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当富婆(172)
怪不得是首都一把刀,果然是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季主任当得起这个称号!
沈知意洋洋洒洒给宴修写了五页纸的信,着重强调季主任的手术多么完美,自己的记录又是多么详细,最后才意犹未尽地祝他新年快乐。
美滋滋拆开女朋友信件的宴修:……
也就是他现在脱不开身,不然他非得让沈知意也来观摩一次他的手术不可。
不过宴修也明白,他和沈知意都有自己的使命,沈知意学到新的技能,医术越来越好,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宴修只有为她高兴的。但在回信中,宴修还是酸溜溜地表示:我可以做得更好。
沈知意拿着信乐得在床上直打滚,再翻翻宴修寄过来的西北那边的特产,心满意足。虽然说异地恋不容易培养感情,但沈知意觉得她可太适合异地恋,或许是宴修给她的安全感太足,又或许沈知意的工作本就占据了她的大半时间,沈知意竟然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和宴修的感情因为距离而有所变淡。
相反,正因为知道对方都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进,这种一起努力拼搏的劲头,你不必多说,我知晓你努力的方向,你为之努力奋斗一生的目标,同样也是我毕生所愿。这样的灵魂共振,早已无需别的形容。沈知意甘之如饴。
开年后不久,中央正式下发了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文件。这个时间也比原时空的时间早,虽然时间更早,但国家做的准备却比原时空要充分。因为有另一个挂逼的存在,原时空那些刚改革开放时,华国企业被国外资本家套路的那些坑,这回我们一个都没有踩。
还是宴修的功劳,他虽然在大西北,但大领导显然也是知道他的能耐的。在决定改开下达各种具体文件之前,宴修给中央提交过一份厚度有两本硬壳笔记本那么厚的资料。上面详细描述了外国资本给企业挖坑的诸多套路,比如打着投资的旗号要求进厂观看生产线啦,原时空中,淳朴的国人就上了它的当,带着对方的技术人员进了自己的工厂,一点保密意识都没有,结果人家看到了配方后,回去后就自己生产了,根本不提投资这事儿。
还有什么利用国人的好客心理,要把最好的东西展示给客人,生怕自己的东西不够好丢了国家的脸这些稍显卑微的心态,疯狂压低成本之类的,那就更不用说了,说多了都是泪,踩过这个坑的企业围起来怕是能绕故宫一圈。
其他的什么先买下国内某知名品牌工厂,然后慢慢去掉这个品牌的影响,在老百姓习惯了新产品后,废除品牌的生产线,完全取代本土产业的,更是数不胜数。后世国内的日用品基本都是这个套路,不信去查查,老百姓常用的日用品的生产公司,基本都是外资企业。
华国可是人口大国,日用品市场的蛋糕有多大,是个人都清楚。结果这钱竟然全让外资赚了?归根结底,还是当年刚改开的时候,淳朴的国人不知晓资本家手段的险恶,一个个坑踩过去,都不知道是多少企业的血泪。这一次,宴修还能让外资们这么嚣张?资本的那一套,宴修又不是没玩过。某个世界,宴修还是白手起家混成首富,福布斯排行榜前排呢。
什么叫做师夷长技以制夷,宴修这次算是整明白了。后世那些营销谈判的套路,现在的资本家们也没见识过呢。想给国内的企业挖坑,呵呵,先看看自己的脚下是不是也空了吧。
宴修给中央的资料中,事无巨细挑明了资本家们的心理和套路,还给国内的企业定了个指导价,建议国内相关负责人员的腰杆子挺得直一点,不要搞谦虚那一套,外国人不理解我们的谦虚文化,看你好说话,他们只会更加蹬鼻子上脸。
反正赚钱的方式千千万,你不投资总有人投资。我们改开,打开国门,可不是跪着改开的。大家都挺直腰杆,站着把外国佬的钱给挣了。
沈知意对时政不太敏感,上辈子光顾着背汤歌努力提高自己医学技术上去了,只知道某些时代的一些大事,背后的故事,历史书上要是没提,抱歉,沈知意了解的还真不多。人的精力总共就那些,医学又是公认的秃头行业,沈知意能卷出头委实不容易,实在不能再兼修一门近现代史专业的学位。
听到改开消息后,家里最高兴的人是张云卿。他就等着政策放开后好好大干一场呢,规划得清清楚楚,“改开后,内陆的经济肯定会飞速发展。尤其有港口的,交通便利的城市,肯定能乘上时代的狂风一路飞升。粤省那边临近港城,人们的思想也比较新潮,还有明珠市,当年就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底子非常雄厚,北方有首都,南方肯定也会发展出几个重点城市。明珠市的地理位置那么优越,必然会再次乘风而起。我现在都觉得那边处处是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