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大佬在明朝(107)

作者:三十六陂春水/偷吃锦鲤

好说歹说总算将人劝走,李乘风拉着朱厚熜继续逛,结果今天不知怎么了,又碰见“前男友”二、三、四……

李乘风:……心好累。

此时的朱厚熜已经麻木了,他安排的主攻估计是因为人太多,全都挤散,情敌倒是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

二人身心俱疲的回宫,小皇帝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下旨,他要重修北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夏言怼嘉靖那件事,历史上也出现过大概的。

之前也说过,嘉靖的审美非常在线,还爱臭美,喜欢自己设计衣服。尤其热爱做些小手工之类的

当时他沉迷道教,亲手做了五个“香叶冠”送给宠爱的大臣。

夏言作为内阁首辅当然也分到一个,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带。

嘉靖忍不住了,有一天下朝问他怎么不带,是觉得不好看吗?

结果夏言这个钢铁直男回到,他不知道丢在哪了,自己是大臣,怎么能带那种东西。

嘉靖一颗玻璃心碎成渣渣……

我又日夜颠倒了ORZ,日还是会日,你们先睡觉吧,醒了就看见了。

第49章 建城

众所周知, 如今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旧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建国时,北京城只有一万四千多户人口。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北京城已经是“生齿日繁, 物货盆满”。

现在的京城从里到外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紫禁城、皇城和内城。

紫禁城自然不用多说,位于内城中心偏东南的位置,里面居住的是皇帝和嫔妃及各类宫廷服务人员。

皇城则是皇室活动提供场所, 比如社稷坛、太庙, 还有李乘风的工作地点西苑都在此地。

内城就是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了,不止有居民区,还有商业区, 像朱李二人之前逛的朝前门, 就是条繁华的商业街。

近些年来, 虽说天灾人祸始终不断, 但朝廷政权大致稳定,于是大量外来人口进城,光是常住人口就已有了百万以上。曾经有为大学士估算, 现在的北京“四方之民十得六七”,也就是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外地人。

这么多的人, 只靠内城来吸纳, 自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算朱厚熜没有提议建城,北京也在自己陆续向外扩充, 即所谓的“外城”。现如今“外城”已是京城外来商民的聚居区,大量的小摊贩也雨后春笋般在外支立起来。搞得城外拥堵不堪,甚至有时来往车辆都很不方便。

所以, 朱厚熜说要建城,大家自然是一百个同意。

不过待听到皇帝陛下的计划之时,众人便纷纷傻眼了。原本以为只是将内城南面加长一截,没想到他竟然是想要向东、西、南、北四面展开,将内城和先农坛、天坛环绕起来。

这种就是是不懂,一听也知道是个大工程。

首先就是工部和户部的人跳出来反对。

户部尚书表示,虽然最近国库里有了那么一点闲钱,但这都是他们户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现在四处都要钱,就比如说皇上您之前大刀阔斧改革宗室,即使是功在千秋,可短时间内要增加宗室人员的俸米,这对朝廷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总之一句话,没钱!

工部尚书表示,他们工部向来是六部里最累最受人轻视的,现在皇陵还没修完,国家水利方面也尚待解决。旁边还有一个李乘风虎视眈眈,成天想着帮天工局挖他们墙角,总之一句话,没人!

礼部尚书毛澄也开始上疏,朱厚熜都要气笑了,这怎么还跟你有关系了?

毛澄理直气壮道:“当然有!皇上你才登基没多久,哪能大兴土木!”这不就是昏君前兆吗!

就连最近一直支持他的勋贵都表示这样不行,如此工程量绝对比皇上你设想的要大得多,人力、物力、财力都会跟不上。

嘉靖皇帝老神在在:“这个就不必众卿家头疼了,朕早已想好解决方法。”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小皇帝又有什么幺蛾子,于是尝试着问了一下。

朱厚熜微微一笑,丢下炸、弹一般的话:“朕打算,取消匠籍,今后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短短几个字,却让众人半天无法回神。

“皇上!万万不可啊!”朝臣们七嘴八舌的吵了起来。

“匠籍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士农工商皆有法度,怎么能说废就废呢?!”

“当时设立匠籍是为了便于征调工匠们服劳役,如果取消匠籍,谁来服役?”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此举定会让百姓们全都去从事工匠工作,田间还哪里有人种地了!”

朱厚熜双眼放空,神游太虚,任由他们争议,好半天才开口道:“此事朕已考虑了许久,早在朕刚即位的时候,就常听工部抱怨,轮班匠常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消极怠工,效率极差,有时候光是负担食水便已是一大笔钱,当时太、祖沿用前朝制度,主要是因为工匠太少,如今四海升平,所谓的匠籍,早就无用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