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肠剑(出书版)(122)

作者:吴蔚


而吴王僚也深明此点,有心铲除公子光这一隐患,不断派他出兵攻打楚国,希望他战死在战场上。但偏偏公子光福大命大,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反而因战功赫赫,在吴国名望愈高。

公子光既有野心,也有谋略,他自知为吴王僚猜忌,始终隐忍不发,直到得到了伍子胥、有了足够丰厚的羽翼,这才动手,遣刺客以鱼肠剑杀死了吴王僚,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由此开创了吴国的新纪元,令吴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此节故事在小说正文中详述,此处不再多提。

第八节 楚共王与和氏璧

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正是楚共王在位时,吴国开始崛起,楚国衰退昭然显现。而优柔寡断的楚共王不仅仅在内政外交上多有失策,在选立继承人的问题上,更是比吴国寿梦还要糊涂。

楚共王共有五子:长子招、次子围、三子子比、四子子皙、五子弃疾。五子均为庶出,楚共王难以选定由谁来继承王位,便求之于神灵,派巫觋手擎楚国镇国之宝和氏璧[50],遍祭楚之名山大川,祈祷神灵能帮助自己挑选出最合适的继位者。

折腾一遍后,楚共王将和氏璧藏在祖庙中,事先不告诉五子,召五人按长幼之序入殿祭祖。按照楚共王的设想,五子中谁能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触碰到和氏璧,便是上天选定的未来国君。

大公子招最先进来,祭拜时,膝盖跪在了和氏璧上;

二公子围伏下行礼时,手肘压住了玉璧;

三公子子比和四公子子皙未能接触到和氏璧;

五公子弃疾年纪还小,被人抱入大殿,两次跪拜时,都压住了玉璧。

结果如此出人意料,楚共王无可奈何,只好顺应天意,既无嫡子,便立长子。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驾崩,大公子招即位,是为楚康王。他一上台,便面临吴军大兵压境的危机。

吴国认为楚国大丧是可乘之机,违背诸侯国遵循的“闻丧不伐”的原则,发兵突袭楚国。楚康王临危不乱,用败兵之计,将吴师诱入埋伏圈,吴军死伤惨重,大将公子党也被俘虏,吴军只好退兵。

但楚国自身的危机并未解除。楚康王在位十五年,死后其子熊员继位,是为楚郏敖。由于楚郏敖还小,由其二叔公子围辅政。公子围当年也曾触碰到和氏璧,早有篡位野心。楚郏敖四年(公元前541年),公子围正出使郑国,听闻楚郏敖患病宫中,认为时机已到,匆忙返回楚国,借入宫问疾之机,用束冠长缨将楚郏敖勒死,并杀其年幼之子公子慕及公子平夏。公子围随即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

楚灵王奢靡放纵,“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中“楚王”即是指他。除了以喜欢细腰的臣子宫女外,楚灵王还修建了先秦最高大最豪华的行宫——章华宫。其人骄奢淫逸,激起了多方不满。

一次楚灵王亲自率军出征吴国时,其五弟公子弃疾联合老三子比及老四子皙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老三子比自立为王。

消息传到军中,楚军将士立即溃散,无人再肯追随不得人心的楚灵王。楚灵王极度沮丧,又听说儿子们已被弃疾等人杀死,知道大势已去,遂自杀而死。

而老五公子弃疾也是野心勃勃之人,扶持老三子比登位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利用消息不通的局势,称楚灵王已率大军杀回王都。子比和子皙恐慌不已,担心遭到楚灵王的残酷报复,双双自杀而死。公子弃疾搬掉了所有的绊脚石,如愿以偿登上王位,是为楚平王。

正是这位楚平王,将楚国的国运带入谷底。而一切灾难的源头,只因为他逼走了一个名叫伍子胥的男子。

于是,继申公巫臣之后,又出现了第二个血亲复仇的楚国男子伍子胥。这二人,加上许多年后的白起[51],共同成为楚国的掘墓人。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此仇难报,此恨难消!

美人如玉,剑气如虹。鱼肠惨烈,风云奔走。多少恩怨情仇,尽在《鱼肠剑》中。

[1] 周原:今陕西岐山北。

[2] 后稷:姬姓,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姜嫄。尧舜时期,任掌管农业之官,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3] 太姜:姜姓。太为尊称,并非名太。

[4] 太伯一作泰伯。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季即最小。

[5]当时的荆蛮指今江苏一带,即为后来的吴地。后吴越之地都被楚国占领,秦始皇统一天下,改“楚”为“荆”,“故通号吴越之地为荆”。“蛮”则是取自“蛮子”,是中原对南方人(春秋时包括楚人、吴人、越人等)的习惯叫法。

[6] 文身断发:身刺花纹,剪短头发。

[7]吕尚: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韬略、军事、政治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且影响久远,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吕尚之女邑姜后嫁周武王为正妻,生周成王和晋国始封者唐叔虞。周成王又封吕尚为齐侯,赐其特权,可代天子征伐有罪诸侯。

[8] 中道:今出土清华简《保训》篇是姬昌(周文王)给姬发(周武王)的遗嘱,篇中讲述“顺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即得中”,核心思想就是中道。

[9] 姬昌子姬发(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灭商建周后,追尊姬昌为文王。唐朝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10]周文王姬昌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巨大贡献及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周易》及周礼上。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姬昌悉心钻研后,将《周易》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即为《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除此之外,姬昌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成为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象征,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者数不胜数。孔子特别推崇姬昌,称其为“三代之英”,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11] 太姒:姒姓。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称,意即贤德直追三太。

[12]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13]骊山:今陕西西安,为秦岭支脉。传说女娲曾在这里“炼石补天”,由此成为圣地,故《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除此之外,秦始皇陵寝兵马俑亦修在骊山脚下。

[14]褒姒为姒姓,褒国人。“烽火戏诸侯”故事取自司马迁《史记》。然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烽火戏诸侯”一事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须举烽。”近年来,有战国竹简(清华简)出土,学者发现竹简上记述与《史记》有所偏差。竹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周幽王王后申后是申国国君申侯之女,申国是申后外家),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西周因此灭亡,简上没有明确记录“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本书取传统史家记载。
上一篇:红楼梦魇 下一篇:大明1805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