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185)
“朝代更替。”李忱回道,“始皇帝一统时,秦人口有三千万,经秦末之乱,至西汉开国,人口便只剩下千六百万,经过休养生息人口开始逐渐恢复,至武帝时,又因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下降,一直到西汉后期,昭宣中兴,汉朝人口极速增长,至汉末,平帝元始二年,达到五千七百万人。”
苏荷对于史书上所记载的这个人口数字,从来没有在意过,然而再听到李忱说出时,彻底震惊,“一次朝代更替,竟死了全天下一半的人吗?”
“五千七百万,岂不是比如今还多?”苏荷又道。
李忱摇头,“王莽篡汉,导致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时只剩二千八百万人。”
“又是一半。”苏荷皱眉,她明白李忱的意思。
因为大唐正在面临一场自开国以来,最大最致命的浩劫,太平已久的中央朝廷,就像一只病弱的老虎,而它面临的敌人,是已经蓄谋了十年之久,逐渐成长为壮年的狮子。
“东汉至汉灵帝光和七年时,汉人已恢复至五千五百万人,然东汉末年战乱不休,三国鼎立不断征伐,最后仅剩八百万人,一直到晋太康元年才恢复到一千六百万。”
李忱的话,让苏荷彻底呆住了,“五千万人就剩下八百万吗…”
“这还不是汉人遭受的最大劫难。”李忱说道,“汉人真正的劫难,是在西晋八王之乱时,塞外胡人入侵中华。”
“五胡之乱。”撑着下巴认真听讲的苏荷忽然举起了她藏在礼衣广袖中的手,“是不是?”
李忱点头,“匈奴、鲜卑、羯、羌、氐为所谓的五胡,然而实际入侵中原的外族,远不止这五个部落,这些胡人在中原称王称帝,并肆意屠杀汉人,五胡之中,尤数羯族最为毒恶,他们行军作战,从不带军粮,而是将俘虏来的女人当做军粮,宰杀烹食,他们将汉人中的妇人称为汉猪,年轻女子称为双脚羊,幼女则称小肥羊,他们觉得汉人女子肉质鲜美,于是派士卒专门捕获汉人女子食用,食用不完,便扔到胡市上与牛羊一起售卖,这段时间里,汉人急剧减少,最后只剩下四百万,临近死绝。”
听到李忱的描述,苏荷恶心的差点吐了出来,她挑起眉头,十分憎恶的说道:“就算非同一族,但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人以人为食…就不害怕么。”
李忱摇头,五胡乱华的凄惨,仅凭借史书的几句话就能让人毛骨悚然,可想而知,当时的汉人,尤其是汉人女子,被抓入军中,受到欺辱之后还要面临被当做牲口一样宰杀,那时的汉人终日活在胡人入侵的恐惧之中,被他们视作牛羊,“天底下没有比人更凶残的东西了,若没有冉闵的灭胡令,我汉人,恐绝已。”
五胡乱华,苏荷也听父亲说过一些,但知道的并不详细,如今从李忱嘴中听得,才明白这灭族之祸的恐怖。
才明白,先人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五胡乱华的教训,并没有过去多久,而我们的君王,却早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惨状。”李忱说道。
“吁。”文喜架着马车来到了大明宫的建福门,示出腰符后驾车进入大明宫。
穿过宫墙夹道,至一处宫门前停下,“郎君,娘子,咱们到了。”文喜下马将李忱的轮车取下。
李忱刚下车,便碰到了十四皇子荣王的马车,荣王遂下车上前行礼,“阿兄,嫂嫂。”
一同下车的还有荣王妃与其不满周岁的嫡长子,“快来拜见雍王与雍王妃。”荣王招呼道。
对于一众兄弟,荣王最尊敬的兄长并不是太子李怏,而是眼前这位坐在轮车上的十三皇子。
“妾薛氏,身见过雍王兄,嫂嫂。”荣王妃出身河东薛氏,仪态举止都十分得体,面对雍王也颇为恭敬。
