太宗置刑狱司,不也是为了避免草菅人命吗。”
“许知州言之有理啊!”曹彦尴尬地点点头。
许遵这话可真是太毒了,如果什么案件,我都能判决,那还要你刑狱司干什么,你提刑官干得不就是那些“多余”之事吗。
如果你否定这一点,那你刑狱司直接解散得了。
正当这时,院外响起一阵欢呼声,隐隐听得“张三郎”的名号。
曹彦皱了下眉头,道:“难怪那厮有恃无恐,原来他已经蛊惑民心。”
许遵立刻道:“曹提刑说得是,那厮好生嚣张,权当这府衙是他家开的,我是拿他没有办法,还望曹提刑待会能够杀杀他的威风。”
曹彦确实有意要给张三一个下马威,他想试探一下这许遵跟张三到底是什么关系,听到许遵这么说,那他倒也放下心来。
正当这时,徐元突然从后面快步追上前来,道:“启禀知州,方才东京来函,擢升知州为判大理寺事,且立刻回京上任。”
许遵惊讶道:“这是为何?”
徐元微微一瞥曹彦。
突然,又有一人上前来,在曹彦耳边嘀咕了一番。
曹彦闻言,神色一变,又向许遵道:“此案恐怕不容我审了。”
第九章 命运的交织
院外,市民们依旧是热情高涨,纷纷为张斐打气。
而且这一回前来观审的人,是远比上回要多得多,其中还不乏许多青年才俊,书生公子,这年轻人都是一腔热血,缺乏理性思维,他们更愿意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
他们一方面认为罪魁祸首就是那方大田,而另一方面,他们也非常同情阿云这个漂亮的姑娘,认为她是无辜的。
当然,这事情总有两面,也有不少人认为阿云是罪有应得,这些人多半为长者,相对比较保守,比价重视礼法。
只不过这些人相对而言,比较沉默,也不会特地跑来这里观审,导致看上去张斐的声势非常大。
然而,过得半天,这都已经过了时辰,府衙大门始终不开,大家不禁又开始嘀咕起来。
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而张斐也非常担忧,刚换官员,就出问题,他心里能不害怕吗。
又过得一会儿,刘海突然出得门来,传召张斐入堂。
可等到张斐进去之后,府衙大门又给关上了。
这令在外守候的市民们大为不解,不是说公开审理吗?
怎么就让张三一个人进去了。
难不成官府要变卦?
还是说他们要逼迫张斐放弃诉讼?
种种猜测,如雨后的春笋都冒了出来。
看来古往今来,阴谋论始终是百姓所爱啊!
“小民张三见过知州。”
来到大堂,只见里面就许遵和徐元,未见那提刑官曹彦,而且许、徐二人面色凝重,这使得张斐心里更是惴惴不安呀!
许遵问道:“张三,本官问你,你是否一定要为阿云鸣冤?”
对此,张斐是坚定地点点头道:“是的。”
许遵又道:“那你可敢前往汴梁为之申诉?”
张斐大惊失色,“上汴梁申诉?”
许遵问道:“你怕呢?”
“不……小民不是害怕,只是……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突然要上汴梁申诉?”张斐疑惑道。
徐元忍不住开口道:“这都是托你的福,若非你当初说什么免所因之罪,事情又岂会闹到这般地步。”
“嗯?”
许遵微微瞪了徐元一眼,又向一脸懵逼的张斐道:“为何你当初不以防卫过当为由,来为阿云申诉,而是以免所因之罪,你可别说你是刚刚才想到的。”
既然要去汴梁,那我与他就已经是统一战线,也不应有所隐瞒。张斐迟疑少许,如实道:“小民不敢欺瞒知州,小民确实一早就打算以防卫过当为阿云申诉,但当时小民刚刚出来,许多证据还未查明,只是猜测,不敢妄下结论。”
许遵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等查明之后,再来向本官申诉。”
“呃……”
“还不从实招来。”许遵喝道。
张斐道:“不瞒知州,小民只是想试探一下知州对此案的态度,因为小民深知,如果得不到知州的支持,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事实就是如此,因为他对许遵的为人,完全是依据史书的判断,他必须要确认许遵的确如史书写得一样,否则的话,他不可能告得赢。
当然,在他被审问过程中,他已经对许遵的为人有些了解,故此他之前才敢那么做。
“另外……”
张斐又道:“小民也认为若要为阿云申诉,首先得让韦阿大得到足够的赔偿,不管怎么样,韦阿大才是此案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此案的关键证人,我也需要他的帮助。”
“你小子可真是心思缜密啊!”
许遵一方面很赞赏张斐的这种态度,但另一方面又恨得是牙痒痒,自己竟然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给算计的是明明白白。
张斐赶忙道:“小民知罪。”
许遵也明其理,自不会怪罪于他,只道:“本官也不瞒你,如今事情变得有些复杂,大理寺、刑部方面坚持维持原判,但也不少官员是支持本官的,这便是此番调本官回大理寺任职的原因。”
他说得比较隐晦,但其中意思已经是不言而喻,大理寺反对,又将他调回大理寺,显然支持他的人,希望能够回去主持此案,改变大理寺的原判。
张斐心里非常清楚,支持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安石。
而反对他的人,则是司马光。
为什么此案成为千古奇案,其实不在于这案子本身有多么复杂,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案子,怎么去判,其实都行,但奇就奇在如此简单的一个案子竟然拉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也成为北宋党争的导火索。
这已经从一场司法斗争,演变一场政治斗争。
虽然张斐没有料到东京会这么快调许遵回去,但他对此也是有所准备的,因为他事先就知情,只不过他设想的是,上面的博弈,还是许遵出面,他在后面出谋划策,毕竟他身份太过卑微,显然,这与他设想的有些差距,稍稍犹豫了一会儿,便道:“小民不怕论辩,就怕受到不公的待遇,毕竟小民只是一介百姓。”
许遵稍稍点头道:“那便行了,你回去准备一下,过两日就与我一块上京。”
张斐突然道:“但是在临行之前,我还想见一人。”
许遵思索片刻,便点了点头。
他没有问那人是谁,因为不需要。
……
虽然许遵一直在为阿云抗辩,但是在没有成功之前,阿云还是重犯,甚至可以说是死囚,不是关在普通的牢狱里面,而是单独关在一个小石屋内,手脚都被镣铐束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