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番外(197)

作者:于欢

王瑾晨低着头,“我知道,”旋即站起拱手道:“多有叨扰,还请先生海涵。”

“这样吧,我过两日亲自登门替令正把脉,再写副方子帮助调养如何?”

“多谢先生。”

-----------------------------------

“驾。”马车从城北向南离去,归家之路似乎比以往要更漫长,王瑾晨捏着自己的双手,只觉得难受至极。

“吁。”车夫将马车稳停在王宅大门前。

王瑾晨从车上焦急的跳下,望着马车旁等候她归家的人皱眉道:“怎么出来了,屋外风这么大。”

“平日这个时辰你已经归家了,这个多了半个时辰之久,妾放心不下。”

“有时候凤阁会有些琐事,又或是圣人召见,不过今日我去了一趟韦慈藏的家中,”王瑾晨一边说着一边将人搀扶回宅,“他答应过几日来视诊。”

“都是妾...”

“拖累的话就不用再说了,我不兴听这个,反而会让我越发愧疚。”

“好,不说。”

守门的婢女将房门推开,王瑾晨将人扶进内,李锦开口道:“白日阿娘来信说已经平安抵达了越州,让你放心。”

王瑾晨握住李锦伸向她腰间的手,扶着人坐下道:“我自己来,你歇会儿吧。”

李锦安坐下望着更衣的王瑾晨,“三月寒食节与上巳日要回越州么?”

王瑾晨将绯色的外袍脱下换上便服,瞧了一眼李锦,李锦意识到后连忙添道:“你若担心妾的身子,可以自己回去的...”

“我随你去泰山家吧,上巳日,不回越州了,父亲大抵也不希望我回去。”

父亲两个字在王瑾晨嘴里显得极为生冷,李锦没有过多问话,只是静静聆听着,“妾都听夫君的。”

第90章 收复安西

天授二年四月,天象出现日食,群臣上表,前唐崇道,女皇遂升佛教于道教之上,使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又亲迎禅师入京上殿,大兴土木修建寺庙,使佛教风靡于世。

——修文坊——

李锦将一碗消暑的汤端到书房,轻轻放在王瑾晨的桌案上,盯着全神贯注的人问道:“今日不朝,也不当值,休务也要进宫去吗?”

王瑾晨将笔搁下,抬头瞧了瞧静站在桌前的妇人,自张文仲来瞧过换了方子后,李锦看上去气色好了不少,“闲下来我才想起去年在陇右答应唐都督的事。”

“唐都督?”

王瑾晨点头,“唐休璟,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征战,本是一介儒生,却拼死守护安西,想要的不过也只是安西能够重回中原。”

“文臣干预边疆事宜是否不太好?”李锦提醒道。

“是不太好,但总要有人去提吧,疆域之事只大不小,战争带来的是灾难,但强敌环伺,若一味退缩那才是毁灭,这个世间非一国存于,所以战争是避免不了的,战是为了不战。”王瑾晨将写好的奏疏卷起塞入袖子内。

“先把这个喝了吧,日食过后又是大雨,又热又潮的。”李锦将汤递到她的手中。

王瑾晨伸手接过,温柔的笑道:“好。”

--------------------------------------

——太初宫——

负责铸造的有司官员与数十吏员抬着一口巨大的铜钟走在殿院之中,旁侧还有往来的朱紫官员。

皇帝每日于殿内接见台省及六部的大臣,望着奏疏上慷慨激昂的陈述,女皇镇定的脸色上表现出了些许质疑,“唐休璟如何能够保证朕出兵就一定能够收回安西四镇?”

“民心所向,安西经过多年汉化,其百姓大多都为汉人,殿下登基已有二载,国泰民安,安西四镇众望所归,与番争夺数年,不进则退,诸国环伺,大国岂有退却之理,请圣人思虑臣的所谏。”

“战争非儿戏,军队乃国家的元气,不可轻易动之,不过卿所言,朕会考量的,”皇帝侧在龙椅上,“朕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国家的任何一片疆土,比外患更难的是内忧,君王一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那能够兼顾呢。”

“启禀圣人。”高延福走入殿内叉手道:“将作监奉旨铸造的铜钟已经做好了。”

“呈上来。”

数十人抬着一口比人还要高许多的大钟进入大殿,王瑾晨端着笏板回过头,望着铜钟上的雕刻,钟作为礼乐,是皇权及身份的象征,遂转身朝皇帝拱手道:“愿陛下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女皇瞧了一眼刻着凤凰与铭文的铜钟,吩咐道:“置于北阙吧,将原来用于报时的铜钟换下。”

“喏。”将作监官员领命后将大钟从殿内抬走。

“适才卿说什么来着?”女皇回过神,心情似乎不错,“是关于安西四镇收复的事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