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凶猛(689)
作者:堵上西楼
顿了顿,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又道:“趁着这元宵时节将近,今儿你随大夫人一同去金玉满堂挑选一些贵重的珠宝玉器。”
燕雀儿顿时大喜,“多谢老爷。”
“想啥呢?可不是给你买的!”
燕雀儿的脸垮了下来,颇为幽怨的问道:“难不成老爷又有了新欢?”
“新欢个屁!德宗皇帝初登宝典,他有十个……十个还没定名号的夫人!大夫人与左相府的家眷有些往来,人家左相府大夫人是二品诰命,这些东西是要托左相府的大夫人送进宫里去。”
“你莫要以为咱们老陈家是这武朝的千年宗族之一,若是看不清风向,啥时候被这风雪卷入了悬崖下可是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燕雀儿听不明白,只是觉得老爷说的很严重,听起来有些可怕,心想那小皇帝当真是那样心狠手辣之人?
再说了,那左右二相,卓家和南宫家可也是七大宗族之二,小皇帝去岁十二月初八登基,至今也没见他做个啥呀。
老爷恐怕是想得有些多了,父亲曾经说,这武朝的皇权,可是全靠着七大宗族鼎力的支持,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柱子。
那小皇帝会愚蠢得自己将那根基给刨掉、将那柱子给砍断?
如此一来,岂不是这大厦也就倒了?
这些话儿她仅仅是在心里一想,拿着官服走了过去,“老爷,暖和了,穿上吧,奴家去催催片儿汤。”
“不吃了,早些去宫门口候着。”
陈苏源穿上官服,仔仔细细的打理了一番,又开了门,迎着风雪走了出去,上了马车,向皇宫而去。
这个早上,武朝文武百官都比以往起来得更早。
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个大朝会。
虽然百官之中许多大员已经参加过新皇召开的多次朝会,但大朝会却不一样。
在这场大朝会上,新帝肯定要颁布诸多的新政,甚至极有可能任免一大批的官员。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奇怪。
武帝在位的时候他并没有把心思儿放在朝堂之上,所以说起来还真如武帝禅让时候所讲的那样,他就是代管。
现在是正主儿登场,这就不能有半点马虎了。
皇城钟楼的第一声晨钟还未曾响起,皇城八门自然就还未曾开启。
群臣入朝,走的是东边的青龙门。
此刻青龙门前的避风长廊里已经站着了许多的大臣,三五成群,正在窃窃私语。
“昨儿陛下说元宵节沐休三日,元宵节当天,于十里平湖的流云台举办元宵灯会,这可是一件大事,咱们礼部和翰林院可得把这差事给办好了。”
“昨儿下了朝下官就已经告知了骊山书院院正庄老夫子,骊山书院的学子们极为欣喜,当然,其余学院下官也都送去了消息。”
“甚好。”礼部尚书萧玉楼捋着长须微微点头,又道:“按制,新皇登基之后将会有两件最重要的事,其一是祭奠皇陵,其二是祭天大典。虽然陛下还没提起这事,但左相已经给本官打了招呼,可也得提前准备了。”
“下官知晓。”
二人正在说着,人群忽然有些异动,萧玉楼抬头一看,右相卓一行来了。
许多的官员们纷纷拱手,卓一行也面带微笑拱手还礼。
“这风雪越来越大,右相请进门楼里来。”陈苏源迎了过去,躬身对卓一行说道。
这城门外的门楼可是有规矩的,同样是为了给等待的官员们避风雪之用,但只有三品上的官儿才能入门楼,里面有坐席,还有暖炉。
卓一行倒没有客气,年岁大了,身子骨大不如从前,这天寒地冻的,站在外面他还真受不了。
于是,他和陈苏源向门楼走去,却忽然问了一句:“听闻去岁十月秋临郡盐井发生了坍塌,死了多少人?”
陈苏源心里咯噔一下,连忙回道:“相爷,这下官真不知道,要不散朝之后下官去一封信问问?”
