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741)

作者:王子虚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扣动扳机就能直接杀人。

当然,锦衣卫驻地的安保工作也是任务,所以不用担心驻地没有可用的武器应对突发事件。

朱靖垣看着一群人都没有意见,就继续说明了更加细节上的安排:

“第一批送来的裂变炸弹只有四枚,首先交给能够全球机动和作战的海军航空兵。

“两艘已经服役的八万吨的航母中,现在就抽调一艘用于战略武器搭载,由海军副都督关天培直接统领。

“新天府的工厂正在加紧生产,后续会有更多的炸弹送来,会逐步填充到其他军种。

“所以陆军和空军也要同时做好准备,迎接这种新武器的到来。

“军机处的诸位与都督府的诸位,尽快讨论制定出临时的管理和使用方案。

“具体怎么管和怎么用,要有详细准确的文件说明。”

所有人员再次非常严肃的答应着。

关天培负责第一批战略武器,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异议的。

毕竟早年就有战场军工傍身,还是朱靖垣的亲兵卫队长出身,还独自完成了一支海军舰队的建设。

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

朱靖垣领着军机大臣和高级将领们开会,在朱靖垣提出的原则的基础上现场细化方案。

会议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朱靖垣直接留将领们一起在武英殿吃了饭。

下午将领们继续留在军机处,与军机大臣们开始制定详细的战略投送部队的组织方案。

他们要尽快做出临时方案,交给朱靖垣来确认之后开始执行。

要在第一批武器送到之前做出来,把这第一批武器先管起来,以后再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草案当天就做出来了,朱靖垣现场做了批复。

将领们在第二天回到驻地,马上开始对选定部队执行专门的训练。

很快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关天培负责的海军航母编队,已经完成了相应的调整和培训。

主要是保密和辐射安全层面的培训,投送之类的常规训练平时就在做。

安康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也就是西历1820年12月24日,英国新国王乔治四世加冕这天。

朱昭燮带着羽林右卫的一批士兵,以及金吾卫和羽林卫的部分军官代表。

那四枚新天府产的“茶叶蛋”,也被送到了舟山军港。

关天培率领“云南”号航空母舰编队,在舟山港迎接到了负责运送炸弹的人员。

羽林右卫的这批士兵和炸弹,都将直接留在云南号航母编队之中。

朱靖垣其实想要亲眼看看这些炸弹,但是最终忍住了。

实际上,后世阅兵式上的炸弹,其实都不会有装药,甚至于部队的载具上面,平时也都没有装药。

绝大部分战略武器的管理都是绝对的枪弹分离。

只有负责战略值班的部分武器,才会时刻带着装药在上面。

第513章 核战争的真正作用

朱昭燮为首的军官们,与关天培交接了指挥权之后,就继续前往应天府拜见皇帝。

地点还是在武英殿正殿,朱靖垣还是身着武弁服站在台阶上,接受了未来禁军将领们的军礼。

礼毕,双方就坐,朱昭燮呈上了自己准备的两份报告。

一份是关于目前整个原子能产业体系的情况,一份是在天南的两次核试验的数据汇总说明。

同时本人在现场说明大体的情况,也算是给标出主要的重点。

朱靖垣先看了上面了核试验数据。

报告的内容很规范,开篇是内容的简要说明。

最关键和重要的内容,都被准确的提炼出来,列在报告的最前面,展开的详细说明放在后面。

朱靖垣首先看了这次爆炸的威力的介绍。

除了两万吨这个简单直接的当量数据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对各种类型目标的实际杀伤效果。

然后朱靖垣就稍微有一点点疑惑。

这个两万吨当量的裂变炸弹的杀伤效果,似乎没有自己一贯认知中的那么巨大。

爆炸的最直接杀伤效果,是纯粹的能量冲击波。

对体型与人类接近的各种动物,在半径大约两公里的范围内,直接致死率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六百米高度空爆的炸弹,相同效果的杀伤范围,略大于台架测试的范围。

紧随其后的是爆炸产生的光和热,可以直接点燃周围的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的火灾。

而且,在冲击波的推动下,火灾很可能会迅速蔓延,连成一片。

报告上将这种叠加效果称之为“火风暴”。

冲击波在两公里范围内,直接致死率虽然是百分之五十,但是叠加上火风暴之后,致死率就接近百分之百了。

所以这个两公里的半径,被测试人员暂时称之为“摧毁半径”。

火风暴的覆盖范围,大约是冲击波百分之五十致死率范围的两倍,也就是半径四公里。

在两公里到四公里之前的这个范围内,就有很多动物能够幸存下来了。

因为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可燃物,冲击波在两公里距离上的致死率,也已经低于百分之五十了。

到了四公里的时候,冲击波仅仅能够震碎普通玻璃,震塌一些最简陋的棚户。

火风暴也蔓延不到四公里的范围上。

所以四公里以外的动物,死亡率已经降低到了个位数,绝大部分动物都能存活。

死亡的个体主要是被倒塌的东西砸死的。

所以这个四公里的范围,被测试人员暂时称之为安全范围。

试验场的观测掩体,距离实验爆点有十公里远。

此时已经只能感受到风的变化了。

当时的观测人员,就算是不躲在掩体之中,也都是不会受伤的。

朱靖垣看着这个四公里的相对安全距离,心中就隐约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两万吨的当量是不大,但是爆炸的能量扩散,是面向整个空间的。

爆炸冲击波的杀伤范围半径,与爆炸的当量之间的比例,应该是个立方根。

当量提升到原来的八倍,杀伤半径只能提升到原来的两倍,杀伤范围提升到原来的四倍。

目前大明就搞了两次实验,目前测到的四公里安全距离,显然是不够准确的,但大体上应该是不会错的。

朱靖垣在心中算了一下,以这个数据为基础按照立方根向上叠加,能够大体上得出:

十万吨左右的炸弹,安全距离应该在七公里左右,摧毁半径三点四公里。

一百万吨左右的炸弹,安全距离应该是十五公里,摧毁半径七点三公里。

一千万吨左右的炸弹,安全距离应该是三十公里左右,摧毁半径十五点七公里。

五千万吨左右的大伊万,安全距离应该在五十四公里左右,摧毁半径二十六点六公里。

由此可见,特别大当量的武器,算不上不划算。

如果用于打击城市人口,绝大部分城市的核心区半径,都是不超过十公里的。

所以用于打击一般城市,一百万吨级就足够用了。

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核心区半径也就二十公里,所以一千万吨级就是极限了。

实际上,由于越靠近打击范围边沿,实际的杀伤效果越小。

再加上当量越大,实际的调度和控制就越困难。

所以与其用一枚千万吨级弹头的作战,不如将其换成四枚百万吨级的炸弹。

可能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打击效果也会更好。

如果用于摧毁专用的军事建筑,以及专门的军事设施,那范围就更小了。

根本不需要百万吨以上的炸弹。

由此可见,最优性价比的炸弹当量范围,应该是在百万吨以下,几万吨到几十万的区间。

所以朱靖垣前世的主要核大国,在技术成熟之后都去追求多弹头技术了。

都没有在大伊万的基础上,无限制的去追求大当量。

这么算下来之后,朱靖垣更加觉得,这些武器的威力,没有达到自己潜意识中的印象……

没有那种毁天灭地的感觉。

要用彻底摧毁的标准,把全球的陆地表面都炸一遍,需要四百多万枚十万吨炸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