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99)

作者:于欢

听到这儿,李忱轻呼了一口气,她虽看似平静,脑海中却记得近些年来发生的每一件事,“天圣四年,陆善率军侵奚,奚王一怒之下杀了与之联姻的宜芳公主,不久,契丹王也将宗室出女静乐公主囚禁而死,但是陆善,却因平定了奚与契丹之乱而受到封赏。”

“可笑吗?”李忱低下头笑了笑,旋即笑止,眼里露出了从未有过的阴狠。

“陆善这次战败,折损了不少兵马,总该受到惩罚了吧?”文喜低头看着李忱说道。

李忱陷入沉默,她坐在门口的长廊下,那份阴狠也因抬头而埋藏进了心底,她望着漆黑的夜空,轻声道:“长安那么大,可是,乌云压城,哪里还能见到光明呢。”

即使李忱不说,文喜心里也早有了答案,向仲通与高仙之战败后都只是被解去了节度使一职,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更何况是深受隆宠的陆善呢。

“主人,长安皇城内的武库着火了。”一名探子入内道。

“什么?”

----------------------------------

——长安城·武库——

长安城内的武库为存放兵器的中央武库,与太仓临近,武库着火,惊动了南衙与北衙各军,尤其是掌管武库的机构。

然长安黄土之上多为木构建筑与茅草,又逢秋日,天气干燥,大火一但燃起,短时间内便无法浇灭。

金吾卫遣散了武库附近的所有人,并安排人马将宫城护住。

“快快快!”

上千名禁军出动前往各个沟渠挑水,军官将挑来的水装入牛皮逢制的水袋里,随后插上一根打通的竹竿,“三二一,用力。”

在几个禁军叠罗汉的挤压下,水袋里的水顺着竹竿涌出,水枪用来浇灭屋顶上的火。

武库的大火几乎动用了半个城的防火用具,但仍然收效见微,“将军,武库的火太大了…”

左金吾卫中郎将看着眼前的大火,皱眉道:“马上派人到太仓,武库已经无法保全了,莫要让火蔓延到太仓与宫内。”

“喏!”

武库署的官员仍在拼死救火,有的连发冠都烧毁了也不敢歇息片刻。

文喜推着李忱来到皇城武库前,在熊熊大火前,武库内的木柱逐渐被烧毁倒塌,砸伤了不少救火的士卒与武库署的官员。

“这武库署内的文官竟然亲自上阵救火,比禁军还要积极,这是不要命了吗。”文喜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说道。

李忱的眼睛里印着一团团大火,“与其说是在救火,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救自己的命。”

文喜低下头,看着轮车上的李忱,“他们…”

“武库着火可不是一件小事。”李忱又道,同时她也在思考,一向看管严密的武库为何会着火,“皇城禁地,这火…”

轰!武库的屋顶突然坍塌,着火的木炭向外飞出,使得不少救火的士卒被灼伤。

“雍王?”救火的左金吾卫中郎将在皇城内发现了李忱。

由于是在宫城周垣,普通百姓不得入,故而左金吾卫中郎将认出了轮车上李忱,“武库着火,此地不安全,请雍王速速离去。”

李忱看了一眼中郎将,拱手道:“将军辛苦。”

文喜只好推着李忱离开皇城,百姓虽无法进入皇城,但今夜的武库大火,却惊动了全城百姓。

官府机构大多都置于皇城内,这场火,让公廨里的值夜的官员纷纷跑出。

户部郎中王瑞闻讯,带着书吏从尚书省户部走出,此时武库的大火已经蔓延,看着纷乱的街道,似惊得抬不动脚。

“王兄,武库着火,此地危险。”有认识王瑞的禁军将领提醒道。

王瑞看着提水救火的军官,不禁问道:“武库好端端的,怎会起火呢?”

