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的丞相攻略+番外(88)
谢百龄肃穆道:“有劳殿下操心,我自会解决。”
第二天,谢百龄在马上绑了一根扁担,悠哉悠哉去上班。
三郎和范九一起喝酒,看到谢百龄的扁担,范九彻底服了,趴在桌面上,“真是艺高人胆大。”
“你也承认他厉害?”
“可不是,很有太师昔年风范,天不怕地不怕,上骂皇帝下打朝臣。”
三郎若有所思,“阿娘要我找机会教训他,该怎么教训?”
范九瞪大双眼,怎么陛下也做这种事?要用谢百龄,却对他不满,难不成,是他手里有什么把柄威胁陛下?
大明宫前,一个人出来冲出来拦住谢百龄,吓得他拿起那根扁担重重击了一下。
击中了背部,那人险些吐出血来,扯住谢百龄悬空的脚就要把他拖下马,谢百龄再次用扁担重打几下,那人被拍晕了过去,滑在地上。
谢百龄下马,正了脸一看。
“……”
吴文宾。
曾经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被扁担拍晕了。
毕竟是自己干的,谢侍郎好心把他送去医馆,果不其然上班迟了。到了户部,有人趁机开始酸了,“果然一朝得势就张狂。”
谢百龄当做听不见,秦姝亲自指派来的官员,户部尚书都管不着他。
新报进来的账没看多久,女皇宣诏,谢百龄只好放下事情去应付秦姝。
秦姝扔给他一纸调令,“国库清查过半,卿可回归大理寺。”
谢百龄眼皮一跳,知道还有后文,等着她继续说。
秦姝说:“户部无人可替,先请卿兼任两职。”
谢百龄:“……”那能发双倍俸禄吗?
“请问陛下,臣所奏请封地之事?”
秦姝身体往后靠,“我在位一日,漠北不可动。”
太子日后也不大可能动亲弟弟,漠北起码能再留两三代。谢百龄也赞同不轻动漠北,“需说服高公。”
“我来办,削藩一事当朝商议。”
正说着话,赵嘉敏急匆匆进来,喘着粗气说:“陛下,太师今晨亡故。”
秦姝眼睫微颤,不过须臾缓了下来,阖眸:“知道了。”
“报礼部商谈葬仪。”她又对谢百龄说:“先去吧。”
赵嘉敏稍后补充,“年初太师在私塾里摔了一跤,身体大不如前了,就由几位门生代为授课,天刚亮私塾的小徒进宫报丧,刚巧被我碰见了。”
秦姝起身,打算出宫去私塾看看。
中途赶来的钟婉坐上了秦姝的车,一坐好就解释:“我不是要偷懒,毕竟是长辈,我没有不去的道理。”
秦姝:“我知道。”
安太师办了七年的书塾,比一般的私塾要大很多,年纪小的学生依次送回家,大一点的在偏房守灵。入棺后安太师灵柩停放厅堂,随后安雅赶到。
安雅感受到气氛压抑,不似往日出门时活泼,钟婉压着她到太师灵前,“最后看祖父一眼。”
乖巧祭拜上香后,安雅去一边看着大人们忙活,赵嘉敏问安太师的弟子,“这书塾如何打算?”
弟子说:“老师去的突然,没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是关停还是继续办着,我们不好做主,这是老师私产,可老师又无后人。”
赵嘉敏:“谁说无后?公主不是姓安吗?”
秦姝听了之后,默默看了眼安雅,又默默转回头去,“继续办着吧,太师最后几年都在忙这个,想必是不愿意心血付诸东流的。”
弟子为难:“可书塾无人掌管,我等又才疏学浅……”
赵嘉敏挠头,“安氏私产当归公主所有,这书塾又不好折算……不如国库出这笔本金交于公主妆匣,把书塾收为国有?”
钟婉:“可行。再选官员打理,不愁书塾荒芜。”
在安乐道灵前商量他的遗产怎么分配,终归不太好,只藏在肚子里,回议政堂再说。
走之前,秦姝到棺木前,伸手扶棺,悄声道:“安叔,走好。”
钟婉还在想,这书塾归国后可以办大,创个书院,和国子监一样,卒然看见秦姝发呆。
“陛下,太师走前也没受什么苦,是喜丧。”
秦姝轻轻晃着脑袋,“大约已经在地下和阿爹相会了。”
“对啊。”
“还能继续给阿爹做枪手。”
钟婉:“……”这剧本怎的有些熟悉?对了,秦姝小时候不是也让安逸群代写功课来着。
秦姝撑着额头说:“金陵城着火那夜是阿娘把烂醉的阿爹和太师救出火场的,太师见人就骂,唯独敬重阿娘。”
钟婉讶然,还有这段渊源。
“太师心疼阿弟,想必有此原因。”
到了现在,钟婉还是不敢问小皇子怎么没的,想了下,决定先转移注意力:“太师是迂腐,半生传学,著作无数,也功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