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当富婆(75)
沈知秋果断低头闭嘴装哑巴,一派懂事听话的乖女儿模样,沈知行也气势一歇,低头陪笑,“爸您别生气,我和知秋闹着玩儿呢。再说了,我明天还要上班,哪能去爷爷奶奶那儿长住,这不耽误事吗?”
说完,沈知行也学了点沈知秋的心眼,乐呵呵拱火,“不过知秋这断腿,去爷爷奶奶家养一养也挺好。乡下空气清新,又是大平房,不用上下楼,知秋到了那儿,还能时常让人推着出门转一转,有利于她的腿康复。反正她也不用上班,在哪儿都一样。”
要是眼刀子能杀人,沈知行早就被沈知秋给千刀万剐了。沈知秋脸色苍白,眼神慌乱地看着沈建国,“爸,奶奶对我还有误会,我要是去了,奶奶可能心里不大痛快。老人家这么大岁数,我就算不能好好尽孝,也不能给她添堵呀。”
好家伙,沈知行听得直咋舌,瞧这嘴,多会说话,怪不得那么多年知意一直比不过她吃闷亏,再坏的事到了沈知秋嘴里,都能被她裹上一层道德的皮,装点得五彩缤纷,突出的都是她的美好品质。沈知行觉得,就说话这点,他确实该好好学学沈知秋。
沈建国见他们终于消停了,按了按额角蹦出来的青筋,做出总结,“别再闹腾,还上班的上班,该干活的干活,都别多嘴,一家人有什么矛盾都别再提,总得继续过日子。”
沈建国轻易不发脾气,平时家里也都是张寒梅做主,冷不丁爆发一回,连张寒梅都吓住了,也不提什么生气不生气的,都静下来自己干自己的活。
不过,沈知意离开前的布局,还是对沈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是沈知秋,原本沈知秋形象多好啊,街坊邻居提到她就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现在呢?周围邻居见了张寒梅,默契十足地回避掉有关沈知秋的话题,完全不想再回忆那天沈知秋面目全非的模样。
还有本来打算给沈知秋说媒的人家,这事之后根本不露一点口风,还暗自庆幸自己说得迟了点,要是给亲戚说了个这么多心眼儿的儿媳妇,不得被埋怨一辈子?
沈知秋躲在家里养病还没感觉,张寒梅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心里也直发愁,沈知秋也到了年纪,先前眼光高想挑个好的,现在人家根本提都不提这事儿了,人脉也就这么点,想再找好人家,可就难了。
还有沈知行,沈知意当初的话到底还是在张寒梅心里扎了颗钉子。每次看到沈知行犯浑的时候,张寒梅都会忍不住想,这个儿子,是真的靠得住的吗?
再加上没了工作后的焦虑感让张寒梅的脾气愈发暴躁,对沈知行也没有以往的宽容。沈知行时不时挨骂,也十分烦躁,表现出来就更不耐烦了,又继续让张寒梅心里扎得更深。
如此恶性循环。
沈建国那里,虽然沈知意没留后手,但家庭环境越来越恶化,沈建国怎么可能察觉不到?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如以往好了。
等到沈知意那封寄过来时,沈家人互相心里都有怨气,拆信的时候也没有别人家收到家书时的兴奋,只是单纯地拆了信,看看沈知意现在到底怎么样,分去了哪个大队。
沈知秋的心思更多一点,还想听一听沈知意哭诉一番她在乡下过的有多惨,不然的话,沈知秋心里那股憋屈劲儿是真的没办法散去。
只可惜沈知意的信让沈知秋失望了,信虽然写得简单,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还提到了自己当上了村里的卫生员,以后可以不用干农活也可以养活自己。
沈建国和张寒梅到底是为人父母的,哪怕先前对沈知意有再多的气,现在看了沈知意说的这些事情,也替她松了口气,“能干点轻松的活就好,她那一身也没几两肉,真累死累活下地,我还真担心她出事。现在就很好,那死丫头精得很,还知道去找她外婆学几手医术,真是让她学对了,农村还就缺医生!”
沈知行想到自己一个二三十块的工资,根本没把沈知意那几个工分放在眼里。只有沈知秋,听到沈知意过得这么滋润,简直就跟心里有蚂蚁啃咬一样,难受得不行。
要是下乡真这么好,她当初还费这么大的劲儿摔断腿干什么?
到了晚上,张寒梅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用力推了推沈建国,沈建国鼾声一停,迷迷瞪瞪醒过来,“干嘛呢?”
“你要不给知意写信问问,她不是能赚工分养活自己了吗?这八块钱不如就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