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347)

作者:江明空

害就害在重福人马混杂,沿途还不停吆喝,队伍行的太慢。一位出门办事的侍御史[R6] 撞见大军,赶紧掉转马头快马加鞭往屯营冲去。刚到那里,他召集将士,向他们说明了情况——谯王重福无故入都,犯上叛乱。他本是戴罪之身,没有继承权,希望士兵不要被他蛊惑。再者,军队若能趁机坚守立功,不愁往后荣华富贵。

一番话下来,很快稳定了军心。这位侍御史是个良才,头脑清晰。出了屯营,赶紧找皇城使关闭城门,严加防守,万万不能叫叛军入内城。这当口,重福的大军也赶到了。他在底下“深明大义”又说了一通,无奈屯营士兵早有预料,只顾着往下放箭,丝毫不理会他的策反。拿不到屯营的兵,重福只好临阵更改计划,强攻皇城。不料皇城此时大门紧闭,更是难啃。他心下焦急,命人火烧城门。还没点着柴草,洛州长史调的兵来了,从背后猛攻。这一下腹背受敌,彻底没辙,只有夺路而逃。很快,在军士的拉网式搜捕下,重福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前前后后不过十几日,便落下帷幕。李旦下令,将重福尸体寸寸斩断,以示惩戒。他将废帝重茂发配到更远的边疆,派人羁押起来,两个最大的威胁便有了着落。看来这件事,也到此为止了。

心腹大患已然解决,李旦又任用名臣姚宋,重振选官。一时间朝廷风清气正,时人以为有贞观永徽之风。

大唐步入正轨了,他这样想。他儿子李隆基也是如此。

他们都不曾想到,叛乱虽然很快平定,却像引燃了一根导火线。从前追随婉儿的学士门生,本就对李隆基杀人多有不满。她死后,看似个个默不作声,却都是忍耐着,维持爆发前的平静。重福打出“滥杀忠臣”的旗号,如同压上去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坐不住了,他们焦灼着,慢慢站起来了。

以臣下微薄之力,对抗皇帝与太子,无异于以卵击石。这些人有默契似的,聚集在昭容别院之中——那是为婉儿停灵的地方,素白的绢带飘扬着,中央是樯木棺板,纹若槟榔,味若檀麝[R7] 。数月前,他们七嘴八舌又众口一词,喊着“昭容乃真国士”的所在,便是于此。

皇家没有为婉儿正名,更未承认错杀的失误。最最要紧的一点,是未给诏葬的礼遇,连带着配套的卤簿、监临、赙赠、手力,全都一无所有。这种态度过分模糊了,似乎一半默认,婉儿就是该杀的逆臣。

他们静静站在那里,累了就坐下等着,不吃不喝,请求太平公主为她主持公道。

他们的诉求很多,除了礼葬,尤其是太子李隆基,一定要他出面罪己,担负起错杀忠臣的罪过。不为名不为权力,也非夤缘攀附,院中士人无畏的神情,与曾经毫无二致。太平站在这里,望着满院的人,初秋的太阳还有些许余威。他们静静看着她。

我不是没想过全身而退,可惜,出不去了。

记起遗信里的话语,她真真切切体会到彼时的心境。众人都在盼着婉儿做救世的王,正如现在要求自己做正义的审判官。出不去了。

“诸位莫急,复位昭容与礼葬的事,我已与陛下说过,中书也批下了。朝廷承认上官昭容归心李唐——”

“太子该出面请罪!”下边有人喊。

“朝廷只复昭容,赙赠一点都无,怎能如此敷衍!”

“分明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抹杀昭容的功劳!”

太平做了个压下的手势,众人声音不自觉低下去,仰头望着她。她面色很冷,没有分毫慌乱,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诸位的心境我明白,本殿向来敬慕昭容,又何尝不想如此。如今停灵不久,墓葬才修一半,时间还长。诸位请放心,我为她主持丧礼,该有的,都会争取来。”

底下嘀咕一会儿,多数人还是不肯走。在他们眼中,太平是政变主谋,更是太子亲姑姑,要为自己遮丑的。如今这样说,不过想把他们搪塞过去罢了。士子们在院中静坐,轮番过来请愿,弄得她更吃睡不好。

此时接到朝廷文书:有司已定,上官昭容于八月二十四日下葬洪渎原。

她一个激灵,八月二十四日?也就剩七八天的时间,墓中的壁画都没弄好,墓志修订未完,更不要说定制的陶俑。她抓着文书直奔宫城,不说兴师问罪,至少得讨个说法。在前殿,无意撞见李隆基。那人双眼瞟了下她,看着那一袭花纹都无的素衣,轻轻哼了一声:“哟,守寡呢?”

“太子,你别欺人太甚。”她咬牙切齿。

我一让再让,默许你做了太子,你倒好,如今这样阴我。我告诉你李隆基,其他的事,我都可以退,只有这一点,我坚决不能让步。八月二十四日,你想让我怎么办?就这样草草埋下去?你让我拿什么去糊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