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暧昧(GL)+番外(94)

作者:讨酒的叫花子

过去的路上,杨叔忽而说:“年轻人出去闯闯挺好的,走南走北,多看看外边不一样的世界。”

青禾静默地坐在后面,一会儿,轻声问:“杨叔,她怎么样了?”

杨叔没正面回答,只是说:“有时间就多回来,吃顿饭,还是歇一晚,都可以。想回来了,提前给叔打个电话,我来接你。”

青禾一时无言,找不出回应的话语,喉咙里像是被堵住了。

杨叔一直看着前方的路,有的话点到即止。

南城的八月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连日高温,几乎无雨,路边的绿植都被晒焉巴了,树叶微微蜷缩,地面热烫。

慢速火车连着赶了两场演出,最后一站是B市,前去嘉成公司。

青禾犹豫不决,但到底还是没有联系齐瑞安,决定先到嘉成这边试试。

乐队签约并不是简单拍拍板就能成的,流程还是比较复杂,双方谈条件就是一场拉锯战,合则成不合则散。三人商议过,不是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先看看对方能给什么利处。

嘉成公司挺上道,派来的代表为人不错,温和会说话,大家一见面就把大致的条件摊开了谈。嘉成那边的意思是商演和其它分成可以让步,会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慢速火车开拓自己的路子,给予出唱片和宣传等支持,但让利的前提是必须签全约,1+n模式,乐队得听公司的安排,走偶像乐队路线。

所谓1+n签约模式,1是指一年的磨合期,在这一年里,公司要综合考量乐队的实力,乐队也可以反过来选择公司,磨合不成就作罢,没问题就续签n年合约。N年,一般是五年。也就是说,假使顺利的话,前后加起来共六年。

至于全约,其实就是一系列隐性条件,包括版权归属等问题。

这些条款比较霸道,明晃晃在压榨乐手,但全靠同行衬托,嘉成给出的分成等还是比霓虹要好很多,算得上良心甲方了。

青禾是乐队里做主的那个,谈判桌上,她没立马就定下来,而是委婉提了嘴独立运作。

乐队独立运作和签全约的区别很大,前者只是商演等方面合作,乐队本身掌握主动权,后者是公司全权包揽,乐队不能自己做主。

前些年青禾坚决不跟霓虹签约,归根到底就是不愿意签全约,不想连最基本的选择权都没有,这回她还是抱着这种想法,担心嘉成会过于商业化。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近些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大众爱流行,唱片公司为了迎合市场,往往会让乐队摒弃原来的风格,脱离摇滚,媚和听众的口味,一首曲子几个和弦,配上烂俗的歌词和流水线产出旋律,曲风由精到简,用愈发口水化的歌去慰藉大众所谓的“精神灵魂”。

九十年代是中国摇滚的黄金时代,零几年那会儿不少出色的摇滚乐队被发掘出来,但可惜未曾有一支乐队能在摇滚路上走远,要么解散,要么改变路子唱流行,没有别的选择。

嘉成公司派来的代表本职就是音乐经纪人,对方浸淫音乐市场多年,哪会摸不准青禾的想法,一听就懂。但这人没立马否决,也没同意,而是一脸和善地说:“你们的顾虑我都明白,我呢,以前也是乐队里出来的,经历过那么多了,反正也都能理解这些,你们再考虑考虑,不急,慢慢来嘛。”

言下之意是不让步,没得商量。

嘉成不可能为了一个才成立没几年的乐队妥协,何况慢速火车现在的高度远不如圈里别的新锐乐队,要不是看中青禾是西朝主唱这一点,今天这场面谈都不会有。越是老牌的唱片公司,越有自己那一套固定的运作模式,无利不往,这是永远不会变的道理。

资本不是做慈善,本钱一倍,得利十倍百倍,这才是它的真面目。热爱和梦想不能当饭吃,如果不签全约,嘉成何必费那么大力气来捧别的乐队?说白了,还是慢速火车的名气太小,没有独立运作的本钱。它独立运作了,嘉成能赚多少?这笔买卖注定没多少赚头。

有些道理浅显易懂,青禾早就明白,可还是想试试看。经纪人的话她听得进去,被婉拒了也不会怎样,双方还是和和气气。

B市之行未能直接敲定,三人还得继续商量,嘉成公司诚意十足,表示想好了随时再联系,下一次可以直接签约。

慢速火车还有别的安排,回到南城,她们跟随其他乐队去周边的大学进行了两次免费的公演活动,算是借机宣传。

青禾在签约一事上迟疑不决,始终下不定决心。齐二和叶希林没她那么多顾虑,毕竟嘉成给的条件已经非常不错了,两人不明白她究竟在纠结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