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春归+番外(37)

作者:枕宋观唐

昨日燕祁已经下令除了须迷当右贤王之位,位置空出来就得有新的人顶上去,但是燕祁却没有想好该让谁出任新的右贤王。

如今的南图勒行“四角”兵权制,东南西北分别由左贤王、右鹿林王、右贤王以及左鹿林王辖制,四角拱卫王庭。

燕祁始终觉得“四角”兵权制过于粗糙,不利于王庭集权。一则四境土地辽阔,一境只由一王辖制,未免有疏漏之处,二则,四境皆与其他邦国交壤,若这四王之中有任何一个生了反叛之心,很容易就能够与他邦勾结,致使南图勒一方门户大开,叛军进攻王庭。

须迷当放呼图赫特入境就是前车之鉴。

虽则须迷当一事是燕祁放任为之,她早知须迷当野心勃勃,继位以后故意将他封在与瀚海部接壤的西境,目的就在于给须迷当一个合适的机会反叛,从而能够师出有名,将西境的势力彻底握在自己手中。事情也如燕祁所料,须迷当果然上了勾,但是这件事也让她更加看清了“四角”兵权制的缺陷。

右贤王的位置是空出来了,可燕祁却没有立刻诏封新的右贤王,西境的军务大事现下是由她亲自代为处理,她不可能在西境长留下去,左贤王传信来说,荥阳王世子已至云朔城,西境的善后之事她必须快些决断。

沙盘上的四个人选有两个出自图勒贵族,但这两个贵族的根基都不在西境,而在东境左贤王部下,另外两个人选也是贵族出身,但是这两个贵族在济曼王时代一直被打压,早已没落,如今同平民别无二致。

燕祁手中的木枝转了转。这是她在长安太学养成的一个习惯,遇事不决就喜欢转笔,木枝权且也能当支笔了。

沙盘上的四个人选燕祁都不太满意,应该说,谁来当右贤王都不合她的意,她要的可不止是封一个右贤王,她想借此变一变图勒的“四角”军权制。

燕祁熟读大魏史书,她知道大魏立国之初并不实行如今的行政制度。

大魏初年实行“分封制”,功臣宗亲分封诸王,在封地上建邦立国,各自为政。后来光平朝发生“八王之乱”,光平帝深感“分封制”对皇权的威胁,在平定“八王之乱”后,光平帝除八国,以此为契机逐渐取缔“分封制”,改为“郡国制”。异姓王消失殆尽,宗亲王虽留有封地及建制,但是一国之内王与郡守并立,王享尊荣,郡守主政。

“郡国制”一出,除了戍边的那些个亲王还有些实权外,其余王权都已呈架空之势,到了乾武帝时期,除了荥阳国仍是诸侯国建制,其余诸侯国都已去国建郡。

燕祁在看到这些史册时,立时便想到了图勒的“四角”兵权制,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分封制”。继位以后她就一直在琢磨该怎样改变这一兵制,但是她心知肚明,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操之过急。

光平帝当年的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小,几乎耗尽了一生心血才变定了如今大魏的行政格局。

燕祁认为,如果她想改,只能慢慢来,骤然废止“四角”军权制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无法一开始就达到革新的目的,那么改良一下总可行吧。

木枝在沙盘上圈了圈。

燕祁终于下定了决心,就从西境开始。

在长安城郊三十里的地方,就能够看见千秋宫高耸巍峨的朱雀门楼。

刘遂已经赶了四天四夜的路,风尘仆仆精疲力竭,但是他仍不顾臣下的劝阻,执意快马加鞭继续赶路。

半年前乾武帝接受蒋名仕的谏言,诏令太子刘遂出京巡视各地,深入民间考察民情,学习政务,为期三个月。

三个月前刘遂就应该回到长安,但是乾武帝看到他递上去的奏章,觉得他学的还不够,责令他继续在外巡视学习。

那时京中正在风云变幻,朝中为南图勒燕祁王要荥阳王世子和亲一事吵得不可开交。

刘遂得到这个消息倍感荒谬,荥阳王世子怎么能去和亲呢?正好三月期满,他便上呈奏章,请求回京。

没想到乾武帝不让他回来,让他继续在外面巡视,还在批复中暗示,非诏不得回京。那一刻刘遂觉得他不是出来考察民情的,他被他父皇变相流放了。

尽管心中焦急长安的情况,但是皇家向来先君臣后父子,君令难违,刘遂不得不继续在外奔波。

接下来的三个月,长安噩耗频出。

先是丞相汤籍病倒,乾武帝以“汤相年迈病苦,朕实不忍汤相再为国劳心”为由令汤籍致仕养病,而后乾武帝又以“国不可一日无相”为借口将御史大夫蒋名仕升任为丞相,统领百官,最后,乾武帝同意南图勒燕祁王之请,封荥阳王世子为“承平侯”,和亲图勒。

上一篇:如果不相见 下一篇:星月同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