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708)

作者:王子虚


“当地南部也是广阔的大洋,同样方便观测和火箭坠落。

“缺点是距离本土仍然非常遥远。

“距离北海道也有将近五千公里,距离应天府就有将近八千公里了。

“如果要考虑在本土发射,同时要求周围的环境适合。

“就只能在奴儿干都司和苦兀岛附近,鲜卑荒原北部有火车抵达的地方,以及北海道东北部的千岛群岛南部之中选择了。

“奴儿干都司和苦兀岛都临海,但是当地的海港冬季的封冻时间比较长。

“鲜卑荒原北部更加靠近北极,而且更北部荒凉无人,但是当地环境也非常恶劣,铁路运输也会限制火箭的尺寸。

“千岛群岛南北都是大洋,但是当地纬度只有四十度。

“臣的建议是,或者选拉加省,或者在千岛群岛。”

朱靖垣听着齐彦槐的这番分析,脑子里面很多东西就跟着翻了出来。

露西亚本土的北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火箭发射场,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基地。

它位于露西亚本土核心区的最北端的省份,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当初测试大伊万的新地岛就属于这个省份管辖。

发射基地已经到了北纬六十三度。

这是一个秘密的发射基地,始建于1957年,但是直到1983年才正式承认它的存在。

原因还是红色露西亚的火箭和卫星轨道数据与欧美人的计算不符。

他是露西亚本土最重要的实验和发射基地。

齐彦槐建议的拉加省,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的阿拉斯加。

美利坚人就在阿拉斯加建设过一个发射基地。

位于阿留申半岛东部,阿拉斯加陆地的南部,一个叫科迪亚克的岛上。

发射中心的名字似乎叫“太平洋航天中心”。

只是朱靖垣记忆中好像没有用过几次,与露西亚的普列谢茨克基地地位完全不同。

可能是因为阿拉斯加距离他们的长期宿敌露西亚太近了。

美利坚发射太阳同步卫星的地方,是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南端的范登堡空军基地。

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地位,与露西亚的普列谢茨克才是对应的。

最初是美利坚测试弹道导弹的地方。

而范登堡的纬度似乎已经到了北纬三十四度的地方。

与东南部的卡纳维拉尔角只差了六度。

美国人选在这里的原因,可能只是它的南方是大洋。

朱靖垣心中回想的同时,也按照齐彦槐提出的方向,在地图上巡视了一圈。

按照纬度尽可能高,气候还尽可能暖和的标准。

条件最好的地方似乎是冰岛。

这里的纬度比科迪亚克高了七八度,北部已经贴着北极圈了。

但是温度应该科迪亚克岛更好一点。

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比阿拉斯加暖流要强势一些。

而且冰岛南北方都是大洋,方便部署舰船观测,也方便火箭坠落。

挪威北部虽然气候与冰岛类似,本身还更加的深入北极圈,纬度都接近七十度了,沿海地区冬季平均低温也不是特别低。

但是挪威南方是泰西内陆,北部又到了北冰洋,两边都不方便观测。

只是无论是挪威还是冰岛,都距离大明本土过于遥远,都不在大明朝廷的管辖之下。

不过科迪亚克岛比冰岛也差不了太多。

至于鲜卑荒原北部那些地方,只要想想就知道冬天有多恐怖。

朱靖垣心中这么思量了一会儿,看向了旁边的建设部和皇家工程公司的人:

“几位应该都知道怎么回事了,我现在告诉你们具体要干什么。

“建设部和皇家工程公司分别配合钦天监,去做个相对正式的工程选址方案。

“按照钦天监列的要求,安排几组人手,去宁波舟山地区、狮城周围嘴边附近、棉兰岛东部地区、墨洲东部地区、拉加省南部岛屿、千岛群岛南部地区,实地勘探和总结情况。

“钦天监这边则组织人手,整理你们目前关于假月的理论,与与工部和军械部一起,做一个正式的完整对比验算。

“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差异,用于火箭发射的优缺点,纬度差异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等等,都尽可能研究明白。

“然后我们再次开会,根据你们的勘探和验算结果,决定发射场建造什么地方。”

第495章 大明式的计算机底层概念

朱靖垣下达了正式的命令,相关人员立刻起身领命:

“臣等遵旨。”

朱靖垣抬手示意,让他们都坐回去,然后继续问新的问题:

“说到要收集数据做计算,现在钦天监、工部、军械部,你们的计算机够不够用?”

齐彦槐马上回应说:

“感谢陛下关心,钦天监搬迁完成后,也同步启用了最新的三型通用硅晶计算机器。

“单机计算力达到了每秒一百万次,应该能够满足钦天监目前的计算需求了。”

新任的工部尚书汪莱也紧随其后的补充说:

“托陛下的洪福,大明的硅晶计算机在这十年突飞猛进。

“应天新都城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同步部署了工部研发完成的三型通用硅晶计算机器。

“包括钦天监、工部、军械部、都督府、皇家银行、大明银行在内。

“对计算力有比较强的需求的部门和机构的办公区,都部署了每秒百万次的计算机。

“其他机构也有了相同构架,算力略低的同系列型号。”

朱靖垣从两人的回答中听到了两个关键词。

每秒一百万次容易理解,这是前世美利坚六十年代初计算机水平。

至于通用计算机,也就是使用统一构架,可以使用相同的程序,并可以拓展存储空间和外接设备的计算机。

朱靖垣前世用过的计算机基本都是通用计算机。

这种让后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计算机出现的最早期,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东西。

最早的计算机几乎所有设备都是专用的。

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差距,就好像后世的台式电脑和手机之间的差距一样。

真正的通用计算机,也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出现的。

IBM公司在1965年正式公开销售的system 360系列计算机。

正是这第一套通用计算机,留下了每个字节八个比特的计算机底层惯例。

朱靖垣在十年以前,就给大明的计算机项目列了一大堆目标。

这些目标同时也是指导,直接提供了经过验证的发展方向。

电子管计算机,大明只发展了两代验证机,根本没有大规模推广,就没有继续制造了。

按照朱靖垣的建议,直接钻进了晶体管的方向,并且直接朝着通用计算机前进。

大明的工匠们努力攻关十二年,终于把这套东西做出来了。

朱靖垣在心中对比了一下前世计算机的发展脉络。

第一台公开的大型计算机埃尼阿克在1946年诞生。

第一台纯晶体管计算机崔迪克在1954年诞生。

第一套通用计算机在1965年公开销售。

在自己的直接推动下,大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走完了前世美国人十九年的路。

计算机的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了一半,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朱靖垣当初是给了方向,后续几年也陆续给了一些指导。

但是在登基前的这几年,朱靖垣没有持续关注,现在对他们的最新进展也感兴趣。

于是朱靖垣直接站了起来:

“好,汪工、齐工,你们两位带我去看看,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吧。”

周围的众人再次一起起身行礼。

汪莱和齐彦槐快步出列,少傅、司空两个九卿也紧随其后。

一行人在齐彦槐的引领下去了钦天监的机房。

到了门口的时候,齐彦槐伸手推开房门,然后马上让开一边。

朱靖垣看到了机房内的景象。

大明当初的第一台计算机“道”,是用电子管为核心组装的,当时占满了一整个大厅。

现在的这台“三型通用硅晶计算机器”作为晶体管计算机,体积明显小了一大截。

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占满了一面墙的大型机柜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