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流放:边关基建全靠捡(189)

作者:南芙卿

“诸位姐姐,我想跟你们打听件事……”

妇人们瞧着三十往上,虎口长茧子,一看就是习武之人。

可只要是女人,谁能不爱听好话?

尤其是一十几岁的小姑娘,主动称呼自己为“姐姐”……真的很难让她们不得意,不生出欢喜!

“你要找大夫?那去同缘堂啊!”

穿着紫衣的妇人想都没想,可话音刚落,就被同伴拉了把,她恍然想起,拍了下额头。

“唔,还是别去那了,虽然褚大夫是咱这儿唯一有良心的大夫,可是吧,她如今也自身难保……”

“褚大夫?褚梅?”

紫衣夫人很惊讶,“对!你怎知褚大夫的名讳?难不成,以前来过?”

沈春行摇摇头。

她只是有一个叫宝儿的丫鬟,得知自己要去界碑山脉寻薛永安,曾支支吾吾地表示,若碰见一个叫“褚梅”的女子,望能帮忙带句好……

那女子是宝儿的娘亲。

第138章 就在是非中

女子行医,本就少见,更况且是在人吃人的六壬城,于市井传闻中,这地方向来比阴曹地府还要可怖,良善人家只要走进来,那就没有囫囵出去的道理。

沈春行问清楚医馆的方向,笑着跟妇人道谢后,便转身离开。

既然遇见熟人,于情于理,她都是要去看看的。

良心这玩意儿,可以一文不值,也可重过黄金万两。

能在是非之地当一声夸,很不容易。

紫衣夫人望着几人的背影,神情犹疑,片刻后,起身追过去,嘴里喊着:“丫头,我看你们眼生,像是头一回来?这人生地不熟的,想找过去怕是很难,索性我做回好人,陪你走一趟!”

非是“引路”,而是“陪同”。

那些妇人都面露惊讶,眼里有担忧,亦有兴味。

简单的一个字眼,让沈春行听出几分不同寻常,她笑盈盈地点头:“好啊,如此便麻烦姐姐呢。”

心里即便再高兴,面上还是要羞红一下,紫衣夫人紧了紧腰间的佩刀,故作嗔怪:“我怕是比你娘亲还大上一些!丫头,你喊我声荀姨,总不吃亏吧?”

沈春行立即脆生生地喊了声:“荀姨!”

得,又莫名其妙认了个姨。

她在仔细看过紫衣夫人的面相后,只能归咎于——三分眼缘加上些许热心肠。

这是个极重江湖义气的女子,算不得好人,却也不坏。

世面本就是这般的人为多。

有了紫衣夫人带路,那些暗中窥探的目光,再没出现过,仿佛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般。

这座城,极排外。

还好于沈春行而言,此地只是过路,她并不准备融于其中,也对说书先生嘴里的隐秘,无甚兴趣。

本打算找着大夫后,便趁早离去,却没想到,恰好一脚踩进泥坑。

还是个专为自己而设的大坑。

——

紫衣夫人说的不错,那地方确实不好找。

一路七拐八扭,从城北直达城西尽头,才在边缘处现出真身。

同缘堂坐落在不起眼的角落,背面几乎就挨着城墙,门前有条护城河,河上架着座仅一人宽的木桥。

路人行之,且晃晃悠悠,看上去十分危险,就更别提运行车辆。

沈春行刚到地方就看傻了眼,探头往下瞅了瞅,宽阔河面并无船只踪影。

她奇道:“褚大夫把医馆设在对岸,难不成,全靠人力运送物资?”

荀慧生嘴里含糊:“以前有船,现在……你自己看吧。”

待走到跟前才发现,那木桥,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的。

桥头被栅栏围住,几个满脸横肉的汉子在旁吃茶,凡是要过桥者,皆得交过路费。

就这还不算完。

交了钱后,行人需站到一口箩筐内,用巨大横梁构架而成的天秤,一头是人,另一头则是沉甸甸的布袋,上面插着个牌子,写有:一百二十。

凡是把箩筐压到底者,都被汉子以“怕压断桥”为由赶走。

沈春行默默看了会儿,笑了。被气笑的。

边关百姓过的再苦,能轻于一百二十斤的男子,也极为少见。

只她观察期间,能通过者,唯有三小媳妇俩老人跟一孩童。

那汉子还不肯让多人同行,一次只放一人过桥。

小媳妇还好说,至多自个儿谨慎点,老人跟孩子就比较犯难,木桥窄而晃,且无护栏扶手,稍有不慎,便有跌落河中的危险。

如此,来看病的人中,十之八九都被阻住去路。

沈春行随口问:“桥是那几人修建的?”

荀慧生如实答:“这个谁也没瞧见,但是吧,那些人来的头一天,附近的船老大就再没出现过。”

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仅凭一座木桥,不止阻了同缘堂的生意,更是堵住他们的活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