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651)

作者:王子虚


“所以军械部未来几年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做好手上的活儿。

“汪工那边的主要任务就是战舰直接相关的工程和研究。

“李工你这边的主要任务是航空工程和战车相关的项目。

“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相关工程项目继续放在新天府那边。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这几年暂时不会有新的大型项目启动了。”

李锐听着朱靖垣的吩咐,觉得朱靖垣则是又在考虑自己之前的抱怨,所以准备给自己减轻负担和任务了,就连忙站出来解释:

“殿下不需要顾虑,我们明白自己的任务,我们并不是接受不了现有的工作。

“我们作为中央朝廷的工匠,现在能够享受的待遇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殿下您的慷慨大方,您对工匠们的照顾和引导,都是全世界无出其右的。

“您在发明创造和工程方面的成就,也是令所有工匠心服口服的。

“我们大家都是非常乐于继续在您的指导下完成更多的研究和设计的。”

朱靖垣笑着摆手说:

“大家最近这几年的工作也确实非常的紧张。

“在我的持续催促下,军械和科技相关的研究,这十年来都可以说是跑步前进的。

“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重要成果,但基础显然也是不够稳固的。

“所以未来的这几年就稍微放慢速度沉淀一下吧。

“而且,下个阶段的新战舰研发和设计,我准备换个思路。

“准备等相关的子系统都完成之后,再去做战舰设计这种的整合工程。

“因为我们相对泰西各国的领先幅度已经足够大了。

“虽然我们可能会停下来等他们,但也不需要用压榨潜力的方式来拉开与他们的差距了。

“以后大家按部就班的前进就好了。

“最后,我作为皇子的施政实训仁武,现在也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未来几年我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工程研究上面了。”

李锐听到朱靖垣前两句话还想要再坚持一下的。

但是听到后面两句话,就直接闭嘴了。

今年已经是安康十一年了。

大明现任皇帝朱简炎心中已经五十六岁了。

按照世祖皇帝留下的传统,大明皇帝通常会在六十岁退休。

朱简炎再过四年就要禅位了。

与此同时,皇帝选定的继承人,完成了地方上的施政实训之后,会返京担任吏部尚书。

担任吏部尚书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也是两年。

现任朱简炎如果按照正常年龄退休,这两年就必须选定自己的继承人了。

朱靖垣的身份确实非常的特殊,只要是消息稍微灵通一点的官员和宗室,都觉得朱靖垣就是已经确定了的继承人了。

看他担任过的实际职务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某个皇子在地方实训的时候,就被安排了额外的职务,或者是安排到了特别的地方。

那说明这个皇子是从小就被皇帝看好的。

只要他能够正常通过实训考核,未来不出什么岔子的话就很可能会最终继位的。

朱靖垣的额外职务的层级远超以往所有的类似皇子。

显然也是从小被看好的,自从主持参加了西洋海角和会之后就有了这样的待遇。

但他也确实只是一个皇子,而没有被明确定为“太子”。

实际上,就算是太子,也只是个继承人。

在普通大明人看来,就算在普通的厂商或者大家族中,族长和大东家就算是确定了某个子女作为继承人,这个继承人在最后几年也得兢兢业业,安安稳稳的做事。

甚至可能会更加的小心翼翼,就像以前的那些太子一样。

干得不好不行,干的太好也不行,干的不像父亲不行,完全照搬父亲的也未必可行。

无论如何,都要跟方方面面的人搞好关系,以便在正式接任之后,能够真正直接掌控整个家族或者厂商。

正常的家族和厂商内部的其他成员,除非是有意向要去竞争继承人的位置的,基本也都会尽可能的配合继承人,配合未来的掌舵者。

李锐等工匠现在也理所当然的想到,朱靖垣现在应该也是这样的心态。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施政实训,避免被可能存在的竞争者抓到漏洞。

所以李锐等工匠们都立刻意识到,这两年军械部不应该给殿下折腾事儿了。

先安稳几年,别管什么事儿,等殿下正式继位之后再搞也不迟。

李锐马上心领神会的答应着:

“感谢殿下的关心和体谅,我们军械部这几年一定不给殿下添麻烦。”

第463章 聘礼要交税吗?

在朱靖垣看来,军械部和工部未来几年有的忙,暂时不必再给他们加担子了。

朱靖垣和李锐为首的工匠们,在试验场又住了一天,把目前现有的工程项目都过了一遍。

把可能有用的设想,也都说出来,让他们记下来,回去尝试看看有没有用。

随着大明的科技前沿研究越来越深入,朱靖垣能够直接提供的参考意见越来越少了。

飞机发明的时候,朱靖垣能直接提供设计思路,甚至画出概括性的图纸。

现在的大部分项目都只能提供方向和参考建议了。

但方向和建议仍然很重要……

大明的主流科技研究方向,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会有大的错误,这能够接受大量的资源。

两天之后,朱靖垣送走了李锐为首的军械部工匠,自己返回了紫禁城。

稍微休息了一天,朱靖垣恢复了原本的工作。

也就是这两天,朱靖垣安排出去的秘书们,开始陆续回来。

不过最先回来的人员,不是距离最近的应天府本地的调查人员,而是负责苏州府的人。

郑星洋,出身延平郡公家的旁系家族,现在稍微有点急促的找到了朱靖垣。

首先递上一份自己写的报告,同时简略的解释说:

“殿下,学生在苏州的调查其实还没有完全结束。

“但是最近这些天的调查,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成果,觉得有必要尽快向您汇报。

“最近,苏州有一场婚礼闹得人尽皆知。

“女方的家长名叫刘玉栋,是苏州本地人,家里是有一个民用飞行机器发动机工厂。

“男方的家长名叫王宝庆,是松江府人,家里有一个民用小型飞行机器工厂。

“这两个家庭,本身在当地都是非常出名的。

“家中都有成员在本地衙门当差,也都有族人在朝廷为官,最高官衔都是正四品的知府。

“两家的厂子和商行,在两地的同类厂商中,也是能够排得上号,还都是最近十年新兴的产业的新工厂,也确实可以算是门当户对。

“但是正是因为,两家的产业在各自的行业中已经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了,他们两家结合之后双方的竞争力也会进一步的增强。

“两个家族中的官员,以后肯定会互相协助,两家本来就互补的工厂放在一起的话,他们的产业规模也就大到了一定程度了。

“与此同时,当地的人还告诉学生,王宝庆拿出了一万金钞的聘礼,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玉栋可能也会出近似价值的嫁妆……

“而且,根据这几天的调查,类似的情况在当地已经屡见不鲜了。

“学生认为朝廷应该出面做一些必要的调控。”

朱靖垣翻着郑星洋的报告,表情也是颇为凝重。

这件事情就是两个地方家族的联姻。

他们暂时还算不上真正的名门望族,毕竟两家现在都还没有爵位,家族中的成员最高也就是四品官,还都是地方上的知府。

家里的产业还都是与航空工业相关的,也就是说最多也只有不超过十年的历史。

他们都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抓到了机遇的新一代商人。

最近这几年,全大明各地应该都有很多类似的商人。

也许在传统贵族,传统官僚家庭,传统商人和地主的眼中,这些人只能算是暴发户。

不过他们在当地民间资本中肯定已经相当有“实力”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