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儿(361)
外国的玻璃似乎一直有在追求透明澄澈,但中国的玻璃大多都比较‘浑浊’。这种浑浊既有原料的问题(玻璃并不是一种,而且也不是一把沙子就能烧制,事实上华夏能够用于生产高透明度的石英矿也不算多呢),也有主观意愿的原因。
中国佷长一段时间烧制玻璃都是为了仿玉、仿宝石什么的,这些东西都是有颜色的!透明度高既麻烦,又不讨好,何必呢!所以长期没有点亮这一科技树。
许盈大概知道一点儿烧玻璃的技术,但说实在的,也就是一个原理而已!但如果只是最基本的原理,此时的工匠们也不是不知道啊!此时的工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化学反应式,但操作都是按那一套来的!他们只是有自己的理解的理解而已。
再加上,这个时候临时要烧玻璃也来不及了...所以许盈选择了水晶。
天然的透明水晶并不罕见,罕见的是完全透明,且内部没什么瑕疵的(譬如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盈只是做个灯罩而已,要求可以放低一点儿,一些瑕疵都是可以忍受的,主要是透明度达标就好。
而且他还不用像做玻璃杯一样,需要整个大块的好水晶,他完全可以用鱼鳔胶粘拼,又或者用掐丝的手法,将一小块一小块磨的薄薄的玻璃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灯罩。这大大降低了许盈的困难,让他能够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找到合适的水晶,让工匠按他的要求做出灯罩来。
灯罩解决了,煤油也是一个大问题。煤油,顾名思义就是从煤里来的油,而华夏从很久以前就有使用煤炭的记录了,只是因为煤相比起木炭、柴薪来,在日常使用的方面有不少缺点,这才一直只是‘备选’。
其实现代社会用的煤油,一般都是从石油中得到,从石油中分馏得到成本比较低。不过如今在古代,石油比煤难得,许盈也就不讨这个巧了——煤的应用历史比石油早多了,古人对此也有更深的认识,许盈之说要石炭,很快就会有人送来,石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以古代的技术来说,不少煤也是可以开采的了...但换成石油,能够利用的只有类似于沥青湖那样完全喷发到地表的石油资源了,但这样的是极少的。
反正许盈使用煤油的地方也不会多,就算是用煤来制取煤油,也不过就是成本高了一些。不过以煤油的价值来说,这成本又不算高了...也就是他没有卖汽灯的想法,不然卖一盏汽灯之后持续地卖煤油和石棉网,再贵也有人抢着买!
是的,在汽灯中,不仅煤油是消耗品,石棉网也是。因为在高温中石棉网会碳化,而碳化后的石棉网是无比脆的,稍微一点儿磕碰震动,石棉网就会碎掉,然后就没法用了,所以这东西基本上就是个一次性用品。每次重新点灯的时候都要换个新的。
不过好在这东西不贵,所以问题倒不算很大。
所谓石棉,其实在不少地方都能见到,也是矿产的一种。只不过华夏人本身并没有想到石头里那种短短的纤维可以用来纺织,所以华夏古代关于石棉的记载都和西域相关,那时候石棉纺织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火浣布。
火浣布火烧不着,还会烧过之后变得干干净净,于是由此得名。
汉代时就是西域贡品了,东汉末年以后因为西域商路断断续续,中原少见这东西,一度让中原贵族们以为这和古时神话传说中的法宝仙药一样,都是传说中不着边际的存在,纯属无稽之谈。
许盈在建邺附近就发现了一个不算大的石棉矿,利用起来难度也不大——只要他想,他随时可以开发火浣布这一产品,立刻成为此时贵族圈子里的爆款,赚钱赚到手发软。但他根本没考虑过这个,还将这就是火浣布的秘密留在了心里。
古人用火浣布做衣服、做床上用品,这完全是嫌命长啊!他又不缺赚钱的办法,很多赚钱的办法还等着他去选呢!明知道火浣布的危害还去弄这个,他的良心过意不去。
上三层每层都点了几盏汽灯,要知道汽灯即使是在二十世纪后期的华夏农村里,也常常被用来点亮农村戏台!这可不是人人家里都能有的,是每个村镇里宝贝一样的东西。那时一个就可以用来点亮戏台,此时许盈每层用数个,确实有金碧辉煌之感。
“华灯...华灯...”韦瑾一向喜欢新鲜东西,此时喃喃自语一会儿,猛然看向许盈,眼含期待:“此灯是若冲从何处得来的?”
潜台词是:我也想整一个。
许盈只能苦笑:“此物要说十分金贵,倒也不至于,至少无瑕家中是用得,只是太麻烦了...看着好看,真去用时才知并不怎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