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士与众+番外(147)

作者:楚有风

白榆自偏院匆匆走来,行到中庭时远远望见那个熟悉身影,忙迎了上去,话语中满是羞赧愧疚之意。

“娘子,今日我起得迟了,定叫你等了许久吧。”

楚月灵摇了摇头,话音柔和:“无妨,前段时日让你同我在外奔波,的确是受苦了,不如你今日便在家中好好休息吧,不必同我去书院了。”

“不行!”白榆十分果决地拒绝了,“娘子前往多地讲学,本就比我还要辛劳,我又如何能心安理得地留在府中休息,让娘子一人外出呢。况且今日娘子要在书院讲习一整日,必然十分劳累,我自然是要跟在身旁随侍的。”

侍女虽神色仓促,形容却十分认真,楚月灵知晓劝她不动,便只垂眸一笑,由她去了。

二人沿着长廊走到正厅,厅中桌上已摆好了朝食与四人用的碗筷。儒雅庄肃的中年男子坐在桌旁,手中正拿着一卷书册凝神翻看,他身旁挨着一位娴雅清婉的妇人,见到长女同侍女自厅外走入,妇人便笑着推了推男子臂膀,“畹娘来了,你也别看了,我们先用饭吧。”

楚月灵在母亲身旁坐下,见往常妹妹所坐的位置仍然空着,便问:“二娘还未起身吗?”

妇人无奈道:“她昨夜又偷偷看那些传奇话本到了深夜,今晨无论如何都叫她不醒,不必等她了。”

楚月灵持箸的手一顿,垂首应了一声,细密的眼睫微阖,眸中那抹涩然便被顺势掩去。

三人用过朝食,楚父拿起书卷似要离开,却在站起身后停住了动作。他看向自己如今声名在外的长女,目光在她额上那抹素白间晃了一眼,嗓音听不出喜怒。

“今日去虹映书院讲学?”

“是。”

“你额上这条孝布何时摘去?”

“待满三年之期,女儿自然便会将其摘下。”

“三年?”楚父眉间拧成了一个川字,“外面风言风语已经传了将近半载,说你是在为尚未过门而早逝的夫君戴孝,你此番行径,难道是要将那些闲人的话坐实吗?”

端雅持重的女子只是浅淡地笑了笑,“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市井闲人之言,父亲又何必在意。”

楚父凝视着她神情,沉声问:“当真只是市井闲人的流言蜚语吗?”

楚月灵眉眼低垂,并不言语,眼角当中流露出了些许倦意。

连日的讲学奔波已令她十分劳累,此前大病而留下的旧疾也隐隐有复发的征兆,心口便似被一层润湿的油纸包裹一般沉闷惶然,如今更无心再应对父亲的探究与责问。

“终归只是纪念亡人而已,戴一日与三年又有何分别?父亲若实在不喜我如此行事,女儿明日搬出府去便是,也好让您眼前落个清净自在。”

性情一向清婉温和的长女口中竟然说出如此尖锐话语,男子诧异之余,面上起了一层薄怒。

他还待再训责两声,却感到肩上一沉,回首便对上了妻子愠恼的视线,于是刚刚张开的嘴又闭了上,拿着书卷的手一拂,心烦意燥地扭开了头。

见向来谦恭和睦的父女之间起了嫌隙,楚母无奈地轻叹一声,她走到女儿身旁,留意到她有些憔悴的面色,眼中便透出了一丝忧虑,“你前两日方从帝临回来,何必如此着急。不如在家中好好休息几日,等到身子妥帖了再去书院教习。”

知晓母亲心下担忧,楚月灵抬眼勉力露出一抹笑意,“我先前已将今日讲学之事托学官转告了诸位女郎,临时更改行程只怕不妥。何况有榆儿陪伴在我身旁,母亲放心便是。”

听她心意已决,妇人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关怀之情寄托在了侍女身上。

“榆儿,仔细照顾你家小姐,若她有什么不适,便将她马上送回来。”

“是,夫人。”

与父母拜别后,女子便同侍女一并出府,乘着马车往书院而去。

虹映书院座落在栖霞河畔僻静清幽之处。栖霞河自南柳东西横穿而过,河面波光粼粼,却总拢着一层氤氲薄雾,两岸栽满烟柳,冬日里的霜雪堆积在河岸柳梢,便似将这幅缱绻画卷缀上几处素玉,勾勒出一抹别样风情。

到了书院后,楚月灵与监院通报过,便向往常讲习的学斋走去。

斋舍位于学院西北角,窗外便可望见栖霞河景。十余名年轻女子井然有序地坐在斋舍中,正埋首翻阅眼前的经学文集,见到讲学之人出现,一众学生当即站起身,拱手至额前,躬身作揖。

“楚大娘子好。”

“诸位女郎请坐。”

自楚月灵在虹映书院开设女子学斋后,便时有不同年龄的女子前来受业,可她从来不让人称她先生、夫子,只说自己才疏学浅,当不得师长,于是众人便同以往一般称她为楚大娘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