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神剑同人)鳳篁于飛(34)
“阿弥陀佛,我在此处,只是个犯了戒律,一心赎罪的和尚,出了石洞,我就是魔头之父,我以自己为耻。”
芳笙听不下去了,正要上前与这老和尚理论,却见小凤摆手示意,叫她不必担心。
为打消小凤执念,洞内人又讲道:“从前有一老妇人,晴时担心无人买伞,雨时担心无人买鞋,无论阴晴,她皆不得开心,有人叫她这样想,晴时会有人买鞋,雨时会有人买伞,从此这老妇人无限欢笑,是喜是忧,是佛是魔,皆在一念之间。”
小凤亦讲道:“从前有一农妇,她偷了死尸身上遗物,被人看见后,她辩解道:我是被逼的,不偷就会饿死,而这看见的人,从此也得了一个道理:我此身亦不得已,不偷,我同样也会饿死,大家都是迫不得已,只不过,你是佛,我是魔。”
“阿弥陀佛,一切我见,皆是虚妄,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这一段话,已用上了《达摩残本》中的高深佛法,若听到的人心怀强烈执念,稍有不慎,就会如坠深渊。
芳笙挡在小凤身前,轻轻化解了来势。又回头笑道:“凰儿,诵经论佛终究乏味,你在一旁暂歇片刻。”
言下之意,自是“一切有我”。
小凤虽一向要强,又不肯人前示弱,但有人时刻将她护在身后,她心中也是欢喜的。点点头,又柔声嘱咐道:“千万当心。”
芳笙与少林渊源颇深,寺中现有的这些和尚,按俗家之言,算来都是她的子侄徒孙,她也从不将这些人放在眼中,只这洞内人,好歹是小凤生身父亲,是以在态度言辞间多有尊重。
只见她执了佛家之礼,又暗运内力,朗声道:“觉生大师,晚辈罗湘,在此稽首了。”
湘为名,芳笙为字,直接自谦其名,而不用其字,稽首意为跪拜父母大礼,足见芳笙真心。
小凤自然知晓其意,一时心中甜蜜异常。
洞内人回道:“阿弥陀佛,老衲久未出达摩洞,竟不知江湖上,新进一位少年奇侠。”
她淡然一笑:“芳笙不敢当此重誉,斗胆向大师讨教了。”
罗湘,罗芳笙,这五个字,还有与那些笺子上,一样的寒梅清气,倒令大方想起来了:少林曾历经过一二危机,皆由这位湘君化解,可他又因何要助纣为虐?
而觉生闻得此话,对这少年来意,也有些了然于心。
“施主但讲无妨。”
只听她言辞间,锋芒初露:“既有其因,当有其果,大师既造其因,何以不担其果?”
洞内人解道:“老衲在达摩洞,潜心笃行十几年,不曾出此半步,为的是赎此一身罪愆。”
芳笙冷笑不止,言辞越发锋利:“若佛祖真能显灵,又因何人世间贪嗔痴恨,从未断绝,贫富贵贱,始而无终。佛祖更不能令先人复生,大师之赎罪,只不过求己心安稳,只为给大师的正道同袍一个交代,却有半分对的起故人?既做了人家父亲,竟未抚养过女儿一日,只顾自己空对石像,却任女儿自生自灭,可见赎罪之说,不过空口浪言,无中生有。大师尚不通为夫为父为人之道,又去何方修得成果?又向何人赎此重罪?大师连自己都渡不得,又有何颜面斥责清醒之人?”
微默片刻后,洞内人又痛惜道:“媚娘之罪,她已以死赎之,小凤枉造杀孽,老衲不能让她再铸成大错,重蹈先人覆辙。”
这话小凤难以忍受,怒责道:“你还有脸提我娘!她又有什么罪过!若非被你废了武功,毫无还手之力,她又怎会死于非命!”
觉生当初为给三帮四派死去的人一个交代,便当众废了小凤母亲的功夫,以求将事平息,不要再互相仇视下去,却不料害她被三帮四派围攻,死在了年仅十岁的小凤面前,这是小凤一生的恨事。
芳笙抚了抚小凤脸颊,宛似不经意中,指尖带去了她眼角珠泪,却道:“你们为何觉得,她所作一切是错?她担起身上重任,做了自己该做之事,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何错之有!你们凭什么加以指责!”
一阵沉默,洞内人悲悔道:“志在嗔怒,故不得脱,志在淫佚,故不得脱,志在愚痴,故不得脱,我一身罪孽,一生难脱,我只希望,她能不为往事所困,从新做人。”
小凤冷笑不已,揭穿道:“到底是谁不敢正视眼前,又耽于旧事?口中说着罪孽难脱,却是在自怜自哀,我不像你这样虚伪,更不需要悔过什么,这些没用的道理,还是留着给你自己听罢!”
耳闻此揭,芳笙却不由嗤笑道:“志在释孽,故不得脱,志在放下,故不得脱,志在得脱,故不得脱。大师既云诸法皆空,岂非赎罪当空?达摩洞自也是空,却又为何固步于此?可见难空,‘魔头之父’四字,更是不空。芳笙观大师,与少林无寸功,与武林无寸德,更与妻女无寸心,若当真持悔过之意,这世间声名二字,又岂会将大师生生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