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劫(247)
“梁军传信,请守城将士绝不能开城门。北匈军已在五里之内徘徊,一旦开了城门,流民堵住城门,先锋骑兵就会冲入城中。”
“我们殿下请城中守将顾全大局,勿要因小失大。”
洛襄望向外城墙下,沉眉不语。
潮水般的人流一波接着一波纷涌而至,有老弱妇孺,男女老少,皆是衣衫褴褛,风尘仆仆,面黄肌瘦,隐隐可闻几声婴孩啼哭。
并非军队伪装,是真的流民,是无辜百姓。
梁军已打算作壁上观,不会相帮。难道真的要所谓“顾全大局”,任由这些无辜之人死在城下?
洛襄沉心定气,回到城中,勒令集结军中的弓箭手就位。
他迎面便碰上紧追他而来的长老,被一众武僧簇拥在中间。净空法师指着他连连叹气,面露失望之色:
“你自幼苦修佛道,立誓济世度人,佛子之位就在眼前,难道要就此放弃?”
洛襄扫视一圈威风凛凛的武僧,黑眸迸发出一点灼灼光亮,忽而道:
“师尊,可否借佛门僧兵一用?”
一浓眉长老见他在浮屠塔出言不逊,本已怒极,闻此言更是低声呵斥道:
“佛门不涉兵家之事。高昌战乱,此乃护我等周全的僧兵,你又要做什么?”
洛襄闭了闭眼,再睁眼之时,清湛的目中一股凛然之气如苍穹霜云一般笼下。
一眼震慑,竟无人再敢言一句。
洛襄接过小沙弥缘起默默递上来的玉白袈裟,扬手一挥,。
袈裟散开,在空中打了个旋儿,如一片浩荡落雪,缓缓落在他尚带血痕的肩头,覆住他英气勃发的身姿。
“若是佛子呢?可否借用你的兵?”
……
城楼脚下,一名怀抱婴孩的大婶仰望高阔的城楼,忧心忡忡,叹息道:
“唉,若是再不开门,北匈军可要追来了。”
“北匈人本就是要借我们攻城,我们就是炮灰啊。”
“是啊,北匈人这一来放箭,大家伙一口饭没吃上,都要死在这里了。”
一片哀叹声此起彼伏。
饿了数日的垂髫小儿和襁褓中的婴孩大哭不止。有耄耋老人弓着背,干脆倚在城墙上等死,满脸绝望。
“不会的。你们不会死在这里的。”
一道娇俏清泠的声音响起。
流民群中,身旁一名粗布裹发,头戴面纱的女子劝慰众人。她的面色有几分苍白,露出的一双明眸动人心魄,见之难忘。
旁人纷纷侧目,她轻轻一笑,眼尾微微翘起,胸有成竹地说道:
“他一定会想办法放我们进去的。”
第80章 因果
自北匈出兵高昌以来, 各处皆是流离失所的难民。
北匈骑兵以迅猛神速著称,只因一路轻骑南下高昌, 根本不携辎重。一路攻城掠地抢夺周边城镇的余粮充作补给, 以战养战。
适逢夏旱,大多粮仓枯竭。加之高昌骑兵在洛襄的计谋下暗地里坚壁清野,余粮一部分被逃难的流民带走, 余下无人的粮仓径直烧毁, 不留一分给敌军。
北匈军已近缺粮关口。
攻伐高昌王城的重要时机,军中不可断粮,每日便有派出去的游骑扫荡流民,不肯交粮的会被就地坑杀。
生逢乱世, 风雨飘摇, 人命如草芥。
洛朝露在帐中休憩,被哭天抢地的哀嚎声骤然惊醒。
她睁开眼,见光线昏昧, 暮霭沉沉。
这几日来她在营中频繁嗜睡,浑身无甚力气,往往一睡就是一天, 醒来便也是昏昏沉沉。
洛枭厉兵秣马,铁了心要攻下高昌, 无论她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
无论她是耍性子,或者严词厉色, 洛枭都置若罔闻, 他满心满眼都是他的攻城大计, 整日在舆图前排兵布阵,寡言少语, 整个人透着一股秋风落叶般的肃杀之气。
她气急了稍有顶撞,他也不会斥责她,只独自背过身猛咳不止。
如此下来,她怕他被自己气坏身子,也不敢再说一句退兵的话。
辕门外时不时传来呜咽的哭声,如同丝线扯动她的耳畔。洛朝露从榻上敛衣起身,走出帐子。
帐外,已是金乌西坠,落日熔金。氤氲的暮风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血腥气。
天际处,晚霞留有一片朱赤,渐被暗色吞噬,残红照落大地,连绵的军帐似是被茫茫血雾笼罩。
洛朝露穿过这片血雾,看到辕门外横七竖八跪倒了一片。
都是战乱中的流民。
有人想要四散而逃,被立于瞭望台的弓箭手发现,即刻引弓瞄准,一箭射中,跌倒在地,再也迈不开步子,一动不动,声息全无。
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又一声震天的哭喊。
她疾步走过去,出声制止了殴打拷问流民的甲兵,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