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女无双+番外(130)
那十二骑已有大半都在场上,她们各自操练着士兵,更有亲身下场与人试招的。
“郡王来了……”
“瞧瞧,小晴儿……”
梅望晴挨个打了招呼,点头示意,她静静看了半晌。
十二脸上挂着笑,她快步走来:“望晴来了,瞧瞧,咱们带的兵如何?”
梅望晴真心赞叹:“英勇、磊落、好兵!”
十二豪爽的拍拍胸膛,扬眉一笑:“那是!绝对称得上你的评价!”
薛琴正在指点两个士兵对练身手,她看见了梅望晴,几步下了高台,来到俩人面前:
“这两日,望晴感觉如何?过得可还习惯?”
梅望晴眸光收敛,她轻轻一叹,声音如风般细弱:
“姑姑,我只知南境苦,却不知竟是如此的清苦!”
薛琴微微皱了眉,缓缓道:
“玉通城虽苦,尚能饱肚!”
“宜兴郡才是真正的清苦!宜兴郡年年月月都有仗打,那五万将士一战一年,所耗军粮五十四万
石,便是产粮大州——定州的仓粮才不过才五十八万石,若要从定州运粮,这山水跋涉,一路遥遥,中间还有那锦州天堑相阻,五万之将的粮草,需要二十万民妇运粮,这一路上丢掉的粮,还有战马、运粮队伍消耗的粮食更是不少……南境战事,一年消耗钱粮辎重抵得上一州十年之产,如此这般,朝庭也只能将粮折成银票拨下来……倒是百越盛产粮食,这些年我们也只偷偷与周边这些安份的部落、诸侯小国交易粮食……”
梅望晴的目光更加深晦了:
“如此,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旦与南越等国对战,这些怕事的诸侯小国只怕会停止交易,这般后果不堪设想,朝庭不作为,南境只能靠自个了!”
薛琴见她面色平静,倒是隐隐有几分好奇:“晴儿,似乎有办法?”
“南境产粮少,一是因为土地太贫瘠,可供种植的土地甚少,二是夫儒势弱,缺少壮劳的女丁……若是解决了这二个问题,就无须向朝庭要粮,或向诸侯小国买粮了!”
“大量的开荒,挖水渠、蓄水坝、蓄粪池,水车引水,以粪肥田,不怕不产粮食……肥田、开荒之法我有,只是这等工程庞大,缺少大量的壮劳女丁……不若令士兵下乡开荒种粮,为了不耽误她们的日常操练,我的建议是将她们集训的班次错开,轮流巡防的时间更改……”
“种粮忙活不过十天半月,收粮运粮亦是如此……其它时间,只让乡民施肥养护,士兵们照常操练,这般算下来,一年只耽误她们一两月时间而已!”
薛琴眼睛亮了又亮,她略微一顿,叹道:
“大梁的兵制是募兵制,平时没事操练兵卒,战事一起直接上战场。以兵务农,以农养兵,确是好法!”
“不过,此策,还得上书给朝中那位女皇……”
十二撇撇嘴角,声音很是不爽:“等着朝庭的下令,只怕咱们都饿死了!”
薛琴瞅她一眼,直言相告:“姬氏的太.祖女帝,所定兵法,轻易不可违!”
梅望晴沉吟半晌,倒能理解,朝政与驻军,皇帝与外将之间,充满着暗隙与揣测,她接道:
“近日,正是秋粮抢收之际,也是挖渠蓄水最佳时机,此刻兵卒暂时不能用,就先用我府中的甲兵与侍卫,再招募此地的壮劳,下乡作业……”
薛琴欣慰一笑,她感叹道:“如此,就交给晴儿了!”
……
这一日,梅望晴来到了她的封地,乐阳郡,长乐村。
她身后跟着梅府的长史、主簿、侍卫统领,再之后是一列长长甲兵。她的面前是本地的村长、还有几个德高望重的族老,不远处的田地间,则是那些看热闹的乡民们。
脚下是弯曲窄小的田埂,两旁是方正的水田,水田里是一片片金黄的稻穗。
梅望晴转眸,细声问了问;一年几收,投入多少精力,产粮多少,一户有多少田地,税收多少……
村长一并都答了:
“一年两熟,这稻种7文钱一斤,大米卖价1石1贯钱,百斤稻子能出大米70斤,米糠30斤,亩产300-400斤,一户人家田地加起来有5—7亩左右,每户每年缴纳200斤大米。”
梅望晴心里算了算,她估摸亩产350斤,按每户6亩算,一年可收2100斤稻子,大米可收1470斤,扣掉税收200斤,还余1270斤,一人一年大约可吃掉300斤大米,若是这户人家有5口人,也就要吃掉1500斤粮,这区区1270斤都不够吃……这还是普通的估算,若是遇上天灾,虫害,只会更惨……农民看天吃饭,确实不易!
再算下价值,梅望晴倒是一阵诧异,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0元一斤。
九芳不可置信道:“京里的米价也不过6文钱一斤,定州那里更是便宜到4文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