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824)

作者:王子虚


这其实也是大明不跟露西亚、德意志、意大利三国谈判的原因。

只要跟他们谈判,多少都要给一些最基本的条件。

就算是提出要求对方无条件投降,但“投降”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条件。

大明不想给他们任何承诺和条件。

常规征服者跟原有统治者谈判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原有统治者的人脉和属下,进口接收和获得当地的资源。

代价是让被征服者统治阶层的很多人能够继续当统治阶层。

大明也不需要这么干,也不想要留下他们。

所以不会跟他们谈判了。

大明不准备尽快以英国为基地发起对泰西大陆的登陆战。

是要给大陆上的部队充分的时间,逐步完成对地方统治阶层的彻底清理。

这些阶层的人必然会疯狂反抗,在战争期间可以快速镇压。

不需要什么太过复杂的理由和手续。

杨遇春按照朱靖垣的意志,在战略规划上不追求速战速决,而是追求永绝后患。

只有让泰西大陆的战争持续的时间足够长,罗马三国才能在大陆上继续压榨出更多的有生力量。

这些都可能是反对和敌视大明的力量。

罗马三国将这些反抗力量集中起来,更加方便大明陆军彻底全面的消灭掉。

后续政治层面的基层改革遇到的阻力也会相应的降低。

后续的社会改造也能更加的彻底。

至于大明要在英国设立的“都指挥使司”,是五军都督府下属的地方机构,曾经的三司之一。

也是现在大明地方省份上的军事机构,主管大明在对应省区的驻军。

建立不列颠都指挥使司就是要在英国驻军。

大西洋舰队会直接入住朴茨茅斯,这个英国本土最优良的大型军港,现在是大明大西洋舰队的临时驻地。

至于以后这个舰队会不会改名,会不会换个地方驻防,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种事情已经无所谓了。

这场大战之后,整个泰西大陆都会落入大明的掌控,大明想要在哪儿驻军都没有人能够拒绝。

然后就是要求英国按照大明的规矩来改革。

在政治上,“官商勾结”对应的是有资产限制的选举权。

欺瞒君王对应的是各种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压榨百姓就是倾向于资产阶级的各种法案。

按照大明的制度改革,英国历史上历次革命的结果,英国历代王室承诺的各种让步,以后都要彻底的废除了。

大明的皇子当英国的国王,不可能再受当地资产阶级的种种限制。

这种全面的改革或者说是夺权,英国的资产阶级如果有的选择的话,当然是不会同意的。

所以大明不列颠都指挥使司将会站在这里,让他们不得不同意。

这种事情对于英国王室而言绝对是好事。

所以夏洛特非常高兴的表示了赞赏,表示自己一定帮助自己儿子整顿惩奸除恶,教化百姓。

教化百姓这四个字里面,就包含了文化层面的改革。

这理所当然的也要学习大明的,夏洛特心中肯定是明白具体要怎么做的。

所以朱昭烣根本没有说相关的详细内容。

第561章 局部战斗

乌拉尔战场方面,在禁军的核打击成功的同时,陆军和空军的作战仍然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吴雄鹰所在的战斗机作战队伍,在己方非军事区民用机场转化来的军用机场修整补给之后,很快就再次出发前往露西亚境内搜寻敌机了。

这些年轻的飞行员们,以及他们的上司军官们,都非常迫切的想要争取到更多的战功。

他们不知道高层的作战策略,其实稍微有点担心敌人太快投降。

他们也确实还有一些继续战斗的机会的。

罗马三国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派驻的部队总数超过两百万。

核心的三个基地被直接核爆摧毁之后,周边和偏远地区的小型基地的驻军,总数仍然有四十到五十万人。

作战刚开始的时候,消息相对混乱的时候,比较偏远的驻军。

他们没有直接观察到三大核心基地的核爆,并不知道核心主力军团发生了什么。

他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展开布防的过程中,遇到大明军队的进攻的时候,也就理所当然的反击了。

此时他们还带着连续三年的持续胜利,重建覆盖整个欧罗巴大陆的新罗马的骄傲,战斗意志还是非常充分的。

所以在开战之后的第二天,整个战线上陆续的爆发了一些局部战斗。

但是他们的战斗意志很快就开始消退了。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大明部队在军事装备上的全面领先,让他们在局部的战斗上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绝大部分的战斗的过程,都是战斗才刚刚开始,他们的空军就已经被大明空军迅速消灭了。

然后他们的地面部队就暴露了,开始被大明空军的攻击机和轰炸机持续轰炸。

绝大部分情况下,当大明的地面部队进入战场的时候,他们的主力可能已经被消灭了。

整场战斗可能已经进入清理战场阶段了。

就算是很多地方的守军,在常规炸弹的轰炸下,仍然保存了相当大比例的士兵和战车。

但是战斗意志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消磨的差不多了。

等到大明的战车在战场上出现,这些幸运的剩余的军官可能以为终于有机会相对公平的对战了。

结果却却发现他们再次踢到了铁板。

罗马三国的战车部队的作战距离,通常都在五百米到八百米之间。

他们的主力战车,只能在这个距离上,才能保持足够的破坏力,否则根本打不穿主力战车的装甲。

但是大明的装甲战车,在双方距离还有一千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连不断地射击了。

罗马三国装甲部队的军官下意识的以为大明的少爷兵这在“烂射”。

结果己方的战车却被这种烂射直接打烂了。

哪怕是最新式的重型战车,只要被大明战车在这种距离上命中,都会被直接打穿装甲进而摧毁。

距离拉近了以后,装甲比较薄的较轻型的战车,甚至可能会被对手打个对穿。

这让罗马三国的基层军官和士兵彻底的扛不住。

没有士兵能够承受单方面挨打不还手的压力,或者说是只能等死的压力。

这个时代的士兵可没有特殊的精神支柱,战斗意志没有办法在绝对的劣势下长时间保持。

罗马三国的战车被命中之后,极少数非常幸运的士兵没有当场死亡。

他们其中有的人看到了落在地上的大明战车的炮弹。

那东西好像一根手臂大小的“钢钉”。

这些具有炮兵知识的士兵感觉自己认知的常识遭到了颠覆。

他们无法理解,这个钢钉炮弹的长度和直径的比例,为什么可以超过了理论上的极限值。

穿甲弹的长度和直径的比例,通常可以被称为“长径比”,长径比越大的穿甲弹,穿甲能力也就越强。

因为因为圆柱体越高,底面积越小,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

但是火炮的炮弹,要在弹道飞行中保持正确的姿态,要求常规炮弹的长径比不能无限的增加。

常规炮弹长径比超过四以后,炮弹就可能无法在飞行中保持尖端向前的姿态了。

而大明的战车打出来的这种炮弹的长径比可能已经超过十了——

这些士兵当然不理解,如果是德意志的军事工匠,能够看到这种炮弹的话,应该是能够受到启发的。

这种炮弹是现代坦克上用的“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炮弹飞行时保持稳定的条件,不再依赖于炮弹本身的自旋和气动外形。

而是类似飞机和导弹的尾翼。

这让炮弹的长径比可以超过传统炮弹的极限,达到三十比一的级别。

为了配合这种新式炮弹,大明的主力战车也换装了滑膛炮。

应用了电渣重熔钢、单肉液压自紧工艺、内膛镀铬工艺制作的新式一百二十毫米火炮。

按照朱靖垣前世的标准,大明现在的战车已经达到了T55这种二战后服役的现代坦克的标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