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156)
喜的是哥哥果然肯连着给王爷实惠的帮助了:谁会小看情报的价值和意义?忧的是,这回又牵扯到了淑妃,而且此事背后也不太简单。
依元春对王爷了解,赵之桢颇能听得进建言,就算直指他本人的过失,也会心平气和听完且反思一回。至少元春有时候说话不那么委婉,赵之桢还不是照章全收?只要他觉得实在有理。
不过批得了王爷,不等于也能说得了淑妃娘娘!再怎么跟淑妃不投脾气,人家也是亲母子。
元春一手捏信,一手扶着小腹,在屋里走动了好几圈儿,终于……决定先把好脾气的赵晗叫来,好歹提前商量一下。
说来也巧,赵晗刚“尾~随”过妹妹见到了那位石家公子,回到王府刚换了件衣裳。
今日的经历让赵晗也有心先跟庶母透点口风,最起码帮着劝劝父王说些好话不是?
至于王妃已经摆明了不想搀和他们兄妹的婚事,就是存了避嫌的心思又或者干脆叫明哲保身,赵晗干脆也就没自讨没趣。
他还没打发人出门,就先见着了匆匆赶来报信的管事。
赵晗等这管事礼毕,面带倦容问道,“侧妃身子如何?”
管事答道:“瞧着气色尚好。”同时心里也在嘀咕:就算侧妃身子不舒坦,她想见大爷您,您也不能拒绝啊,“好像是正事。”
赵晗也没二话,赶到元春的院子,刚进门就听他庶母吩咐,“豆腐要煎得嫩嫩的。”
见他到来,自有丫头先屈膝万福,随后撩起帘子,“见过大爷。大爷来了。”
元春笑意盈盈地说着吃食,见赵晗到来才住了嘴,二人彼此见礼后,她抢先问道,“听说大爷刚回来,可是为了大姑娘有话要跟我说?”
赵晗答道:“正是。”
元春点了点头,“那还是我这边的事情更重要。”她毫无避讳,直接让抱琴把哥哥写给她的信递到了赵晗手上。
这封信很短,赵晗却反反复复看了三回,再抬头时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大伯和父王同母,淑妃娘娘历来偏向娘家人,大伯明里暗里挖过好几次父王的墙角……他毕竟跟大伯隔了一层,叔侄两个情分亦十分有限,于是他直白道,“这是耐不住性子,终于向父王出手了?”
按说淑妃给儿孙安排婚事,一定要得着圣上和贵妃的允诺,但是她要给儿子麾下爱将做主指婚,女方还是娘家侄女或是侄孙女……柳桓要是不愿意,可就是不识抬举了。
赵晗虽然年轻,但也看得比较透彻:纵然是没有一二过硬的理由,父王如何就轻易驳了生母的面子?若是再“碰巧”大伯也在淑妃宫中,事情就更难收场……最后再传到柳桓耳中,他又该是什么滋味?
赵晗当着自家人,也是十分坦诚,“柳桓极受父王信任。再说对待心腹爱将必要交心,若因此事生了隔阂,未免太冤枉了!”
柳桓哥哥这一世比前世更加耀眼,元春已经猜到他下一个官职,便出言提醒道,“为何非得是柳桓?前些年大殿下还没看上他吧?据我所知,柳桓回京述职后也该成亲了。”
赵晗立即琢磨过味儿来,“大伯知道柳桓必得重用不成?”难不成皇祖父看重?不然大伯未必舍得用吴家的姑娘来拴住柳桓吧。
元春笑道:“您说呢。”
眼见侧妃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赵晗思量了下才又开口,“您将这些告诉我,”他折好书信,轻声问道,“您还想我顺便看住我那些表妹不成?”
元春应道:“吴家早就想跟王爷跟您亲上加亲了……这回也是一事不烦二主。”
别在这当口弄出什么丑闻,害得你或是柳桓哥哥都不得不迎娶吴家女儿就好——吴家要是规矩人家,她哪里用得着这样防备?
显然赵晗也想到了这一处,他无奈叹了一声,“责无旁贷啊。”
不过这个“度”可得好生拿捏,若是让他那几位表妹真以为自己对他们有意,今后纠缠不清,就是弄巧成拙了。
元春瞄了眼案上的座钟,又转头吩咐道,“晚上吃锅子,多预备些菜肉。”
赵晗听说,便起身打算告辞。
元春连忙拦住了他,“大爷,一会儿王爷回来,再叫上大姑娘,一起吃个饭……无论是您,大姑娘,还有柳桓的婚事,咱们的确做不得主,但总能劝解王爷不是?”
其实吴家以前也没像如今这样贪婪,想着好处尽在掌握……吴家要么是背后有了硬扎的靠山,有底气如此行事;要么就是他家遇上了大事,为了保命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尽力绑住王爷父子,好靠着他们挣扎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