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444)
若是遗留的问题少一些,以雍正的才能,是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的。
而且雍正在防废鸟这方面是出了名的,他十分重视倭患,若非腾不开手,江逸猜测,以雍正的性子,肯定会去和废鸟碰一碰。
康熙点头赞许道:“没想到胤禛在为政方面,竟有如此才能。”
“若是朕将储君之位现在就留给他,是否他可以做得更好?”
康熙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晚辈也无法确定。”
江逸坦言道:“雍正在成为皇帝之前,就经历了九龙夺嫡的磨砺和考验,所以在登基之初,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已经得到了增强。”
“若是没有九龙夺嫡,早早被立为皇太子,他仍然是杰出的,但按照陛下的性格,怕是难以容忍。”
胤礽结党营私,康熙都忍不了,要是雍正辅国,真做出什么功绩,引来群臣依附,康熙只怕更要发狂。
从几率上来推断,其实雍正还是做最后的胜利者更稳妥,至于中间谁得势都没啥问题。
反正都不是笑到最后的,让他笑笑又如何?
康熙皱着眉头,在推测着江逸话语的真实性。
一个日渐老去的皇帝,看到一个正在不断成长的太子,真的会担心他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么?
“朕,想到了汉武帝。”
康熙正色道:“刘据之所以不得好死,很大程度便是与汉武帝对他的猜忌有关系,担心他谋反。”
“人一旦到老,即便是皇帝也难免昏庸,朕或许也不例外。”
可以说,康熙绝对是一个理性的人。
所以,当他分析到这里时,并没有觉得自己不会像汉武帝一样。
即便,他提前知道了结局。
在这方面,朱元璋就看得很透,只留遗诏给朱棣,而不直接立他为储君。
“看来在皇位继承上,朕也得顺应历史的洪流。”
康熙撇嘴一笑,释然道:“至于九龙夺嫡……”
“朕还真想好好看一看,孩子们都会有什么样的手段!”
“胤禛培养出来的储君,可有胜过他?”
康熙继续问道。
江逸摇了摇头:“雍正在位期间过短,导致不少事情‘人亡政息’。”
“怎会过短?!”
康熙焦急道。
“雍正仅在位十三年,寿终57岁,死因不明,后世有认为是谋杀的,有认为是中风的,也有人认为是误服丹药。”
“雍正也是清朝史上,唯一一个,后世觉得他去世过早,太过可惜的皇帝。”
江逸叹了口气:“曾有清史学家认为,如果他像陛下这般的高寿,多活十一年,政局就会完全不同,要是像儿子乾隆那样多活三十一载,政局变化之大肯定不再话下----夸大地说,也许因而改易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为可定。”
“唉……”
御花园中,响起了康熙极为沉重的叹息。
“朕的胤禛若是再活久一点,也许,就不会有晚清之祸了。”
康熙抬头,望向了白雪纷飞的天空。
此时风雪越来越大,大到即便江逸在汉王服里多穿了件保暖内衣,都难以阻挡那如镰刀割肉般的寒风。
“那乾隆如何?”
“他能够活到八十有余,想必定有一番作为吧?”
康熙又将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孙子身上。
“哈哈哈,康熙帝这可就猜错了,您这孙子玩的时间可太多了!”
一听到乾隆,观众们可都坐不住了地笑了起来。
“我们后世可都说,康熙打天下,雍正治天下,乾隆玩天下呢,您孙子那么长寿,一是因为没什么压力,二是因为动不动就游山玩水!”
“哈哈,在线恳请江神给康熙吟乾隆诗一首!”
在看过第一批飞行员之后,观众们的心情总算是了好了一些。
江逸也做出了他的回答:“乾隆皇帝的奢靡程度,对当时的经济建设是破坏性的。”
康熙原本想要为孙子骄傲的表情,微微凝固了住。
敢情大清,就一个雍正能拿得出手?
江逸解释道:“原本经过雍正的努力,大清已经到达了国富民强国库充盈的标准,但乾隆皇帝并没有妥善利用这些去发展国家的科技、文化等方面,而是六下江南。”
“皇帝亲自体察民情的事情,朕也做过,这没什么不好。”
康熙不由想起了自己当年微服私访的日子。
“但乾隆的出访,和陛下的大不一样!”
江逸的又一句话,让康熙再也不想随便为自己的子孙多发言了!
为了让康熙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乾隆皇帝,江逸首先就打出了一对王炸:
“乾隆下江南时,走水路,为此他要求在燕杭大运河上建立三十座风格迥异的行宫!”
“乾隆刚刚登基的时候,雍正为他留下了超过8,000万两的国库存银,但乾隆留给后世之君的,只有一座空空如也的国库!”