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三种绝色(21)
直面问题,是医患双方最好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
*
“还很年轻啊。”
病人和家属离开后,鹿饮溪看着病人的肺部CT惋惜。
“28岁。”简清低头抿了一口咖啡。
“几期了?”
“IV期。”
鹿饮溪垂下眼帘。
28岁,只比她年长了3岁,人生大好年华,这个年纪就直面死亡,谁会不想挣扎求生?
简清看了鹿饮溪一眼,往她怀里塞了一本《肿瘤学概论》:“待会跟我去上课。”
她下午4点要给学生上两节理论课。
鹿饮溪从沉重的情绪中抽开身,问:“我去做什么?”
上课还需要专门一个人给你端茶倒水伺候?
简清:“听课。”
*
北风呼啸。
江州大学临床医学部,与附属医院仅一墙之隔,医生脱下白大褂就能往教学楼赶。
走在校园里,鹿饮溪像被父母逼着上学的熊孩子,迎着北风,一步一步,走得很不情愿。
校园已被冬雪覆盖,鹿饮溪驻足在一丛绿植前,伸手捏树叶子,轻轻一折,揭出一片脉络清晰的冰叶子。
小时候,乡下的冬天,她经常揭树叶上面凝结的冰片,还会含进嘴里吃,一口一口嚼得嘎嘣脆。
想起童年回忆,沉重的心情舒缓了几分,鹿饮溪捏着冰叶子,看向前面那个高挑的背影。
她是不是怕自己继续在肿瘤科待下去心情会压抑,才把自己喊出来的?
这么一想,心情万分柔软。
鹿饮溪追上前,拉住简清的衣角:“简老师,送你一片叶子。”
简清接过晶莹剔透的冰叶子:“再这样慢悠悠走,我就要被医教科抓迟到了。”
“咳,迟到5分钟是不是算教学事故?只要不是被主任抓到,被医教科其他老师抓到还是可以说说情的吧?”
医院医教科的老师很多是临床退居二线的医生,不从医了,但又不想离开医疗行业,所以转了行政。
从临床走过来,自然知道医生有多忙碌,偶尔抓到一两次迟到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且来给学生上课的多是副主任、主任医师级别的医生,卖个人情有利无弊,指不定哪天亲朋好友求医看病时就需要这份人情关系了。
简清避过这个问题,指尖在冰叶子上敲了两下,反问鹿饮溪:“你对医院、医学院很了解,是不是学过医、在医院待过?”
冷淡而又笃定的口吻,惊得鹿饮溪瞬间收了所有柔软的心思。
第10章 精神科
*
“我学表演的,怎么可能学过医?不过我的父母都是医生,我在医院家属楼长大,逛医院就像逛自家后花园一样。”
依旧是半真半假的解释。
鹿饮溪庆幸自己是一名演员,演技、临场反应都比普通人要好一些。
“哪个科的?”
“爸爸以前是肿瘤内科的,妈妈在心胸外科。”
简清淡淡挑眉:“以前?”
她总是这般敏锐,能抓住好多细节。
鹿饮溪平静道:“我爸在我5岁的时候牺牲在岗位上,我外婆和我妈把我拉扯大的。”
语气不带半点哀伤。
哀伤早已被时间冲淡,衍生不出多余的情绪。
简清点了点头,继续问:“怎么没学医?”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鹿饮溪拿套话搪塞。
“有父母铺路,会好些。”
“应该吧,医二代嘛,身边的医疗资源会多一些。”鹿饮溪回答得含糊。
路确实会好走很多。
被父母所在的医学院录取后,鹿饮溪可以到医院见习,各个科室随便挑,科里的主任、护士长几乎都认得她,会看在父母的面上照顾她。
有的实习生连手术台都还没摸到,她被主任亲自带教一个星期后,直接送进了手术室观摩。
课堂上有什么不会的,下了课她可以直接回家属楼,敲主任的门请教。
手术依赖团队协作,她是左撇子,下意识会使用左手,操作起来多少有些不方便,所以她早早放弃了外科,选定了内科系统作为职业发展方向。
她对医疗系统极其熟稔,每一步都走在同龄人前面,绩点,导师,科研,职业规划……每一步都完美无缺。
如果不是大二暑假那件事,如今的简清,几乎就是未来的她。
鹿饮溪停下回忆,问简清:“你呢,为什么学医,为什么选肿瘤?”
简清淡道:“学医稳定,肿瘤科钱还行,医患纠纷少,容易发论文。”
一言引得鹿饮溪失笑。
没有高大上的理想信念,没有救死扶伤的情怀,俗气的回答,也是多数医生最真实的想法。
恶性肿瘤(癌症),在民间的称谓是“绝症”。
踏进肿瘤科病房的患者、家属,对疾病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不会苛责什么,甚至会把医生当救命稻草牢牢抓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