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故事多(14)
苏又芹的早餐店,比那些地方待遇好。
何况苏又芹人也好,她不会说话,每次给翠姐提意见,都是通过文字来说,遇见什么事也只是笑笑,温温柔柔的。带着翠姐最近说话的嗓门,都小了一些。
加上她无意中知道了早餐店里桌上贴着的装饰、墙上写着的文字、街上发的早餐店传单,全都是苏又芹自己设计做出来的。她十分佩服,将对苏又芹的好感加到顶。
她不愿意再跟着其他人喊苏又芹名字,只叫她老板,偶尔玩笑地喊她小老板。
弄得苏又芹哭笑不得。
沈芊垚来吃早餐,听见翠姐这样喊,也跟着喊苏小老板。喊了几天,被周围人听着学去,有些不是很熟的镇里人,也跟着喊。
二十八岁的人,背着苏小老板的称呼,也不知道小在哪里。
苏又芹无法制止,何况大家都没有坏心,只能无奈笑。但听着听着也习惯了。
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苏又芹在开学前一天,试着丰富了一次早餐品类。
奶油包、猪猪包和小油团受到附近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大人来买早餐时,看见长得可爱的奶油包和猪猪包,也给孩子带回去。当天关店前,有大人从旁边经过,说自家孩子喜欢猪猪包。
苏又芹受到鼓励。第二天果断增加了这些孩子们喜欢的品类数量。
多年前,镇里的人还很少,平村镇下辖的村落里有村小,大部分村子里一二年级的学生都在村小上学,三年级后再来镇里的中心小学。为了照顾村里的孩子上学,中心小学设了住宿部,远处村里来的学生基本都住校。
住校生每天在学校食堂吃饭。
如今,大部分村里的人都在镇上买了房子。村小基本被撤完,中心小学里也没有住校生了,学生全部走读,早上去学校,中午在学校吃饭,晚上回家。
没有在镇里买房的家庭,要么开着各种车接送孩子,要么在镇上租房。
所以开学后,在学校外面早餐店买早餐的学生会占多数,多做孩子喜欢的品类,算是精准营销。
开学报道这天,苏又芹和翠姐早早开门准备。夏天天热,有些远处的家长很积极,想早点让孩子报完道回家,大人趁着没到中午最热的时候干点活。
五点半,天空才微亮,开了门的早餐店走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
男人看见苏又芹脸上的疤愣怔一瞬,随即自然地往屋里走:“早啊,你们开门还挺早。给我来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又对身后的孩子说:“你要吃什么,自己去选。”
苏又芹笑一笑。
翠姐揭开蒸笼给男人拣好馒头,指指屋子里面装着碗筷的消毒柜和粥锅:“你们也挺早,这是馒头,稀饭和酸萝卜自己盛。”
男人也不客气,边回应翠姐边去盛稀饭:“赶着去檀目村做活儿,先把孩子送来学校,让他去报道。”
“报完道孩子自己回家吗?你们是哪儿的人啊,檀目村有点远嘞。”
男人端着两碗稀饭回到桌边:“没,报完道让他去街上他二舅家,晚上我来接他。我们啊,龙林乡的。”
翠姐疑惑:“龙林乡不是有小学吗?”
男人也是个擅于唠嗑的:“咳,没有镇里小学好嘛。龙林乡几个好老师都到镇里小学来了,听说现在考来镇里小学的老师都是本科。”
翠姐俨然把自己当成了镇里人,听见男人说镇里小学好,心里也十分自豪:“本科?研究生都有了。”
男人惊讶:“嚯,这可了不得。研究生老师都有了,镇里小学就是好。”他瞧着孩子端上桌的猪猪包和小笼包,笑道:“你家这包子做得挺好看,小孩子喜欢吧。”
“那是。我们小老板也是本科生嘞,还是重本。因为有事回来开了早餐店,做出来的包子能一样吗?那可是带着文化味道的。”翠姐一边得意地说,一边去把稀饭锅的盖子放好。
翠姐和男人像说相声一样,苏又芹听得好笑。
她拿出口罩和手套,准备炸油饼和小油团,男人佩服的声音传来:“厉害哇,那彬儿多吃点,以后早上都来这里吃吧,沾沾小老板的文化。”
这男人真会说话,应该是在外面跑活儿锻炼出的一张嘴。翠姐那明显带着嘚瑟意味的话,他接得十分自然,也没像别人一样,问重本毕业的小老板为什么回来开早餐店。
苏又芹没忍住好奇瞥男人一眼,男人筷子夹着馒头,看着埋头吃饭的男孩,眼里很温柔。他和男孩都穿着泛旧的衣服,但整个人从头到脚都很整洁干净,苏又芹猜测他家中应该有人很擅长打理家务。
饼铛里油热了,苏又芹将摊好的油饼放进烧热的饼铛里。沈芊垚打着哈欠走近,对上苏又芹视线,匆忙结束哈欠,笑着招呼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