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20)

作者:苏渔川


青州都督府分外衙、内园两个部分,前衙建造气派宏伟,又兼古朴庄重;后寝幽静婉转,在深重雅致的宝塔巷中更有一些侯门高格。

这日一大清早,即将完工的都督府便全面戒严。

上工的照常上工,大匠小工往来忙碌全然不受滞阻,但是院墙下每隔五步便森然挺立着一名衣甲鲜明的卫兵,他们冷冰冰的目光在这秋日和煦的阳光里却叫人寒噤噤地打着冷战。

工匠们一边忙活一边小心地猜想着,瞧这阵势,是不是李大都督要来验收他的宅邸了……

果然,没到晌午的时候,李督率青州都督府并左路军兵马司、青州行营一干文官武将到这即将竣工的府中好生巡视了一回。

百十号人衣着华丽,铠甲鲜明,浩浩荡荡地从南大门入,穿过都督府衙门,绕过内院回廊,在未完工的人工湖边流连半晌。

此时陆鸿带着十几个民夫正往这边运一座人半高的太湖石,驮石头的大车与巡视的队伍挤到了一处,李督首当其冲,微微皱着眉闪到了一边。

陆鸿这才首次瞻仰了这位大周朝新近权势熏天的人物,只见这李大都督身形伟岸,立于一干文官之中颇有鹤立鸡群之感。

这李督一张白净的方脸膛保养地看不出年岁,虎目如电、隆鼻阔口,双眉斜飞入鬓,前额宽广、颧骨森然,一副权势显赫、富贵等身之格局,脸上神情不怒自威,令人一见便不禁心生敬畏。

陆鸿正要感叹一声“大丈夫当如是也”,却见一名都督府亲兵急匆匆地跑来,在李毅面前拜倒:“报都督,徐州邓波在府外求见!”

众官将之中立即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或道:“邓波不是徐州守将邓老将军的三子吗?”

又道:“早听说徐州岌岌可危,必是求援来了!”

“不知都督令将安出?”

“莫非徐州城破?”

总之各种猜测不一而足。

李毅倒是镇定如恒,尚未下令便见一队人马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连将带兵二十几人都血池里滚出来似得,衣袍上血色已变成紫黑,多数身上缠着一圈一圈的止血生布。

李毅身后众将官无不发出惊咿之声。

那队人之中为首的年轻军官虽然神情间掩饰不住疲惫之色,却依旧龙行虎步,见了李毅先是举臂止住下属,自己急忙上前两步,行了个军礼便道:“末将徐州邓波参见督帅!”

李毅伸手虚扶了一下,问道:“邓将军免礼,徐州城如今战况如何,邓老将军安好?”

“徐州军情十万火急,守军死伤殆尽;家父连日奔波守城已然病倒,如今防务由家兄邓炳主持。”说着从怀中摸出一封被血迹浸透的书信,双手举到额前,“此处家父手书一封,末将拼死杀出重围恳求督帅速速发兵驰援,徐州军民永感督帅厚恩!”

谁料李毅背着手并不接信,只淡淡地道:“左路军新兵操练生疏、各路军马磨合尚浅,不敢轻动。请回报邓老,务必再坚守一月,本督到时尽起精兵来救。”

众人尽皆讶然,万万没想到李毅竟然一口回绝,一时间场面静的怕人。

邓波张着嘴满脸尽是惊愕之色,继而转为愤怒,整张黑红的脸膛瞬间似要滴出血来。他“呛”地一声拔出满是血迹缺口的腰刀,紧咬着腮帮子一声不吭。文官们都不禁惊呼后退,只有两名武将一左一后闪了出来,挡在李毅身前,其余尽皆刀剑出鞘,顿时一阵“叮铃呛啷”的声音乱响。

邓波夷然不惧,忽然将刀横在自己颈上,嘶声叫道:“邓波不能请得援军,有何面目再见徐州父老!”身后部属也纷纷拔刀,竟要集体自刎。

“不可!”李毅连忙大喝制止,行营衙门及青州文武官将都在此地,他毕竟不敢当众逼死了邓波。

邓门世代从军,邓家父子在大周军中威望极高,到时众将寒心事小,只怕军中哗然,御史们“闻风奏事”的口水加纸片子也能将他淹死,这个都督总管更不用再做了。

邓波见事有转机,便停着刀不再动手,只瞪着李毅等他下文。这时李毅身前左手边那员大将走到邓波身边,转身向李毅行礼道:“禀督帅,末将司马巽愿率本部兵马驰援徐州!”