然而军官并不知起因,于是摇了摇头,“许是南风未散,炎热所置。”

“胡说,”王瑞否决,“已至中秋,哪儿还有什么南风。”

军官摸不着头脑,眼下救火要紧,“我还有要事在身,王兄多加小心。”

王瑞眼里的火团烧得十分旺盛,“这一烧,无疑是烧了半座长安城。”

“只烧了半座,还有半座呢。”黑夜中,王瑞身后的书吏半眯着眼睛说道。

武库的大火,让长安城陷入了混乱,以至于夜禁的街鼓都比平常敲晚了一些。

——永平坊——

苏荷半躺在木地板上,眼睛盯着一只人偶,人偶是用檀木雕刻的仕女。

青袖看着苏荷,轻轻咳嗽了两声,“看来娘子对这生辰礼甚是满意,都端详了好几个月,还得是李郎君手巧。”

“瞎说什么。”苏荷脸红,将那人偶随手放置在了桌子上。

咚咚咚!——坊外传来了街鼓。

青袖瞥了一眼水漏,“咦,今日的街鼓怎么四刻才敲。”她便穿上靴子走到庭院。

“呀,娘子,您快来看呀,长安城着火了。”

苏荷起身,顺着青袖指的方向,只见北面升起了一股浓烟。

靖安坊在永庆坊东侧,烟是北侧升起的,她遂松了一口气,“哪座坊失火了吧。”

“这烟如此浓,若是坊,怕是得烧去半座。”青袖又道。

唐朝长安城,地基本上黄土地,木建筑,而且茅草屋在唐朝还是有蛮多的,不是所有房子都用瓦,虽然瓦片从西周就有了。

幽州节度副使(也称范阳)是周王的外祖父,稍微说一句,李忱很聪明,但没有聪明到是上帝视角。

她很想挽救大唐,但是她觉得这样的大唐是没法救的,唯一的可能,就是皇帝驾崩,作为皇帝的女儿,她虽然讨厌父亲,但做不出那种弑父的事情,所以这个局无法打破,她才会说死了一个陆善还会有第二个陆善。

不是安史之乱摧毁了盛唐,摧毁盛世的,是唐玄宗,当得到果的时候,因才是源头。

张贵妃也不会听李忱的话,李忱自己心里明白,并没有资格去要求张贵妃做什么。

安史之乱前期的吏治非常垃圾,对于官员的任免上烂透,安禄山能一路打到长安,跟地方官的腐败有很大关系。

第74章 长恨歌(二十八)

天圣十年, 八月,长安武库失火,又逢边境战事不休, 国库空虚, 在睡梦中得此消息的皇帝,如晴天霹雳, 气得连夜起身。

皇帝披着一件大氅,站在大明宫的城墙上遥望西边的皇城, 滚滚浓烟顺着西北来的秋风吹满了整座长安城。

焦土的烟味儿顺势飘入了大明宫,看着这样大的火,皇帝眼里充满了愤怒, 然而他所想, 不过是国库的划拨,又要再添一笔赤字, 而非中央军器装备的减弱。

沉浸于盛世的皇帝,竟也心疼起了国家的财政,“那是太宗皇帝建的武库, 我大唐的军备所在…”

跟在皇帝身后的, 是今夜值守的内侍章韬光, 他看着皇帝苍老的背影,上前安抚道:“大家, 今夜风大, 御体要紧。”

武库的火势逐渐缩减,虽然得到了控制, 但皇帝却依然痛心, “好好的武库, 怎么会失火呢?”

章韬光端着双手立候, “武库处皇城禁地,一直由武库署掌管,仲秋将近,恐是有武库署官员懈怠,导致失火。”

“那可是整个长安城的军备。”皇帝又道,“军器监花了多年所造,倾国之力,今日毁于一旦。”

“大家,长安武库虽毁,但京畿与洛阳的武库仍在,军器建造需要不少时日,待武库损失清点出来,可用东都的军备先补长安,以护圣驾安危。”章韬光道。

皇帝回首,看着宫灯下的章韬光,夜色之下,人的视线变得极为模糊,以至于皇帝在恍惚间像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从而被吓了一跳,“吾曾经有一个聪慧的孙儿。”

“大家说的孙儿,是指长平王?”章韬光小心翼翼问道,很快他就明白了,曾经二字的意思,旋即跪了下来,“大家。”

“他比小淑要更加优秀,如果他还活着,应与你一般大了。”皇帝又道,随后负手迈步,连声叹息道:“只可惜啊,他有一个离经叛道的父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