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190)

作者:因果定律

康熙二十九年的前半年,就这么忙忙乱乱的过去了,具体的出兵日期也定了下来。胤禔终于抽空回了趟头所,收拾收东西,准备开拔。

而他的福晋已经把所有需要的东西都预备好了。

小福晋强忍着离别愁绪和担心,对他笑道:“我阿玛是不是出战过,我都忘了。所幸请教了额娘,额娘还记得当年舅舅随军出征,舅母怎么收拾。都是轻便好用的,带着方便。”

“东西也不算很多,你千万别嫌麻烦,一定要都带着。算算时间,等你到了蒙古那边都入秋了,天冷,额娘教我给你预备的都是……”

她还没说完,就被胤禔一把抱住:“我都带着,放心,我一定平平安安的回来。”

道琴死死地攥住他的衣服,把头埋进胤禔的怀里,大阿哥觉着,自己的衣服都被哭湿了。可是等小福晋抬起头的时候,她还是尽力对他笑,笑的胤禔觉得心酸。

不管是夫妻还是母子有多少担心,七月初,大军还是准时开拔。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二十九年真是个很重要的年份,胤禔、胤礽这对兄弟彼此不着调的地方暴露无疑→_→

一个“听从谗言”其实这就很奇怪了,胤禔听了谁的谗言?

如果说他被康熙宠的胆子很大、血气方刚,对伯父战略不满,这是可能的。因为裕亲王的战略确实有问题,但特别记载一句康熙担心儿子“听从谗言”,而把他从军中调回,这就很诡异了。

而胤礽……这位更绝,面对父皇生病而面无忧色,让老爹的玻璃心碎了一地。这一年简直是影响了整个康熙朝后半段的历史进程。

至于康熙对汉臣的种种态度,不是说不好,就是那种担忧和提防,请阅读相关著作。个人觉得多少他有一点那种心理,特别是三藩之后,简直心理阴影。

第79章 :发展的清清楚楚

目前在胤禔这一军的只有三万旗兵,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行人一路自古北口而出,却在将要继续向乌兰布通进发的时候,接到了康熙的诏书。

皇帝下诏, 让简亲王雅布离开恭亲王那边, 来到了福全和胤禔这里。旁人尤可, 裕王福全心里有数, 这是康熙觉得自己没啥经验, 彭春和苏努虽然是宿将, 但还是担心压不住阵。

于是派出了曾经和安王一起去苏尼特的简王过来, 帮着福全整军, 也是借机让兄长和儿子、侄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

说到子侄辈, 福全倒没有很郁闷,胤禔和富尔祜伦都是常见的,一个稳重周全、一个听话, 都不是很难带的孩子。而班第这个“没有明旨”的侄女婿,也是憨厚可靠。

除了这几个, 京中其他宗室远支和朝臣子弟,如康亲王家的巴尔图, 平郡王等等都被康熙踢到了恭亲王那边。这路人马, 皇帝是打算让他们作为主力出战, 希望他们能立下大功。

康熙甚至将之前泪流满面,指着上帝发誓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对吃里扒外这种行为进行了深刻忏悔的传教士派到了福全军中, 协助作战, 比如做一点测量的微小工作。

临离京之前,康熙把哥哥请到了养心殿, 拉着福全的手说道:“胤禔是我的长子,富尔祜伦是小弟隆禧的独子,我把他们都交给二哥。二哥温良敦厚,只有交给二哥,我才放心。”

态度不可谓不恳切,何况提到了小弟隆禧,福全也是格外动容。

胤禔倒也罢了,这一辈子侄里的老大,皇帝派他出来是寄予厚望的。对于胤禔,要把他带在身边多学习,合适的时候放他出去历练一下。

而富尔祜伦,福全打定了主意,只有最稳妥的时候,再让富尔祜伦上去体验体验,安全为上。

“去年乌尔会河之战,噶尔丹两万余人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乌珠穆沁。阿尔尼率领两万人迎敌,结果险些全军覆灭。我记得当时京城粮价都涨到了三两多,让人担心呐。”

七月中旬,在左右两路大军开拔之后,康熙交代好了太子,安顿好了宫中一应事务,就带着自己的舅舅、小舅子,以及索额图明珠两个老头子,一起离京,向乌兰布通进发。

明珠和索额图这次并辔而行,俩人也不能不说话,明珠就先说起去年败仗那件事。索额图也被勾起了兴趣,接着道:“可不是嘛。如今阿尔尼的残部还在草原上晃悠呢,不知结果如何。”

“阿尔尼说是准噶尔从俄人那边弄了不少火器,他未有防备因此吃了大亏,这次火器和炮咱们都预备了。”明珠往后瞧,看着一望不到头的长队,笑道:“说来,这一回长泰公做了佟公爷的副手,被皇上重用,也是指日可待了。”

索额图连连笑道:“端范过奖了,他还年轻呢,没经过多少事,都是皇上青眼简拔。”索额图对明珠是非常提防的,因为有些话只要他略微露出些口风,明珠就能闻出味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