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865)

作者:执笔见春秋


官员们长期混迹于官场,对于安南的情况多数都是能够猜测出来一些。

首先去了安南当官的话,升职是必然的,朝廷也明确说了,候补的官员前往安南,按照具体情况升一级到三级不等。

安南那边,也是三省六部制。

尚书的位置不太可能,各部侍郎这块,希望还是很大吧。

且地方上府城,县城这些,肯定也是大量缺乏,大明统治下,肯定比安南那边更加具有优势。

一时间,户部顿时更加忙碌了起来。

现在到户部下户籍司衙门,几乎是人满为患,每天一大清早过去看,就是长长的队伍,甚至是影响到了街道的行人。

在这里排队的,要么就是要去倭国,要么就是要去安南。

京师都这么热闹多,其他地方更加是如此。

像是广西这边,本来就临近安南,来去更加的方便,消息传达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完全的爆满了。

都想着到安南去搞点事情。

对于这样的情况,朱英非常的满意。

想要真正的去统治一个地方,首先是人口上的比例一定是汉人相对较高才行。

对于大明来说,打下来容易,治理才是更加麻烦复杂的问题。

真正的把一个地方融进到大明直属统治,向来是长年累月慢慢实行。

安南很早就属于中原王朝的县城,之所以被独立出去,主要的原因还是愿意搬迁过去的汉人数目太少。

当地汉人比例远远低于其他民族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了所谓的忠诚。

只要中原王朝有任何的动荡,那么这些人口大族,自然就会见风使舵立即脱离中原王朝,而不是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中原王朝的一份子。

在往后的安南,即便还有所谓的安南王室,只要汉人的数目足够多,就完全不用担心会有被分割的可能。

“倭国,安南两地,往后必然成为咱大明的地盘。”

“大孙的这个法子,是相当好啊,其实咱先前还有着不想让后代们去征战这些小国,感觉是吃力不讨好,平白损耗了大明国力。”

“现在这般,完全可以更大的扩充咱大明的疆域,类似于其他的小国,亦是可以直接的吞并进来。”

朱元璋极为兴奋,他感觉到了大明不断扩大的可能。

对于大明内部的矛盾,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当然是非常清楚。

为了稳住老朱家的基业,本身就想着立下一些不征之国,好让大明王朝国祚延绵。

而现在通过大孙的这些操作,不仅让战争变得不亏钱,反而是相当的赚钱。

尤其是在迁徙汉人这块,一直是朱元璋较为头疼的问题。

要知道于洪武二十年的时间里,朱元璋亲自安排过非常多次的大型迁徙,且这种迁徙一直都没有怎么停顿过。

为的就是更加的统治整个大明。

便是内部的迁徙,百姓的不满情绪也是非常之高,甚至于有不少造反情况的出现,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却也说明多数百姓都是被动,强迫的。

现在则完全不同,朱英以利诱之,加上京师邸报的宣传,让大家对于迁徙不仅没有任何的反抗心理,反而是积极主动热情。

甚至一些中土大姓,都有了大规模迁徙的想法。

这样一来,大明本身的阶级尖锐矛盾就处于不断的衰减之中,基本上都全部的转移到了外边。

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现在大明人口暴增的压力。

“爷爷,只要倭国和安南这个法子可行,往后我们就能按照这个情况去照搬,对于其他的地方也同样是如此。”

“咱们大明的疆域,只会是越来越大。”

朱英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叹。

其实对于朝廷,或者说对于皇家来说,这些小国的并入,并没有太大的幅度增加大明国力。

简单点说,就是把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紧密起来。

但换个角度去看。

首先是大明往后的藩王有了去向,不必是在大明内部来争抢封地。

周边的稳定掌控在大明朝廷的手里,统治力,影响力变得更加的强大。

于大明的各户籍人员而言,也有了更多选择出路的地方。

这种逐渐同化的套路,是可以不断复制加强的。

像是如今的西域,就已经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如果不是因为朱元璋禁海的关系,先前朱英的群英商会,恐怕都是很难发展起来。

西域因为陆地丝绸之路的荒废,导致来往的商队变得稀少,加上如今海贸行业的兴盛,已经可以说完全的凋零了。

北元雇佣协会,现在已经有了几万的数目,尽皆都是草原上的骑兵。

通过协会,他们开始受佣于大明商人,让整个西域都形成了很大的混乱。

几万草原骑兵,当没有了大明的掣肘之后,完全是能够在西域横着走的存在,这也导致西域的商业情况极大的翻牌。

在足够的利益面前,可没有什么善良的商人,有了强大的武力值保护的情况下,大明商队对于西域当地土司贵族,小国君主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就仅仅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西域那边已经是有数个经常跟大明作对的小国被毁灭了。

其中没落的西域贵族,更是数之不尽。

这些消息是不会刊登在京师邸报之上,等于说目前整个西域来说,已经是被封锁的感觉。

只有当整个西域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朱英或者说大明朝廷才会出手。

许多消息灵通的商队,大致也是知道了这个情况,立即耗费了大价钱去西域进行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这样的情况,不止是西域,包括是临近的吐蕃地区也差不多。

聪明的商人,现在已经是开始带着草原骑兵南下吐蕃。

文明加上野蛮,如同一把旷世之火,将西域和吐蕃彻底的点燃起来。

大量的西域,吐蕃小国君主不断派出使臣前往大明京师,想要获得朝廷的庇护。

只是当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哪里是这么轻易能够关闭的。

别的不说,这些商队的背后,同样是跟朝廷各大臣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输送的利益链条,都已经是涉及到内帑之中了。

怎么是说停下就能停下的。

况且现在的大明,正是需要大量人口进行基础建设的时候,本部的人口价格太高,从外获取人口,不仅能够降低建设成本,还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单说西域,吐蕃和大明的边界这边。

就出现了大量的牙行。

哪怕是边关的一个小镇街上,可能都有十几家牙行的店铺经营。

大明是禁止奴隶贸易的,可如果是正规的介绍工作,这自然是在大明的律法保障之内。

第606章 :大明扩军,备战天下

现如今,大明的人口正趋于大爆炸的时期。

这一切自然是因为大明的经济开始腾飞的缘故,大多数的百姓在温饱之下,可以养更多的小孩了。

而人多力量大这个觉悟,在这个世道是所有的人共识。

洪武二十八年的户籍统计里,大明的人口已经逼近了七千万的关口,意味着仅仅只是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多出了几百万人。

这几百万人,并非是清一色的新生儿,其中还有大量输入外来人口。

不仅仅是西域,吐蕃这边的人口流入,包括草原,高丽,倭国,南洋也存在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朱英一直在有意识的引导,为的自然是加强大明内部的基础建设。

最为实在的,无非就是修桥修路了。

南北大道数千里,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能修建好,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道路修起来就简单。

南北大道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首先是参与的人数够多,朝廷这边也很是重视,投入了大量的钱粮进去。

严格的意义来说,这并不能算是修建,因为这条道路本身的地基就已经打好,是一个扩宽和水泥铺垫的过程,没有说什么开山造桥这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