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东风入梦来+番外(202)
顾子湛低头想了想,看向太子,郑重说道:“其实,阿兄,我想做的,远不止这些。”
“我想要日后的大昭,有女子为兵为将,亦可有女子为官为相。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有女子的身影。”
太子挑眉,“为何?”
顾子湛在这夏日中,迎着暖风而立。她面对太子,侃侃言道:“因为无论男女,本身便应当平等视之。世人皆道弱女子,可凰涅军中的女子,征战沙场、驱逐外侮,论军功胜过众多儿郎,且问问军中诸人,谁敢真说一个弱字呢?”
“再者说,为官者多是进士出身,寒窗十年,学富五车。但若论学识,难道当真是女子天生比不过男儿吗?绝非如此,只不过是世间女子,多被束缚,无法读书上进,自然便被埋没。说起来,殿下当也清楚,澜儿的学问见识,便是状元,也未必能比过。”
她见太子正皱眉沉思,想了想,又补上几句。“古语便有,君如舟,万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天子为万民之主,便当为万民做主。而这天下万民,绝非只有男子。贤明者,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断没有为着些仅思自身得失的狭隘小人,就舍弃珍宝,令明珠蒙尘。”
“再者说来,我大昭门阀世家根深蒂固,许多寒门进士及第后,不思效忠天子,竟也去攀附那些世家大族,指望成就自身。对于这一点,除了开化礼教、拆门立户之外,广招女子出仕也可成为一记奇招。”
“只有令他们彼此之间都心存芥蒂,为君者,才更好从中掌控。”
果然,到这里,太子的眼中,终于露出恍然大悟的光芒。
而顾子湛心中,却涌上了无尽的悲凉。开明仁善如太子者,也毕竟是从小读着经纶典籍、学着帝王术长大的。在这个时代里,她无法用人生而平等的现代思维去说服别人,也只能借助这些对权势和人心的揣度,去引导出更深的揣度。
但无论如何,当这一件事真正开始被推行,产生的结果,才是她真正想要看到的。
**********
在戎族传出奇多被忽然“死而复生”的大王子呼日都杀死的消息后,大昭的军队正式启程,班师回朝。
距离太子代天子亲征已过去月余,如今已是五月下旬,夏天来了。
然而,就在他们启程的两天后,忽然从京中传来了一道圣旨。
宗室子顾澈,脱逃罪责、欺君罔上,着令速速将其押解回京!
第九十章 遇先声夺人,计反害其身
在听前来宣旨的传旨太监念完天顺帝这封下令即刻押解顾子湛入京的圣旨后,同一时间, 另有两道圣旨, 分别交到了太子与廉适之手上。
这两封圣旨皆是斥责, 但在态度上,却有了明显的区分。给太子的那封还好些,到底留了几分情面, 只责怪他识人不明、妇人之仁、有失公允,下令将义军就地解散。而对廉适之的这一封,则要措辞严厉的多。
帝对廉适之,斥贪功冒进、驭下不利, 致使皇太子被反贼围困,境况凶险;斥克敌无方、错失战机,致使大昭将士损失惨重,伤亡多于敌军;斥昏聩不查、大意轻敌, 致使数万反贼混入军中, 几乎酿成大祸;斥好大喜功、劳民伤财,随意招揽义军入营, 不记前车之鉴, 擅开私募兵勇先河。
拿到这两封圣旨, 太子见到给廉适之的那封后, 忍不住无奈苦笑。廉老将军到底是受他连累。天顺帝对廉适之的斥责,说到底,每一句都是在教训太子,毕竟谁也清楚, 无论功过,太子才是真正应负责之人,廉适之不过是代他受过。
传旨太监是大内总管太监李若愚的干儿子李廉英,在太子幼时曾做过一段时间他的随伴太监,后来太子正式拜了太傅读书后,才回去天顺帝跟前当差。故而李廉英向来与东宫上下走得近,对待太子更是恭敬而不失亲密。传完旨后,李廉英让左右先退下,见太子没有避讳廉适之的样子,他也不再多话,向太子与廉适之分别行了礼,李廉英开门见山道:“殿下、廉老将军,陛下这回,是真的动怒了。怕是对廉家和楚家,都一并气恼上了。”
手向外面指了指,李廉英苦笑道:“这不,护送奴才来传旨的,可是那位裴恭、裴将军。”
廉适之诧异,与太子对视一眼,问道:“这裴恭先前不是因得罪福王殿下,已被陛下罢黜了吗?”
太子却微微一笑,“在陛下看来,他得罪的不是福王叔祖,而是孤的楚家表妹。”
话到这里,太子抬眼向廉适之看去。廉适之在心中稍一回想,便记起那事的前因后果,算起来,这其中还与自己这廉家有些关系。当时廉永安被太子私自以东宫令调回京城,为的正是如今已死而复生的宁陵郡王之子,顾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