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画唐(53)

作者:王归田

刘宛筠来到幽州旧街,因幽州城突然来了太多人,这旧街明显,撑不住太多人来采买东西。

“粟米种子有吗?”

“售罄了,后继的种子,还要等十日。”

一粮铺外,挤了不少衣衫褴褛之人,看样子是从蓟州,一路找问过来的。

“有的,诸位明日再来。”刘宛筠走上前去,对买种子的人说道。

“真的?”她话音一出,众人纷纷围了过来:“不知官家卖的种子要多少钱?小人一介流民,手头只有一吊钱,若是……”

刘宛筠笑着客气道:“勿要担心,种子统一按五钱一升。”

“哇!太好了!”

“十亩地要二十升种子,买完种子,还能剩下九百钱!太好了!”

“官家没在说笑吧?当真只要五钱一升?”一妇人抱着幼童,满脸仍是忧虑。

一升相当于现代的三斤,五钱,差不多等于买个秩序、买个流民安心。

半信半疑也是正常。

“当真,若是怕夜长梦多,诸位在此稍事等候,我这就派人去调集粮种来。”

“好啊好啊!”

刘宛筠吩咐府兵,派马车押运小米种子过来。

不多时,马车一辆辆到,围堵着买种子的人,却仍不见少,反倒越来越多。

刘宛筠留下府兵在这收钱卖粮种,自己则前往,建于旧街街口的铸钱监。

将铸钱监设立于此,方便周围百姓,兑换黄金或通宝钱。

也可典当私物换钱,布匹典籍,鞋衣带饰,均可典当。

大唐用的通宝铜钱,实则很不方便,因为过于笨重,一吊钱就是一千钱、一千枚通宝。

一贯钱,就是一万钱,等价于一两黄金。

一贯钱活生生重达五、六十斤。

如今铸钱监早已投入使用,百姓来往的不多,但至少说明,经济算是初步稳定了。

李祺风风火火、大摇大摆地从儒州,满载而归时。

得知刘宛筠竟把她劫来的小米,当种子卖光了。

辛辛苦苦两千石,只卖得了十万贯低价。

她惊的下巴打颤。

不过一通细算,两千石,只够两万农户,播种约十万亩田。

这回又劫来了五千石,也只够再卖给五万农户当种子。

这还没算口粮,缺口仍很大。

她只得着急火燎的带着影卫,计划去劫下一处刺史府。

刘宛筠征了间商肆,挂上粮铺牌匾,安排一校尉,带麾下将士负责在此经营后,便折返军营。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诸葛连弩。

拆分、重组、仿制,刘宛筠如此反反复复,花了一个月时间。

仍未能完美复刻原弩的巨大威力。

组装试错已确认零部件尺寸分毫不差,可试用时,要么零部件崩散,要么威力打折。

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究竟,是哪里还有差错。

无奈,只能考虑术业有专攻——找些木匠问问。

“官家,您这个,是相思木做的,而这个,却是榆木,虽说都是紫檀色,可硬度相去甚远呐。”

“相思木极其坚硬,刀斧难劈,而榆木……呵呵。”

来到正在打磨木材的木匠旁,开腔一问,木匠便说出了关键。

原来是硬度相差太大。

榆木不够硬,承载巨大作用力时,相互会起弹性,从而损失相当大的作用力,自然崩散、威力打折。

恍然明白根本原因后,刘宛筠追问道:“相思木?请问师傅这相思木,哪里可得?”

木匠惋惜般摇头道:“除非官家有船,远洋到传说中的麦罗埃王国,只有那里才有。”

“非洲?我去。”刘宛筠心头失落。

刘家倒是有百余艘舰船,可一来一回一两年,她没那个时间。

“非洲?哈哈,对对对,黑粥。”木匠笑着道:“诶,不过,若是官家执意要用相思木,小的倒是有个想法。”

刘宛筠眼前一亮:“师傅不妨直言。”

“小的是新罗国过来务工的,新罗国境内,遍布着铁桦树,铁桦树的硬度,与相思木不相上下。”

“因铁桦树甚至比铁还硬,新罗几乎没人用这种木材。”

“若官家要的是硬度、而非紫檀色泽,这铁桦树,倒是合适。”

“新罗啊……”刘宛筠喃喃:“大唐没有吗?”

“大唐只有白桦、黑桦,其硬度还不如榆木呢。”

沉吟片刻,刘宛筠道谢后,捏着连弩的零部件,边思考边走。

“嗯?蓟州不是容留了一堆新罗人么?或许他们有?”

她灵光一闪,即刻策马,朝蓟州飞奔。

来到「贷款」购田的新罗流民安置片区,刘宛筠一路打听,谁家有铁桦木。

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所谓天无绝人之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