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有疾+番外(378)
“姑姑!姑丈怎地要请辞?!”
“因为北地锦衣卫有大动向了,想来是立了大功。”长公主淡淡地道:“这几年借着她所谓外戚的身份,燕家也着实威风了一阵子,是该急流勇退了。”
司曜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她。
长公主哑然失笑,问道:“怎么这样看着我?”
“因为姑姑你说谎。”司曜认真地道:“燕家从来就没从姑丈身上占过便宜, 甚至兵部尚书为了不落人口实,元初六年的时候就自请乞骸骨了。燕咏成还在羽林卫里打熬, 燕咏昌还没有下场,连明行表哥都下场试试了,就可见一斑。
“这其中一定还有别的缘由。”
长公主禁不住笑了一声, 道:“都叫你猜中了,还要我来说什么?”
“可到底是什么缘由呢?姑丈当指挥使当得好好的,又没出过差错, 为什么要请辞?”
“因为你姑丈让别人嫉妒。我和你姑丈之间的事情不需他人置夺,也不该被御史过问,可偏偏,御史却因此而弹劾我。这是你姑丈挡了别人的路了。”
司曜紧紧地抿着嘴唇。
长公主笑着捏了捏他脸颊,道:“朝堂上便是这个样子的,你年纪还小,只需看着他们争斗便好。”
“那便不管姑丈了吗?”
“怎么会不管呢,只是你姑丈是真的想请辞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了,她太累了,得让她歇一歇了。”
司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那个御史便也不管了吗?”
“你想怎么管他?”
我想打他。司曜在心里想,但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至少不能以现在这样的理由打那个御史一顿。他仔细想了想,道:“北地因这些年都战乱颇多,而未设检校御史,既然锦衣卫即将立有大功,不若让他去做北地几郡的检校御史罢。”
长公主笑着点了头。
检校御史属司隶校尉,行监察百官的职责,每个郡国都会设一位检校御史,北地几郡因为战事频发,郡县的划分模糊而迟迟未设,北地的官吏更是早就习惯了没有检查御史的生活,若是突然设了,必定会哀声哉道。
而等这些人仔细探查,就会知道,这个御史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惹得皇帝大发雷霆,被贬到北地去的。怒火自然而然就会转移到这个御史背后的人身上。
朝臣之间的弯弯绕绕太多了,哪怕长公主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睁着眼睛也未必能摸明白这些人之间到底是有什么关系,又在哪一处有什么猫腻,但不要紧,朝臣的眼睛,一个比一个亮。
他们会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做天家手里的刀。
再一次的早朝,司曜一脚将那个御史踢去了北地,还是辽东王的辽东国。
御史表情霎时间变得如雷轰顶一般。
接着,又宣布了锦衣卫指挥使燕赵歌请辞的事情,新的锦衣卫指挥使则由汉中侯担任。
作者有话要说:实在是对不住,我今天写不出来了。
就只有一千,明天一定补上。
对不住。
第164章 元初(十二)
沉浸了八年之久的汉中侯刘行周进入了朝臣的视线里。
元初元年春至长安, 得封汉中侯。
元初元年四月, 授侍中,拜兰台令史。
元初二年,迁校书郎, 以侍中领校书郎,兼马监。
元初三年, 调入锦衣卫,任锦衣卫司隶千户所副千户。
元初六年, 迁锦衣卫副指挥使。
一众朝臣顿时瞠目结舌。
这匈奴人升迁怎地升得这样快?!
马监就算了, 毕竟是个匈奴人,擅长养马也无可厚非, 但兰台令史是怎么回事?校书郎又是怎么回事?调入锦衣卫又是怎么回事?侍中那样的官职怎么能给一个匈奴人?怎么从前闻所未闻?!
但看着小皇帝板着脸的模样,朝臣又说不出话来。
八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
还不都是长公主一手操纵的朝政。
元初元年四月大约是被长公主大婚的消息遮掩了,任命一个区区六百石的兰台令史丝毫不出奇,只不过是个修史的,还是负责打下手的。
元初二年……元初二年没发生什么大事啊?马监就算了, 可这校书郎是谁按的印啊?
一众朝臣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了前方的右相身上。
右相老神在在地,不为所动。
——破案了。
锦衣卫就不必说了, 锦衣卫的任命除了锦衣卫指挥使的更迭还会在朝堂上说一声外,从锦衣卫副指挥使到最底下的锦衣卫小旗,都是不走尚书台的, 除非皇帝故意显露出来或者有人相识,不然恐怕连这一地区的千户所千户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好不容易把燕侯弄下去了,又爬上来一个汉中侯, 这人一看就是难啃的骨头。匈奴降将为了在中原王朝活下去,往往会比汉人更忠心耿耿,对敌人下手也更残忍,他们是皇帝手里最好最快的刀。因为在此处没有太多的牵连,不受人辖制,皇帝也更喜欢用这样的人,如今的京营五校中的长水校尉和越骑校尉便充斥着大量的归化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