苏荷看着荣王妃怀中的幼儿粉嫩嫩肉嘟嘟的,可爱极了,不由的亲切道:“好可爱,长得真漂亮啊。”
荣王妃便说道:“嫂嫂与兄长将来若是生了孩子,想来应是才貌双全。”
“他叫什么?”李忱问道荣王。
“圣人赐名伉。”荣王回道,“我推兄长入内吧。”
“好。”
雍王与荣王两家来到太液池, 此时太液池畔,已有不少宗室在等候圣驾,还有十六皇子颍王与其怀有身孕的颖王妃。
荣王刚推着李忱来到太液池,便听见一声叫唤,从池边传来,“阿兄。”
一个穿着道服的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跑向李忱,她的手里还拿着一只陈旧的纸鸢。
内宫妃嫔与宗室诸王公主具在,小女孩的举动,让其生母惊吓了一番,“虫娘。”
虫娘见到李忱后,便将母亲先前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
李忱并没有顾及众人的眼光,而将这个在内宫不受待见的妹妹抱起。
面带慈祥的微笑,“小丫头,好久不见。”
虫娘坐在李忱的怀中,拿起李忱送给她的风筝,“阿兄,你看,风筝还在,阿娘说今天很多人都会来太液池,像上次一样,虫娘就在想,阿兄是不是也会来,虫娘已经有…天没有见到阿兄了。”
虫娘掰着手指,却发现自己根本数不清,“哎呀,反正就是很久很久。”
李忱摸了摸虫娘的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包果子,“虫娘猜这是什么?”
虫娘嗅了嗅,旋即瞪着大大的眼睛,“是饆饠吗?”
“小丫头真聪明。”李忱说道,“给,樱桃饆饠。”
众人看着这一幕,纷纷调侃道:“十三郎如此喜爱虫娘,不知道人,还以为虫娘是十三郎的女儿呢。”
“是啊,十三郎这般喜欢孩子,雍王府,也该要有喜事了吧。”
李忱只是看着妻子笑了笑,而她抱着虫娘的一幕,也恰好被皇帝与张贵妃瞧见。
众人纷纷侧身行礼,“圣人。”
然而虫娘见到皇帝,眼里更加开心了,“阿爷。”
皇帝只是撇了一眼,随后便将注意力放在了荣王的长子身上。
宦官将荣王妃怀中的孩子抱给皇帝,皇帝看着自己的孙儿,满眼慈爱的说道:“十四,这孩子生得像你。”
皇帝于是抱着孩子进入了蓬莱阁,众人也跟随上前。
宴上,因为吴王、荣王、颖王均在这两年添有子嗣,张贵妃便接此调侃起了李忱。
张贵妃见皇帝如此喜爱荣王的长子,于是顺着说道:“这十四郎的长子都将满岁了,十六郎也即将做父亲,咱们十三郎的雍王府,也该要有动静了吧。”
宴上的人,皆知张贵妃与李忱的过往,如今张贵妃的话,让众人不明所以,不知这究竟是身为庶母的善言还是暗讽。
“几个兄弟中,可是雍王府最先成的亲,”有长公主也顺着张贵妃的话说道,“十三郎,你可莫要落在几个弟弟之后了。”
面对长辈们对于子嗣之事的调侃,李忱拉着妻子的手,极为尴尬的应付了几句,而这些,都被皇帝看在了眼里。
作者有话说:
第136章 长恨歌(九十)
天圣十四年, 在长安度过除夕与正旦之后,苏荷独自一人回到朔方。
因中原一事,导致皇帝起了疑心, 李忱便无法再离京, 而苏荷又为将门之女,私下离京恐落人话柄, 于是李忱便入宫替妻子请辞。
——大明宫——
皇帝斜靠在坐榻上,手中抱着暖炉, 气色不是很好,而今越渐年老,便越发怕冷了。
“去年才回京, 怎么又要走?”皇帝疑心道。
“若是王妃一直与臣在一起, 恐怕,臣便要时时被人说闲话了。”李忱回道, “去年宴上,姑母与长姊的调侃,臣有借口能够应付一次, 难道之后次次都能吗?”
对于李忱, 皇帝是知道的, 那天夜里,李忱的脸色, 他自然也看到了, 以她这样的身份,被询问子嗣, 任谁都会尴尬。
“十四郎与十六郎都比臣年幼, 却先后诞育皇孙, 旁人又会如何想我雍王府。”李忱说道, “是您残废的儿子,无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