其余诸将怜惜邓波刚烈、邓门忠义,也都纷纷请缨。李毅连连摆手,笑容可掬地道:“诸将莫急,本督自有安排。”顿了顿,向身后的后军指挥褚垓下令,“褚将军,命你后军辎重第三营抽四个团二千人交给邓将军去,一应军器粮草从优。”

那褚垓是个矮胖子,乃是青州大营后军指挥兼辎重官,闻言急道:“督帅,第三营不是……”李毅挥手打断了他,肃容道:“依令罢了!”褚将军只得领命。

一众文官听闻督帅肯派二千人去解徐州之围,无不欢欣鼓舞,抚掌称善。有的便开始相劝邓波,有的干脆开始考虑有了这二千人徐州该如何里应外合反攻敌人了;武将们晓得事的却个个神情复杂,似有戚色。

邓波得了援兵,大喜之下还刀入鞘,急忙向李毅行礼答谢,并做了个团团揖,感谢文官武将关爱之情。李毅避而不受,只是催促快快上路,命褚将军带着他到辎重营领兵去了。

陆鸿在旁听了大为纳罕,别的营他不知道,可是这辎重第三营他太清楚了,因为他们二千多民夫现在住的营盘正是在第三营里。

这营盘原是堆放军粮草料的军库,现在住着保海、千乘县刚刚征来的二千多民夫,哪里有兵了?

他旋即便反应过来,都督府完工在即,当日被李毅截留下来的民夫已不用都塞进都督府里做活,如今工地上只留了陆鸿这七百多人,其余二千人都在大营里待命,难不成李督所说的二千援军竟是……

他立即被自己的猜测吓出一身冷汗,睁大了眼睛看着不远处众人簇拥高高在上的李督,瞬间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他为二千同乡前途担忧的同时,也在为邓波和徐州守军感到悲哀,如果这位邓将军发现他得到的所谓“援军”竟是一群连刀枪都没拿过的民夫,该是何等心境……

他已不敢再想。

就在陆鸿胡思乱想的时候,李毅已然率众离开了人工湖,去后宅转了一圈即由东侧街门穿出,一长街的车马早已候着,出门后各文官武将依品阶官位各自坐车上马,迤逦而去,直将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民夫们看得呆了。

车辚马萧声刚刚消失在巷尾,内府之外又进来两人,却是一男一女两位少年,各自牵着一匹枣红骏马,穿着一色的火红色半臂胡服,从庑间走了出来。

武周以火德兴国,因此衣饰尚赤红色,可是正因红色其贵只在金黄之下,武帝龙兴二年编制《大周龙兴礼制》时做了严格的规定:官至七品常绯,五品常赤。

即七品以上官可以穿着绯色常服,五品以上可穿赤红。

文帝祥和二年再编及载道十六年三编《大周龙兴礼制》均对武帝时红色常服的严格定制有所放宽:祥和二年“民不衣绯士不衣赤……婚嫁无忌”,平民不能穿绯色,士子只要不穿大红色即可。

可见当时士子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与官员等同,明显高过寻常布衣,不过《礼制》也说即便是平民婚嫁时也有穿红衣的权利。

载道十六年又有变化:“民上至古稀下至总角不服绯也,女服绯可矣,婚嫁、喜寿皆无禁忌”,平民从八岁以后至七十岁以前不得穿绯色,而女性可以,但是仍然不允许穿红色,婚嫁和生日都没有禁忌。

载道十六年的《大周龙兴礼制》与祥和二年所编的看上去差别不大,其实细微之处着实值得推敲:

首先限定了年龄,体现尊老爱幼之美德;继而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享有祥和二年士子衣绯的特权;取消了士子超然的定位。

同时《礼制》提升了官员的福祉——大周官员七十岁古稀之后自动致仕为民,按照载道十六年改制,官员致仕之后仍然享有穿绯色的权利,即是只要做了官,便再无绯服之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