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366)
夫人们顿时都奇了,道:“从来只听说茶有明前雨前,不知道什么叫思前茶。”
卿云十指纤纤,将茶奉给老太妃,一面笑着解释道:“不怪夫人们不知道,我也是听我娘说的,说是江南采茶,明前是指清明前,雨前是谷雨前,茶树春日萌芽,越往前越珍贵。但还有一种思前茶,最珍贵,是寺中山僧所采。她也是问过高僧才知道,原来佛经上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世上处处有生命,凡人所取食,无不在杀生。但高僧怜惜生命,只能尽量避免杀孽。
茶树自然也不例外,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
清明谷雨虽早,都在惊蛰之后,惊蛰一过,百虫动,采摘茶叶烘炒,难免伤生。
所以高僧不愿饮茶,但江南地大物博,山中竟然有一种茶叶,在惊蛰前就萌芽,可以采摘,不伤虫蚁,所以高僧只采这种野茶饮用。
后来香客饮了,觉得味道极好,就问僧人这茶叫什么,佛教原有前世后世的说法,这茶不造杀孽,僧人就叫世前茶,传来传后,以讹传讹,传成了思前茶,说是践行佛法不易,要思前想后,慎重行事,就叫做思前茶了。”
她笑着对着听得入神的老太妃道:“我原也是无意间看到云夫人的抬盒中有这种茶,所以取来奉给娘娘了,我原以为这种茶已经失传了,不知道云夫人从哪里找见的。
娘娘礼佛如此虔诚,佛缘深厚,这样的好茶,娘娘一定喜欢,我就自作主张,给娘娘点了一碗,娘娘不要嫌弃才好。”
这番话说下来,夫人们都听呆了。只有文郡主不太买账,道:“从来没听过什么思前茶,怕不是你杜撰的吧……”
老太妃听了,立刻就眉头一皱。景夫人懂事,立马笑着反驳道:“这样佛性深厚的来源,她一个小女孩子,如何杜撰得来。
天下广阔,一处水土一处风物,文郡主虽然博识,也不一定什么都听说过,没听过这种茶也是正常的。”
文郡主碰了个软钉子,立刻不说话了。老太妃这才高兴起来,摸着卿云的头道:“到底你这孩子有心,一碗茶都想着我。”
“也是云夫人有心,我还以为这茶失传了,没想到会在云夫人那看见。”卿云不忘夸奖云夫人一句。
旁边有爱说笑的夫人立刻笑道:“云夫人到底见外,这么好的茶不拿出来,自己吃独食,还说有心呢。”
云夫人也笑着解释道:“哪里,我是根本不认得,不过是当新茶弄来的,要知道这么好,早奉给娘娘了,哪里敢自己留着。”
其实因为风言风语的缘故,老太妃一直有点不待见云夫人,今日高兴起来,事又凑巧,也就道:“到底是你有巧心,不然就是知道,也没处寻去。
既然是你寻来的,我也少不得问你要些,带回庙里供佛去,我前些日还说,正缺一味好茶来供佛呢。”
“娘娘怎么光要东西,不赏东西的。”立刻有夫人凑趣开玩笑道:“不行,谁不知道娘娘身边的东西都是极好的,云夫人再巧,巧不过娘娘,娘娘随便赏件什么,都是好的。”
夫人们都起哄说要赏,老太妃还真赏了云夫人一对镯子,说是原本要送给丽妃娘娘的,正巧云夫人肤色白,衬金色,就给她了。
一阵热闹完,台上的戏也差不多了,老太妃也准备要走了。口上说着要回云崖寺里去。
老太妃虽然有子,却在封地,按宫规,像她这样的太妃们,要么在宫中养老,要么在守陵,只有她能在宫外自由自在的。
也是官家感激她的养育之恩,找了个理由,说是为已故的太后娘娘祈福,建了个云崖寺,又让老太妃住在寺里,名义上是修行,其实也可以出来京中走动,过的是极尊贵极优渥的日子。
但走动完之后,还是要回云崖寺的。
老太妃今日特别不舍,戏还没散场,就有点依依惜别起来,卿云也特别依恋她,坐在绣墩上,头靠在老太妃身上,给她剥枇杷,老太妃摸着她的头发,道:“卿云真是好孩子,要依我的意思,能天天陪着我就好了。”
“我就天天陪着娘娘。”卿云笑道。
“那我把你带回我家去,让你娘在家着急。”老太妃说笑道。
“娘娘愿意,我就跟娘娘去。
我娘要知道我跟娘娘去了,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着急。”
老太妃顿时笑了。
“我那可是住在寺里,是要吃斋的。”她吓唬卿云:“寺里可黑了,又安静,哪是你这样的年轻小姐住得的。”
“娘娘都能吃斋,我难道不能吃?”卿云说话又贴心又顺耳:“虽然我们年轻人被惯坏了些,但供佛还是诚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