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味的风和你+番外(137)

作者:陆桐

一轮复习是唯一一次全方位的知识复习,老师们会加快教学进度,把过去花了一年半时间才教授完毕的知识在短短几个月内全面复盘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前期疏于学业的学生有了重新捡起的机会,某几块知识领域没吃透的学生也有了成熟掌握的条件。

因而,一轮复习也是最容易出黑马的时期,基本上能冒尖的都会在这段时间里冒出来,学生的学业排名也会在一轮复习结束后基本定形。

对于陶抒苒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处在于,由于有了姜寒栖的小灶在,一轮复习里,她的提升空间其实要比其他同学小了很多,考试时,中上游学生的分数咬得死死地,她稍有不慎,排名就会往下掉好几个。

好处则是,比起其他学生的多门功课齐头并进,陶抒苒的学业要轻松了不少,毕竟她严格算起来已经在姜寒栖的指导下结束了二轮复习,进入了最终的刷题冲刺阶段,做题效率和正确率的提升有助于她先人一步多刷点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能停下忙碌的脚步了,毕竟,新的挑战已经来临了。

虽然距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报名还有一段时间,但姜寒栖从一开始就是冲着最高奖项去的,自然需要早早做好准备。

因而,她在寒假的时候就已经在挑选课题方向了。

最初,她考虑的方向在于化学。

陶抒苒本身就学了半年的化学竞赛,不论是教材还是习题里,都有不少可以直接参考的案例。

只要挑选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物质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且在最终得出创新性结果,拿到奖项并不算困难。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样太普通,也太缺少锻炼了一点,想要做到最好,止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

幸运的是,临江寺那天的聊天给了她一个灵感——

她们可以从古建筑入手,选择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解。

这样一来,最终呈现的结果可以被提升至人文、科技、创新的三层高度,达到一个最优解。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课题研究中,还可以让苒苒提前了解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她对日后的择业做出恰当的判断。

在确定了方向后,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就变成了图书馆的研学时间。

与姜寒栖的猜想差不多,陶抒苒的兴趣点在于古建筑的保护与新旧融合方面。

在撇去材质这一早已被淘汰的特征后,结构就成了最优的选择。

申城的古建筑群不在少数,陶抒苒一开始还想着借着实地考察的名头,和姜寒栖多逛几个景点,结果第二天姜寒栖就把相关资料整合完毕给了她。

“……”

梦想破灭的陶抒苒只能委屈巴巴地翻起了那一大叠资料。

经过了一周的商讨,结合学科知识、历史意义和课题难度,她们最终将主题定为了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

周六下午,陶抒苒下了化学竞赛课就匆匆赶了回家。

她课间开小差的时候突然就想通了一个困扰她许久的难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验证可行性。

结果,她一打开自己房间的门,就看到爸爸坐在她的位置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囡囡!”胡教授刚好写完一段分析,就听到陶抒苒开门进来的声音,他回过头来,喜形于色,“我看到你桌上有道力学题目啊,是不是做了好久做不出来?来来来,爸爸给你讲。”

“你怎么乱翻我东西啊。”陶抒苒鼓了鼓嘴,握着门把的手不自觉收紧了。

胡教授嘿嘿一笑,选择了跳过这个问题:“我书房里有几本书没了,找来找去才发现在你这里。你们已经学到剪切弹簧和拉压弹簧的概念了吗?这题其实很简单滴,听爸爸给你讲哈……”

“停!”陶抒苒连忙制止,“先别说!我差一点就能做出来了,你这样会打乱我的思路的。”

“你是说你桌上那堆废纸啊?我看了,不行的囡囡,思路错了……”胡教授还想继续讲,被陶抒苒无情地推出了房间。

她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不让她的二外学德语了,想象一下,她好为人师的老爸,操着一口破烂不堪的德语来倾情教学的样子,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陶抒苒在桌前坐下,把桌面上被翻得乱七八糟的草稿纸整理好,然后抽出了新的一张开始重新画辅助线。

手边就摆着她从爸爸的书柜里“偷”来的相关用书,时不时就需要去翻阅一下。

一个小时后,她撸掉了不知道几根毛,总算赶在晚饭开饭前把这个简化斗拱给分析了出来,兴致勃勃地拿着纸去找爸爸看。

胡教授这个人就是个学术痴,他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那些积极上进、一心钻研的学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