卓一行摆了摆手,“哦,不知道就算了,我不过随便问问。”
到了门楼,卓一行走了进去,陈苏源是四品的官儿,他站在门口呆立片刻,转身去了避风廊。
他没有心思去听别人在说着什么,而是心里忽然有种不安的感觉。
右相不会平白无故的问起这件事!
秋临郡盐井坍塌,死了足足一百二十三人!
其实这本没什么,死的人是陈氏家奴,都没有报官的必要,可堂堂右相却知道了这件事还放在了心上……
他抬头看向了避风廊外的风雪,昏黄的灯光中,那风雪似乎更大了一些。
第837章 他乡遇故知 上
“咚……!”
一声晨钟在鼓楼响起,偌大的观云城在沉睡中醒来。
坊间的灯火逐一亮起,有炊烟在尚黑的夜空中飘荡。
对于观云城的百姓而言,这又是崭新的一天开始了,他们比以往更欢喜,因为那个名震天下的皇子回来了,还已经登基为帝!
他给武朝带来了三份丰厚的礼物——其一自然就是曾经的荒国,而今成了武朝的一个自治区!
其二,就是夷国曾经的西南六省,成了武朝的西北六州!
其三,则是陛下还将夷国的边城和忻州城变成了武朝的领地。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陛下尚未登基就已经开疆裂土!
而今的武朝,是天下最大的国家!
从樊国、从虞朝、从夷国来了许多的商人,他们几乎都聚集在观云城,目睹了殿下登基的盛况,又等着陛下颁发新政的这一天。
显然,这些商人们因为陛下而更看好武朝的未来,那么作为武朝的百姓,他们的心里自然充满了自豪。
这样的自豪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哪怕此刻风雪正大,他们却依然喜气洋洋。
一个强大的国家才是他们的依靠!
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武朝一战,天下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君,能够和他们的德宗皇帝相提并论!
今儿个是陛下登基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朝会,想来在那大朝会上陛下将会提出诸多的改革措施,就像虞朝的沃丰道那般,商人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这生意,可也就更好做了。
他们在忙碌中等待,在这黎明前的柴火油烟中期盼。
各处坊市的门在这晨钟响起之后开了,街面早点铺子的门也开了。
随着炭炉的升起,锅里的水开始沸腾,蒸笼里也渐渐冒起了热腾腾的烟雾。
杏林记里的老板伙计们也都正在忙碌着,揉面剁馅装屉入锅不亦乐乎。
作为观云城极为有名的百年老店,杏林记的水晶包、蟹黄包,还有香酥米糕等等堪称观云城一绝。
说起来这时候时日还稍微早了一些,但做早点就是这样,得提前准备,不然到时候根本来不及。
杏林记的老板林一祥正在捏着他最拿手的水晶包,却见风雪中走进来了四个人。
“客官里面请……”他打了个招呼,又冲着里面喊了一嗓子:“李三,把暖炉烧起来,有客人来了,这鬼天气太冷,可别让客人冻着了!”
“好咧……!”
“客官稍坐,第一屉的早点还有半盏茶功夫便可出笼!”
进来的四人是四个少年,领头的那位穿着貂裘的少年掀开了风雪帽,抖落了一脑袋的雪花,“我告诉你们,这杏林记的早点吃了之后,你们就会发现再也没法吃咱们虞朝的早点了。”
身后有人一笑,“听你说的这么玄乎,那自然得试试。”
林老板一听便也咧嘴笑了起来,“四位公子从虞朝而来?”
打头那少年说道:“我倒是从沃丰道而来,他们仨……却是绕道夷国过来的。”
“听说从夷国往来连过关文书都不需要了?”
打头那少年走了进去,正巧后面三个少年走了进来。
“定安伯……啊,不是,德宗皇帝没有把夷国给灭了,却扶持了一个儿皇帝,那皇帝曾经也来过你们武朝。对了,就是两年前武朝文会的时候,叫鄢晗煜。这孙子挺上路的,现在从夷国至武朝,不仅仅是咱们虞人,就连荒人也畅通无阻。”
上一篇: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下一篇:贞观悍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