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番外(16)
除了妙瞳对他没有那种喜欢外,也完全对他没有其他的偏见。
可现在,妙瞳满脑子只想摆脱掉丁世平,这个人站在自己面前,说着让人脸红的话,妙瞳实在被他扰的心乱。
“是,我就是觉得你家成分不好才不理你,你以后别来烦我好吗,我不喜欢你这个人,请你离我远点。”
李妙瞳快速地说完话,心虚地只看了丁世平一眼,就赶紧收回视线。
一阵热风吹过,杨树上那零星的叶子随着风缓缓摆动。身旁玉米地里,玉米叶子互相碰撞着,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
丁世平好久都没再说话,久到李妙瞳以为他已经离开了。
妙瞳微微抬起眼,她看到一边的丁世平正狠狠地盯着她,他双手握着拳,脖子、脸都憋的通红,两个鼻孔一下下地张了又缩。可细细看去,那凶狠的目光里却依稀泛着泪。
那个眼神吓得妙瞳稍微张了张嘴,可话已经说了出去,妙瞳已经不知道再能和他说些什么了。
丁世平没做任何纠缠,他又默默站了会,便静静地转身离开了。
那双破板鞋踩着晒得发烫的地面,脚步看起来毫无生气。
后来,妙瞳和陈汐一起下学的时候,又有两三次在路上碰见过丁世平。
妙瞳心里慌张地快步走过,经过他身边的时候,妙瞳偷偷瞄了一眼,却看到他面无表情,甚至是,面如死灰。
再之后就没什么交集了,路上也碰不到,村里也看不到,甚至在学校里这个人都很少出现在妙瞳的视线里,仿佛一下子就消失了,神奇的很。
第八章
课堂上,脸色黑黄的吕成生在墨汁涂染的黑木板上写下“南风歌”三个字,黑木板因为用了太久,一些地方的墨已经掉了,露出下面细碎的木板屑。
“大家跟我读——南风歌。”
“南~风~歌~~”班里的孩子们零零散散地跟念着,有的拖了很长的音,有的则趴在桌上闭着嘴发着呆。
“好,下面我给大家读一遍。
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吕成生读完这首很短的上古歌谣,看着下面坐得东倒西歪的孩子,眉头都没皱一下,又继续看书本。
他已经习惯了这形色各异的学生,这个年头,能送孩子来读书的,就已经是与时代有着不同的态度。
听说城里头的学校早就不上课了,老师有的被安了什么样的名状,被抓了去;还有的干脆搞起了运动,做了最为“正确”的选择。
城里学校的黑板都被hong卫兵砸得粉碎,桌椅板凳都被抢了去,还有的直接在操场上烧成了灰。
吕成生如今还能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小镇上给学生们讲课,已经是他作为一名教师最幸运的事了。
他再抬了下眼,看着靠窗边,坐得直挺挺的陈汐和李妙瞳,心里还是有些许欣慰的。
陈汐他是知道的,城里来的孩子,妈妈是老师,虽然是小学老师,但是方老师水平高的很。他在这里教方老师的女儿,实在是不敢当。
而旁边那个女孩……吕成生往教室环视了一下,整个教室里,只有三个女孩。
李妙瞳是吕成生见过的最聪明的女孩,不但学习认真,接受能力快,她对很多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可能不像男孩那样会主动去表达,这或许是家庭的原因,但是只要让她说出来的,往往都比同龄的孩子理解要更深刻,想得会更多。
此时,两个女孩并排坐着,陈汐和以往一样认真地听着,可李妙瞳却不像往常那么专注,她低垂着脑袋,眼神有些飘忽。
吕成生咳了一声,咳嗽声迅速吸引了李妙瞳的注意,她挺了挺背,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
吕成生满意地弯了下嘴,转过身往黑板的方向走。
“这首《南风歌》是一首上古歌谣,相传为虞舜时歌唱运城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歌谣是借舜帝的口吻,抒发了先民们,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
吕成生摇着脑袋,读着他写在教案上的这些话。
这是他十分喜欢的一首诗,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但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辞达而意显,声曼而情婉。
每当吕成生读到优美的诗词,他便会翻找手里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去研究,去理解这些简单词语中的含义,然后陶醉在其中。
他继续着自己的授课。
“先民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反映了人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这就像我们的农民靠天吃饭一样。后世的儒家诗评家解释说,‘南风’具有比兴之意,并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历代诗人也常以‘南风’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而我认为,在封建社会结束后,在现在的中国,‘南风’就好比当下的好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下,人民可以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祖国会繁荣昌盛。虽然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很大差距,但是总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