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口难言(69)
秦筱了然点头,嘴角挂着精明的笑。
她算了一笔账,若是和顾知忧复合了,这点小钱算得了什么呢?
作者有话要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ps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
第33章
加班到晚上八点,顾知忧熄了办公室的灯,正准备关门。门框的缝隙里,流光溢彩,牵绊了她的脚步。
去而复返,闲庭信步般走到落地窗前。夜晚的上海依旧繁忙,却比白日里多了分静谧祥和。
霓虹璀璨,万家灯火。
她从玻璃上窥见了自己的镜像,形单影只,与屋外的繁华格格不入。
午饭回程中,顾萧杨见她神情惶然,兴致不高,便问她晚上有没有安排,给她推荐了一个放松娱乐的场所。
他说,“我看见微博上的预告,今晚外滩有一场绚烂无比的灯光秀,许多年轻人都会去打卡。姐姐向来克己自律,偶尔也要去浪一下。”
顾知忧笑笑,谢过他的关心,婉拒了。
夏日的晚风,嬉戏的人群,璀璨的灯光,是要和喜欢的人一起享受的。心里揣着一个人,却只身前往,还不如站在夜色里,顾影自怜。
驱车回家,好在路况没再给顾知忧添堵。
电梯上升,楼道里她碰到了李阿姨。
手里拎着一袋垃圾,正打算下楼,依旧热情地寒暄道:“小顾,才下班呐?”
顾知忧提起嘴角,礼貌地回话:“嗯,晚上临时加班。”
“哎呀,可累坏了吧。”李阿姨啧啧两声,想到自己有时候打电话给女儿,女儿也在忙工作,匆忙说了说了两句就挂断电话,心疼地叹了口气,“现在的那群老板真不是东西,只会欺负你们小年轻。”
李阿姨想起了上个世纪的事情,又补充了一句:“搁我们那个年代,是要被当街批/斗的。”
顾ꞏ总裁兼代理董事长ꞏ知忧认真点头,面不改色地附和道:“阿姨说的对。”
“不过我们年轻人,吃吃苦也没什么关系。”
李阿姨赞同地点了点头,心里把顾知忧夸上天。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贪图享乐,还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小顾,你早点进屋休息吧。”
“好,阿姨再见。”
拉开门,月华如练,落在地板上。
馥郁的花香萦绕在鼻尖,阖上目细究,还裹挟着清幽的冷檀香。
茶几上摆了几株玫瑰,养在玻璃瓶里,亭亭玉立。木质调的冷檀香熏嵌在高脚烛台里,释放光与热。
这是一种奇怪的搭配,起初顾知忧自己也闻不惯。玫瑰是她钟爱的,不舍得从房间里移走,而那股冷檀香,很像时愿身上独有的味道。
既然是独有,自然不可能一比一复刻。时愿的气息更淡,若有若无,对比之下,香薰的味道厚重许多。
于玄关处换好鞋,顾知忧径直走向房间。拖鞋被拦在地毯外,光脚走到床头柜前,拉开抽屉。
缓缓取出一个木盒,手背轻拂扫下灰尘。掀开盖子,里面珍藏的全是回忆。
她和时愿的回忆。
九张明信片,六封信,还有一张同学录手帐。
明信片是每年生日都有的。成为朋友以来,每年的11月20日,时愿都会写一张明信片给她。高中时是默不作声地塞进她的抽屉,上大学以后,两地分隔,只能走邮/政。
在无法陪伴彼此的日子里,一张小小的明信片诉不尽想念,而社交软件的交流又过于零碎。她们就学着过去的人写信,一年一封。信封差不多是每年元旦的时候送到,就像一份新年礼物。
记得有一回,时愿把信寄出去以后,在微信上给她发了一段话:“我寄给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这是鲁迅先生的文字。当时只觉得应景,毕竟现在用得上这句话的机会不多了。
时隔数年,再次想起这句话,心里的滋味大不一样。
慢一点不好吗?
信送得慢一点,人走得也慢一点。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也只爱一个人。
顾知忧从手包里取出时愿递给她的纸条,分外怜惜地摊开。
时愿的字如其人,清秀飘逸,勾折有力,最后一笔往往带着笔锋,是她自成一格的风骨。
然而,某人高中时的字迹可不是这样的。
顾知忧拿起那张孤零零的同学录手帐,对着晕黄的台灯。
时愿高三时的字工工整整,宛如一个个独立的小方块,一处连笔都找不到。虽然不及现在的字漂亮,放在卷面上却很迎合阅卷老师的心意。
那时候,网络远没有现在发达。
临近毕业,班上风靡起同学录,互相传递着写。顾知忧觉得最珍贵的,是留下联系方式和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