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番外(700)

作者:于欢


以中书省秉承天子意旨,起草与颁布诏书及中央政令。

而原为皇帝侍从机构的门下省,经过改制后,职权逐渐扩大,与中书省同掌国家机要,凡国家之政,皆出门下。

三省之制,以尚书省总领庶政,由中书、门下二省分掌机权。

而三公逐渐成为虚职,三省的长官取代了丞相,分割了相权,相互制约,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开始。

作者有话说:

可能是比较喜欢诗词的缘故,觉得古代女子梳妆的时候很特别,尤其是诗词里的描绘,老祖宗的审美还是很绝的。

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温庭钧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第330章 剑履上殿

半月后

太康七年八月盛秋,天子灵堂迁于别殿,皇太子李兴于承明殿举行登基大典,同时派遣尚书仆射前往祭坛,祭祀天地与宗庙,昭告天下。

尊嫡母郑皇后为皇太后,生母张氏为皇太妃,并由平阳长公主临朝称制,代为理政,改元章和,大赦天下。

——承明殿——

凡在朝六百石以上的文武官员,皆具朝服立于殿阶之下。

天子仪仗出现时,出现在众臣眼前的,是平阳公主,而新君已于襁褓中熟睡,尚不能言语。

看似为太子筹备以及举行的继位大典,实则不过是平阳公主借此机会昭告天下。

楚国朝堂经过一番血洗后,便再没有人敢发出质疑之声,尤其是支持平阳公主的两大边将具在京中。

几日前,殿前的血洗还历历在目,那被当众诛杀的反叛者尸首,就曾在倒在他们此刻站立的脚下。

平阳公主抱着襁褓中的新君登上承明殿的殿阶,在百官眼前,以女子的身份,一步一步走到至高之处。

承明殿内则序列着五品一千石以上的朝官,文官以尚书仆射为首,武将则仍以大将军,又因郑珩与萧怀玉同官阶同爵位,平阳公主便以功勋,将萧怀玉位在了武官之首。

然而作为外戚,又是长者的郑珩,却对此极为不满,萧怀玉曾为他的麾下,如今却位在他之上,这让他觉得颜面有损。

然而平阳公主给与萧怀玉的特殊,还远不止这些。

平阳公主抱着新君进入承明殿,并坐在在了那张象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王座上。

“跪!”典仪官高声赞道。

群臣集体将手中笏板,搢于腰间,屈膝行叩拜大礼,“陛下万年!”

“长公主千秋!”

由尚书仆射宣达完继位诏书后,平阳公主又命宦官宣读了一份诏书,其内容,便是武安侯对国家的功绩以及君王的忠心,并对此进行表彰。

“大将军、武安侯萧怀玉保国护驾有功,迁大司马,赐带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并赐赤绶。”宦官宣读完嘉奖,群臣莫不震惊。

楚国舆服之制,其佩绶制度有着极为严格的尊卑等级划分。

天子作为君主,佩黄赤绶,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

诸侯王赤绶,淳赤圭,长二丈一尺。

公、侯、将军紫绶,淳紫圭,长丈七尺。

九卿及二千石朝官青绶,淳青圭,长丈七尺。

随后几个女官从殿外走入,将萧怀玉的朝靴与佩剑奉上,又将腰间原本佩戴的紫绶更换为赤绶。

而此诏一经传开,必会威震中外,对于臣子而言,剑履上殿,乃是文武官员最高荣耀。

穿戴齐整的萧怀玉握着腰间佩剑走到大殿中央,叩拜道:“臣萧怀玉,叩谢皇恩。”

这就是为何平阳公主要将同等官阶的萧怀玉,序位在国舅郑珩之前。

作为皇亲国戚,平阳长公主的舅舅,郑珩看到萧怀玉一个外姓得到如此殊荣,气得脸色发青。

同样带兵入京救驾,他得到的,却只有一些钱财上的抚慰。

登基大典结束后,平阳公主又当众将萧怀玉单独留了下来。

群臣卷班离去,对此议论纷纷,平阳公主越是嘉奖与器重萧怀玉,文官们便越惶恐。

三省的确定,削弱了相权,而今如此封赏武官,使得武将的地位超过了文官。

“长公主改制后,三公之位立而不设,而今却拜武安侯为大司马,位在三省之上,又赐带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这等最高殊荣给了武官,怕是从今往后,朝中的武将要压我们一头了。”

“自楚国立国以来,还未曾有过异性臣子被赐以赤绶,长公主莫不是想要赐武安侯王国封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