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703)
作者:王子虚
这里已经建立了正式的省份,不属于大食国直辖地区了。
皇室财团开采的石油,基本全部都会运往大明本土,供应大明本土的石油化工产业。
大食国自行开采的石油年产量约为二十亿石,约合一亿七千万吨。
在大食国油田开发初期,大食国的石油,也是主要供应大明本土的。
不过在过去的十五年里,皇室财团自行开发的油田的产量迅速飙升,泰西诸国的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现在大食国开采的石油,已经只有三分之一仍然继续销往本土了。
剩余的大部分都销往了泰西诸国。
大食国本土的石油化工产业,也自行消化了一少部分。
墨洲周围地区也消化了一少部分。
除大食国地区之外,目前石油产量最高的地方,就是南殷洲的石油湖。
现在的年产量也已经达到了十二亿石,约合一亿吨。
南殷洲石油湖的石油,主要供应南北殷洲地区。
这两地之外,其他地区的石油产量,都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
大明本土及周边的油田,主要是南洋群岛地区的油田。
虽然开发的时间相对很早,在北海油田开发出来之前,原油的品质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但是当地的石油储量相比大食国而言相对较低,生产成本相比大食国也要高一大截。
不过胜在靠近大明本土,现在甚至已经直接是本土了,技术上是最为成熟的。
经过多年的持续开发,如今也有了年产四亿石,约合三千四百万吨的能力。
鲜卑公国的秋明油田,其储量是非常大的,未来的潜力也很大。
但是投产至今刚满五年,刚刚进入产能爬坡阶段。
现在年产量暂时只有三亿石左右,约合两千五百万吨。
主要供应鲜卑公国本地、哈萨克公国、鲜卑公国,以及大明本土的西北地区。
然后是巴库油田。
巴库油田与大食国油田同步开始开发,如今已经到了平稳生产阶段。
不过巴库油田的规模远小于大食国。
目前的年产量在两亿三千万石,也就是差不多两千万吨。
除此之外的其他的泰西国家,在自己的本土和殖民地,都努力的翻检了十余年。
大部分国家陆续找到了一些油田。
收获最大的当然是露西亚。
露西亚与大明联合开发的伏尔加-乌拉尔油田,比鲜卑公国的油田投产还要早一些,如今也已经有了年产三亿石的能力。
其次是普鲁士。
普鲁士在墨洲的新德意志殖民地,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的尼日利亚地区,在沿海的尼日尔河口三角洲上发现了大油田。
新德意志的油田开发,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开始了,不过普鲁士人的技术有所欠缺,到目前为止才达到了年产三亿石的能力。
露西亚和普鲁士的油田储量颇为可观,但目前的产量仍然不能满足两国需求。
而且,这两处油田的开采成本,同样都比大食国要高一些。
目前十节石油的价格是相对较低的,始终保持在两到三元银钞一石的水平。
所以露西亚和普鲁士两国,目前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大食国的石油。
其他的泰西国家也不例外。
如果说,露西亚和普鲁士的石油,已经在本国的石油产业中起到一定作用了。
那么其他泰西国家的石油产业,就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了。
而且在这些国家之中,石油产量最高的是奥斯曼。
奥斯曼控制的罗马尼亚,是泰西大陆上仅有的有一定规模的石油产区。
而在墨洲地区,除了普鲁士的尼日利亚之外,刚果河口的油田,也是奥斯曼的地盘。
只是奥斯曼的技术水平实在较低,这些产量也只是相较于奥地利、法国等国家略高一些。
现在同样要进口大食国的石油,以及大量的石油化工产品。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自己的本土和殖民地都翻遍了,就是没找到成规模的油田。
按照刘志新的说法,英国人正在尝试到海上找石油,正在研究海上石油开采技术……
朱靖垣听到这些报告,心中颇为感慨,如果不出意外的,英国人终究会发现北海油田的。
北海油田的发现,一度让北海两岸的英国和挪威成了泰西西部最大产油国。
当然是把露西亚这个论外个体排除的结果。
两国的石油产量,都一度达到了一亿吨的级别,只不过好景不长。
北海油田的石油储量,跟大食国、南殷洲、鲜卑这种地方,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全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就算是其他国家把自己的土地和海域都翻个遍,最终还是要进口大明的石油。
主要还是大食国的,成本最低,产量最大,运输业最为方便。
可以直接海运,也可以建设管道运输。
第492章 大食国要不要撤藩
刘志新、徐明辉、王引之三人,向朱靖垣汇报了大食地区的整体情况,说明了全世界的石油开采产业的大致情况。
最后刘志新作为代表问了一个稍微有点敏感的问题:
“陛下,咱们大食国,可要彻底撤藩?或者是调整一下规模?
“当初咱们大明接收克州(克里特)、塞州(塞浦路斯),以及墨洲北部的时候,当地的绝大部分土著都被交给奥斯曼,强行迁徙到了墨洲西南部去了。
“这些地区现在是完全没有土著存在的。
“东墨洲地区,特别是大明湖到桑州(桑给巴尔)之间,这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原有的墨人也都已经迁到了大裂谷以西。
“当地只有大明人,以及朝鲜、和族、吕宋、南越、暹罗、缅甸等地移民,这些曾经的边界地区的族群,如今也都已经完全归化了。
“其他地区的大食人、天竺人就算是归化了,也与大明人形象上有差异。
“他们归化之后,是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在,都与大明人无异了。”
“现在主要是双河流域,大秦海东岸地区,埃及公国内部,以及墨洲内陆地区,还有数量相对比较多的土著。
“不过这些土著也基本都被当地衙门完全掌握了,办理了详细的户籍登记手续。
“绝大部分也都已经归化了,日常穿着大明的服装,使用大明的语言。
“少部分固执分子,早就扔到了内陆矿场当奴工了。”
大食国的官员要考虑这件事情,朱靖垣本人也要考虑这件事情。
十五年前的第一轮大规模撤藩,对绝大部分藩国的具体方案,都不是彻底撤藩。
基本都是在藩国内设立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归属于大明朝廷,管辖大明移民和后裔。
藩国的朝廷仍然继续保留,负责管理藩国范围内的土著。
只不过藩国朝廷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是大明朝廷官吏直接兼任的。
藩国的藩王们,绝大部分也都离开了藩国,到大明的京师居住生活,或者直接变成了朝廷下属的布政使司官员。
这种改革完成后,当地的布政使司衙门和藩国朝廷,其实就是一套人马挂两个牌子。
在这些藩国范围内,无论是大明人还是当地土著,其实都是同一批人在管。
继续保留藩国朝廷的空壳子,目的是合法的区别对待土著和外族。
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法律,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虽然这群人是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原住民。
现在这块地成了大明的土地,但却不允许这些人成为合法的大明人。
这种做法在朱靖垣前世的二十一世纪,在已经高度文明的社会中,是不可理喻的。
后世相对发达的国家,为了躲开这种大麻烦,甚至会拒绝接受小国的内附。
绝大部门没有直接参与相应政策的官员,以及了解相应情况的普通大明人,对这种政策的存在也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基本都觉得这种方案非常合理,大明人跟土著和外族确实不同。
但是跟朱靖垣近距离打过交道,特别是参与过相应政策具体实施的人,以及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的具体实施人,都知道这种政策只是过渡政策。
上一篇:鱼肠剑(出书版)
下一篇:从秦朝开始的长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