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454)
“后世快说说,弘历到底还做了什么,是朕不知道的!”
康熙腰杆缓缓挺直。
“陛下的确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但雍正皇帝也做出了补救的措施,虽说短时间内并非取得根本成效,但也掀起了一阵浪潮。”
“养廉银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但若是乾隆帝选择做出改进或另想他法整肃吏治的话,不管是乾隆,还是嘉庆时期,相信大清的风气都会好上不少。”
江逸剖析道:“可到乾隆帝时,他非但没有发扬好的,反而让捐纳制度更往上升了一级,平民逐渐可以可以捐贡生、监生,甚至还可以通过捐钱升职!
“譬如,若是想当国子监博士,进士就只需要捐370两,没考中进士则需要捐520两,举人则要捐660两等。”
“在后来,他还搞出了‘议罪银’,更是夸张离谱。”
话到此处,江逸是真有点心疼雍正帝了。
一个康熙,一个乾隆,这两一个开创,一个发扬,夹在中间的雍正本想力挽狂澜,分明留下了一个就快得到解法的过程,却被乾隆置之不扬……
“弘历,这就是你干得好事!”
康熙这下,是真火了!
第328章 怀疑人生的乾隆!
328、康熙痛骂乾隆和珅!
“朕当年削三藩,不得不去开那个头,你作为后人,竟也看不出其中利弊?”
“你到底是看不出来,还是给朕糊涂装傻!”
康熙怒指乾隆:“也许你放任和珅的确有控制贪人的原因在其中,但朕现在明白了,你更多的是想要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
“否则,你不会放着明明可以发扬的东西不管,反而去往错的方向走,除非你是真傻,或者别有用意!”
康熙一语,瞬间惊醒了许多人!
“是啊,以乾隆的才能难道会看不出来哪个更值得发扬嘛?”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个没有才的人?”
“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不大,乾隆应该是看出来了,但他偏偏不这样做!”
“这是硬生生想给子孙后代埋雷啊!”
许多观众皱起了眉头。
外国观众则听得一头雾水,发现华夏文明即便是有些基础,也很难看懂。
如此深邃的文明,使得一些外国观众退了出去,感觉自己不适合看。
但更多的,也让许多人开始想要更深入的去了解这些。
他们想要去翻开这一本书,想要真正了解那个充满文明的大国。
和珅见乾隆被骂,赶紧说道:“圣祖爷,养廉银制度是有缺陷的,陛下正是因为才华绝世,才发现它并不可取!”
在和珅看来,只有眼前的大腿才是最值得抱的,圣祖爷毕竟只是显灵。
那么,他就要趁着这个好机会,多向乾隆皇帝表忠心。
“如何不可取?”
康熙不屑道:“总之朕是没看出毛病!”
和珅赶紧解释道:“圣祖爷,养廉银的确起于雍正爷,目的之一是因为我们大清的职员俸禄不高,希望通过多给银子养廉的方式,去避免他们贪财,可呈现的结果是事与愿违的。”
“目的之二,是因为雍正爷将碎银熔铸成银锭时所产生的火耗规定成了一种制度,并把这个制度收归于朝廷,进行了各种限制,这本是地方职员用来巧立名目,征收行贪的手段!”
“他为了防止那些贪人又从别的途径压榨百姓,这才大推此项制度……”
康熙听到这,这才更加明白了自己儿子的良苦用心。
可是,这跟他所说的问题又有什么关系?
“养廉银在雍正爷初年还好,可到之后已经起不了养廉的作用了,贪人们的钱越来越多,上下打点的开销反而增大,搜刮之风已经变得越来越盛……”
“因此,陛下才没有选择发展养廉银,只得从其他方向寻找对策。”
乾隆撇了和珅一眼,心中立志:从今以后,和珅只要不造反,自己就得保他!
这是朕的知己,是为了朕,可以和圣祖爷力争的奴才!
“呵呵……”
康熙冷笑:“但凡制度,皆会有弊端,皆需要一定的时日才会显现,你认为你的阿玛是没有其他办法么?”
“他不过是想以观后效,再做出新的调整,只可惜没能坚持到那一天!”
乾隆听后,浓眉皱起,好像发现了什么。
康熙郑重道:“弘历,你的阿玛早就发现朕所做的一些事情是错的,早就已经开始在为你和大清寻求解法,他试图挽救我们这个早已暗火丛生的皇朝,并且已经制定了一些可以根据后效,徐徐精进的挽救制度。”
“可是……他不仅仅在当时没人帮,更没有你这个继承他皇位的儿子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